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清岭:让青春在邮政事业中闪光(图)

发布时间:2018-04-16 14:0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31 08:53 | 查看:981次

Ae526d29f-68d4-4782-9b25-721b8af221a4.jpg

谢清岭,男,1971年出生,中共党员,涿州市邮政局投递员。他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以自己满腔的热情投身邮政事业。他是一名曾经荣获“全国百优乡邮员”、“河北省邮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保定市邮政系统“星级投递员”等众多称号的优秀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涿州市首届道德模范。在从事投递工作的23年里,谢清岭用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优质、高效的投递质量,赢得了邮路上每个用户的认可和好评。

下苦功钻研业务

谢清岭干工作有股子倔强劲,他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业务过硬,要干就干出个样子来。刚刚参加工作时,他不是“啃”地名,就是骑车上道认胡同、认门牌,晚上,回到家,铺开一张纸,他开始设计投递线路图,多少个夜晚,他都在伏案设计着沁透着心血的投递线路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熟悉了线路,迅速提高了投递效率。

近年来,随着投递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投递员自身素质要求不断提高,投递员不仅仅要投递好报刊,更重要的是应成为邮政各项业务营销的主力军。要想成为邮政储蓄、代理保险、特快送款、种子邮购等新业务的营销能手,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于是谢清岭下定决心要做个“全能”投递员。他不断自我加压,购买了各类相关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积极参加局里举办的各类专业技能、营销业务的培训班,不放过每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一专多能的新时期投递员。在他投递的过程中挨家挨户地宣传邮政各项业务,使更多的群众认识到邮政业务的发展。他靠自己的努力使更多的人认识了邮政、了解了邮政,以实际行动塑造着邮政新形象。

献真情服务百姓

23年来,谢清岭始终坚持“跑一条邮路,就服务一方群众”的信念和决心。1989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谢清岭,分包的邮路是距市区30多公里的百尺竿乡,一天要跑20多个村和80多个投递点,加上往返路程总共六七十公里。当时这里的每条村路都是土路,由于稻地洼儿水位高,每逢春秋两季返地气,这里的路简直就是泥泞的沼泽,穿着高腰雨鞋行走都很艰难,每走几步就要停下来用木棍抠掉车轱辘上的泥,有时干脆扛着自行车前进。夏天,他顶着烈日行进在这条路上,他的后背、胳膊、手背长满了痱子,奇痒难忍;大雪天,路面轧成了冰,他常常摔到沟里;连雨天,水淹了漫水桥,他要绕十几里路进村,多少次自行车坏在半路,他硬是推着自行车把邮件一一送到百姓手里。

谢清岭不仅要求自己工作不出差错、耐心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还坚持为用户多做好事,把真情献给百姓,提高邮政在人民群众中的信誉。在他跑了十余年的投递段上,与每家每户都特别熟悉。他经常为年龄大行动不便的用户取款、汇款、取包裹,帮助群众买种子,交话费。群众需要什么致富信息,他都一一记在本子上,利用自己经常接触农业技术报刊的便利条件,业余时间学习、搜集农业知识、及时向群众讲解。多年来,他不知用了多少个本子,为大家解决了多少问题。

他视用户为亲人,处处留心,处处用心,发现谁有困难,就及时地帮助解决。夹河村的一对老夫妇,只有一个儿子还在外地工作,经常给家里汇钱寄包裹。老俩口年纪已高,因路途遥远,取包裹很不方便。谢清岭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帮助取钱取包裹,亲自送到老人家里,8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直到谢清岭从这条邮路调离,他还特别叮嘱接班的同事,一定要照顾好两位老人。

古楼老街赵家一对老两口,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经常给老俩寄邮件,谢清岭见老人行动不便,不仅帮他们代取包裹,连家里的体力活也包下了。

谢清岭深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邮政的形象,他用切实行动羸得了乡亲们的信任。有的群众把自己的身份证、手章、存折、人民币一起交给小谢代办汇款。一次,一个养殖户交给他4万元钱,存入邮政储蓄,谢清岭存完款后怕储户不放心,当即又返了回来,亲自把存折交到了这位养殖户的手中。就是靠着这份挚诚和热情,打开了一扇扇心灵之窗,温暖了一个个普通用户的心。

