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5 14:0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2-01 12:32 | 查看:1203次
“她做了一辈子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她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楷模。”被湖滨西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好人刘大姐”的七旬老人刘宝兰,工作退休了,医生治病救人的本色不褪;人虽然老了,可帮扶助人的行动依然坚持;身体罹患绝症,爱心传递却让人感慨夕阳更美。
小区里的慈善大夫
刘宝兰,家住徐州市泉山区湖滨新村192号楼,出生于1938年5月,1959年大学毕业后开始在煤矿医院从事医务工作。在职期间,她曾为自己主刀手术的重症病人输血多次;每回遇到有些住院病人因贫穷吃不上饭时,她总是自己做好饭送给病人吃。在工作期间,她获得的荣誉证书装满一抽屉,病人及家属送的锦旗挂满一屋子。
1993年6月,有着从医30多年经验的刘宝兰从徐州市煤矿医院退休。那时候,亲朋好友劝有医技专长的她开办一个诊所,靠自己的一技之长创收。不过刘宝兰的心里可不这么想。她觉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医生,要老有所为,发挥余热,而不能只顾着赚钱。于是她买了一个小药箱,准备了听诊器、血压计,在社区里开始了自己的义诊生涯。20年来,刘宝兰虽然退休在家,但总是休息不了,凭借高超的医术,很快在小区里有了非常好的口碑,每天都会有人找上门看病或打电话咨询就诊。但无论亲朋好友、邻里乡亲,还是素不相识的平民百姓,她都热情接待,义务出诊。
虽然年事已高,但在刘宝兰心中,病人的需求就是出诊的命令。家住韩山村的陈师傅,自己与妻子在家养猪为生,儿子在上大学,还要照料80多岁高龄又患病卧床的老母亲。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母亲的病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得到系统的治疗。眼看着母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老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听说湖滨社区有位好心的刘大夫,不仅医术高明还不收费,陈师傅便用板车载着多病体弱的老母亲到刘宝兰家诊治。经过几次诊治,老人的病情有了好转,但每次来回路上,老母亲常常因为受风感冒,导致病情反复。刘宝兰知道后,不顾自己同样年迈,主动步行几里路到陈师傅家中义务出诊。这样的出诊,一直持续了两个多月,直到老人病情有了好转并彻底稳定。陈师傅感到很是过意不去,非要付200元诊费。看着陈师傅贫困的家里连个象样的家电都没有,面对陈师傅拿出的诊费,刘宝兰怎么也不肯收。她说,“你有这份孝心,我很感动,我自己曾经也是个苦孩子,这钱我不会要的。”说着,还自己掏出了100块钱交给陈师傅,让他给母亲买点营养品。
退休20年,义务出诊就有20年。刘宝兰的小药箱换了好几个,但是她助人为乐、服务为民的爱心却始终如一。如果按照退休后被聘用医生的收入标准,刘宝兰这20年来至少可以多赚50万元钱,而她不仅没靠医术赚钱,还因为治病救人倒贴了很多钱。有人替她抱亏,可她总是说,“我是一名党员,还是支部书记呢。党员不讲奉献,怎么能对得起党呢!”街道、社区居委会知道后想给她提供一点赞助或补贴,可她总是笑着摇摇头说:“这都是举手之劳,病人恢复健康就是我的快乐,退休工资够我花,我还要钱干什么。”
社区居民的保健管家
在刘宝兰的家里,有一本泛黄的文件夹,这里详细记录着600多位小区居民的健康记录。从2002年开始,刘宝兰除了出诊,还定期为小区居民提供免费医疗保健服务,成为社区居民尤其是空巢老人的保健管家。
2002年的时候,一直为大家义务治病的刘宝兰发现,很多居民的疾病正是由于平时不在意保健所造成的。于是在每个周末,她都会给社区的老人量量血压,讲解一下日常保健的注意事项,然后针对每个人的情况做病情记录。“宋世杰,80岁,男,心脑血管疾病;张懿媛,女,81岁,焦虑症……”在刘宝兰家,翻开那本略显破旧的文件夹,前面的纸张已经泛黄。在病情记录里,每个姓名对应着相应的页码,上面分别记录着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家庭成员、身体情况……就连病人是否正在服药这个细节都没有忽略。目录的前面还单独夹着一张纸,里面列着16位居民的病情记录。“这些居民都是社区里年迈独居、腿脚不便的空巢老人,因为他们情况特殊,要定期上门去探望,所以要单独记着。”刘宝兰解释说。在平时不用出诊的日子里,闲不住的刘宝兰就隔三差五到这些空巢老人家里去贴耳针、量血压,并对老人进行用药指导。刘宝兰说,她和老伴儿也是一对空巢老人,所以她才最了解空巢老人需要什么。“我喜欢帮助别人,特别是有的老人家孤独无援,所以我就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帮他们。”
刘宝兰还多次参加湖滨西社区党委组织的义诊活动,在小公园、小广场为广大居民义务测血压及讲解防治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时候咨询的居民多了,一直到天黑还在排队,时间一拖延就是几个钟头,但刘宝兰却总是坚持到把最后的那个人血压量完。每当她看完最后一个病人起身的时候,往往已经累得腰酸背痛、口干舌燥,但她却没有任何怨言。
爱心接力的传递者
2007年,刘宝兰查出自己患上了乳腺癌,身为医生的她积极治疗自己疾病的同时,始终不忘记帮助别人。作为一个年过七旬又身患重病的老人,刘宝兰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于是她主动利用社区党员活动阵地,带领大家成立了一支“仁爱友邻”志愿服务队,其中加入服务队的很多志愿者都曾是刘宝兰诊治过的病人。在刘宝兰的带领下,这只队伍活跃在社区里,为居民提供医疗保健、安全保洁、互助服务等公益帮扶。
2008年,刘宝兰的老伴因病去世了,家里就剩她一个人。有时因为外出义诊,刘宝兰忙碌得顾不上回家做饭,邻居们则早已为她准备好了水饺、馒头送到她的家中,刘宝兰很是感动,她说:“邻居这样照顾我,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服务下去!”邻居们则说,“平时都是她帮我们,看到她为了大家顾不上自己,我们也该为她老人家做点啥呀!”
这就是刘宝兰,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任劳任怨,甘于奉献,凭借个人的影响力,带出了一支团队,影响了身边的所有人,在这样的爱心接力中,一辈子变成了几辈子,一个人变成了一群人,我们相信爱心传递将永远不会停息。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