发布时间:2018-04-16 22:1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20 11:22 | 查看:1232次
郑国合,是北京市昌平区城北街道昌园社区居民,是区教委下属中小学后勤服务中心的一名司机。他的父亲郑文富,以前是昌平沙河中学的一名教师,今年73岁,于1964年开始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直到1980年因患脊椎疼痛症,不能坚持工作,被迫病退到原籍老家昌平小汤山镇大柳树村,由家人护理疗养。2010年病情恶化,并发严重的“脑血栓”造成四肢瘫痪,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无法自主吞咽,靠鼻饲流食维持生命,成为完全靠别人护理的“植物人”。
起初,是由郑国合身体较好的老娘一个人照料他父亲,还能将就度日,随着老娘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天不行了,再由她一个人照料,感到十分困难。眼看父母双亲艰难度日,做儿子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一段时间,为了家里的事情,他急的寝食难安。他们小时候爹娘是一口奶、一口饭的把他们拉扯大,帮他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父母含辛茹苦,奔波劳碌一生不容易!等到自己老了,有病了,动不了窝儿了,也到了需要儿女尽孝的时候了。他寻思,做儿女的连自己亲爹娘的病痛都无动于衷,还谈什么人生道德,人世法理,连最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不配。想到这,郑国合下定决心,不管自己有多大困难,也要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郑国合耐心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要她在这方面紧密配合,做到尽心尽孝,万一谈不妥,他就下定决心即使辞退工作,也要想法儿把他爸妈接到他这由他侍奉到底,养老送终。郑国合妻子考虑到家里的居住条件和两个人都要上班,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老人,感到非常困难。郑国合对她说:千难万难,不能叫老人为难。老人辛苦一辈子养大我,到老了、病了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我怎么能够退缩不管呢,照顾老人应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决定了,把父母接到咱家,全部家务活我一个人扛了。
就这样,郑国合高高兴兴的把爹娘从乡下接到家中。这样一来他们全家老少5口人,三代同堂挤在仅47平米的狭小房间里。他父亲母亲占一间,妻子和女儿占一间,他的住处就没有了。郑国合只好想办法,在狭窄的阳台上卡出个仅能放一个单人床的“蜗居”,每天在此暂且栖身。
为了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开销,他没有辞职,每天都坚持早起晚睡,想方设法帮助他的母亲和妻子给父亲进餐、接屎接尿、擦身洗背、洗洗涮涮……为了保障父亲的流食合理配餐,郑国合煞费苦心,绞尽脑汁,变换各种花样给父亲选择些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和食品,打磨成浆糊再用吸管缓缓输送。凉热都要适度,调理不好稍不精心就会闹肠炎。说实话干这种活既琐碎又烦心,因为这不是三天两早晨就办利索的事,而是常年累月天天如此。有时上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感到枯燥乏味,心烦气燥。但是为了不委屈他的父亲,再苦再累,他从不喊冤叫屈。一个人默默的扛着全家生活的重担。
为了既能照料好他父亲,又能保证正常工作,郑国合每天都是早晨六点起床,给他父亲接屎接尿、进食、一切都打点停当后,再匆匆吃口早点按时按点的去上班。
在照顾老人时最难熬的就是酷暑的桑拿天,全家人挤在狭小的房间里,室内潮湿闷热,把人憋的喘不上气来。为了保证躺在床上的父亲,有个透风、爽身的机会,他每天都要选择风和日丽的时辰,想抱小孩一样轻轻地把老人放在通风的树荫下,躺在轮椅上,由他的母亲看护他,叫老人尽量享受难得的阳光、空气和家人的关爱,享受人们的温情。
尽管在伺候父亲的日子里,郑国合觉得精疲力尽,但他无怨无悔,而且还觉得比以往任何时候过的都充实,有价值。因为“尊长赡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晚辈儿女,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责无旁贷。他相信,明天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来源:北京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