近年来,由于他投递的道段上更换新门牌,而且都没有办理登记变更手续,给他的投递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按照正常程序,有些信是可以退还给寄信人的,但是他却从未轻易批退过一封信,他相信“一封信连着两颗心”,就算这是封“死”信,却连着寄信人的关怀和收信人的期盼。他心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他先按新号码投送,没人收就再去了解一下该路的老门牌号,按老号码投送,再不行就查114,另外还在附近的居民中多方打听,逢人便问,不厌其烦,争取每一封信都能尽快交到收件人手中,让“死”信变“活”信。

前不久,有一封自广州寄至观音堂21号郭先生的邮件,可21号院内从未有过此人,寄件人又没写明具体地址。谢清岭到处打听线索,几经周折,才知道这位郭先生是外地来涿州经商的,通过联系,终于见到了收信人。郭先生打开信件,激动万分,信中寄回的正是他在广州丢失的各种证件,寄件人是按身份证的地址投寄的。郭先生握着谢清岭的手感激万分。

舍小家诠释责任

自从谢清岭踏上这条邮路之后,他无法算清欠父母多少,欠妻儿多少。两年前的深秋,父亲在老家保定突然患了脑血栓,他心急如焚。可是当时投递组人员紧张,没人替班,谢清岭顾不上回家探望父亲,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一直到春节放假,也只休息了三天,大年初四,他又骑上“大邮电”走村串户,投递报刊信件。一次投递的路上遇到大雨,进村的桥已漫上了水,谢清岭绕路把代领的包裹送到主人家中,可家里没人,直到大雨停了,才见到了主人。这时天已渐黑,他才突然想起了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接,他飞快地骑车来到了幼儿园,大门已上锁,漆黑的门口就剩下老师和已等了两个小时的儿子,儿子见到他不禁大声哭诉。儿子4岁那年,妻子发现儿子半边身体发育不均衡,谢清岭破例请假准备第二天去北京为儿子检查。可当天夜里,他得知局里同事的父亲突然去世,必须由他上岗替班。天刚蒙蒙亮,谢清岭就把妻子和孩子送上去北京的车,愧疚的泪水在眼窝里打转,但又被他咽进了肚里。在他看来,当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必须舍小家,顾大家,这是责任的需要。

勤耕耘收获硕果

谢清岭凭借一份挚诚和奉献精神,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各项征订任务。随着村子里集体、个体企业及小摊点的不断增加,加之人们对致富信息的渴望,订报业务成了邮递工作的重头戏。于是他将征订服务送进村、送到户。有的群众对一些新出版的报纸、杂志不了解,他就拿着几十种报样,根据订户所需进行介绍,每到一村,他就与村支部、村委会联系,通过广播对各类报刊进行宣传,到种养户家中向他们推荐有关科技知识的报刊、杂志。还有一些寻求致富门路的群众,特意找到他进行咨询。一些订户暂时拿不出钱,谢清岭就先替他们垫上。

小邢各庄的一位养殖户,看到谢清岭介绍的科技报后,非常感兴趣,报上刊登的内容大都是他养殖过程中所需要的,可当时家里仅有20多元钱,只好放弃订报。谢清岭立即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替他垫上。从此,这位用户每年都订一年的科技报和农家乐,成了他的老订户。此后,谢清岭的新增订户逐年递增,每年增加达100户以上。既满足了订户的订阅需要,又圆满完成了局分配的订报任务。23年来,经他的手投递出去的邮件50余万件,报刊300万份,从未出现丢失、损毁和积压延误现象,用户给予他的表扬更是不计其数。自1989年调入邮政局以来,谢清岭多次被本局、保定市局评为先进工作者、星级投递员。

十几年的风雨历程,在这段乡邮路上,有他对挚爱事业的畅想,也有他愧对家庭的泪水。正是这平凡的每一天,连接起了这长长的绿色邮路,这是一条普通的路,然而就在这条路上,洒满了真诚、坚毅,更谱写了一曲浓缩了23个春秋誓言的邮递员赞歌。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