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王小和:身残志坚、真爱无边(图)

发布时间:2018-04-15 14: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19 09:12 | 查看:1564次

A8ada1142-639c-47ff-b42e-9e4f92d56848.jpg

“能人王小和,是咱的楷模。身残志更坚,撑起一片天。”说起修武县五里源乡东板桥村的残疾人理发师王小和,方圆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无不交口称赞。不拄拐杖,单腿站立理发,他的手艺让人称奇;教授徒弟40余人,他的徒弟可谓遍及乡里;不收分文,义务为周边的病残老年人理发,更是让众乡亲刮目相看。说起义务为病残老年人理发的事情,人到中年,现年五十二岁,拖家带口的他说:“咱现在的日子过得去,咋能收他们的钱啊。能为老人们做点事,是尽咱的一份心意”。

志坚走出自强路

1959年,王小和呱呱坠地。他的降生,给家人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但谁能料到,在他刚开始蹒跚学步时,一天突发高烧,父母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可是,看来看去总没有见效。结果,最后医生说他得的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看着两条腿明显粗细不一,不能正常行走的孩子,父母真是欲哭无泪,这可咋办,难道孩子从此就成了废人一个了吗?老天爷真是太不公平了。

开始懂事起,看到人们异样的眼神,特别是父母那忧郁的目光,聪颖的王小和暗暗憋足一口气,绝不能成为家里的累赘。

上学后,他勤学好问,刻苦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里的前三名。尽管如此,可是那个年代,是不以成绩为衡量优劣标准的,在推荐上学的背景下,一个残疾人咋能与正常人竞争,结果一向成绩优异的他,不得不与心爱的书本告别,结束了他的求学之路。一个残疾人,重的体力活不能干,这可咋办?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村里的干部说,小和在学校学习好,让他做记工员不正合适吗?干部们的信任,给了他做好记工员的信心。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每个人的出工情况记得详详细细,没出现过任何纰漏,受到了干部和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可是好景不长,四年后,随着包产到户,20岁的王小和“失业”了。

王小和面临人生的又一次考验,生性要强的的他想,我总不能在家吃闲饭,做家里的负担吧?可是,像我这样的人,能干啥,会干啥呀。一番痛苦的煎熬后,一个想法在他心中慢慢升起,我的腿不行,可我有健全的双手,学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学啥好呢?在亲朋好友的指点下,王小和最终决定学理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腿脚不灵便,站都站不稳,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只有没骨气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王小和先从自己的软肋做起,在家里练起单腿直立的功夫,跌倒了重新站起来,腿肿了熬过去,就这样练就了单腿着地的硬功夫。

理发店开起来了,顾客少咋办,王小和打出了三年不收费的承诺。一些年老的乡亲率先开始光顾,就这样,王小和单腿理发成了一则活广告,慢慢地人们开始接受了他,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后来,随着顾客的越来越多,王小和又收了两个徒弟。事业兴,百事兴。王小和的勤劳、朴实,他的精湛手艺,不仅赢得了顾客们的青睐,也赢得了本村一位姑娘的芳心。1984年,王小和与比自己小四岁的姑娘付小井喜结连理。婚后20余载,夫妻俩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夫唱妇随,幸福美满。

同病相怜共致富

精湛的理发手艺,周到的服务态度,为王小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理发店生意越来越红火,一个人开始应接不暇,王小和开始酝酿收徒弟。“包吃包住,包教包会,残疾人优先”,他的收徒告示与众不同。有人劝他说,你是个残疾人,再带个残疾人徒弟,“王和理发店”岂不成了“残疾人理发店”了。对此他却不以为然,残疾人咋了,理发靠手艺,只要手艺精,一样能闯四方。

听说王小和收徒之事,五里源乡东水寨村的残疾人李学文主动前来报名。但是,长时间的站立,很快便使他双腿浮肿,几天后他便开始打退堂鼓。知道李学文信心不足的问题后,王小和多次到他家做工作,以自己的事实告诉他,只要肯学、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学成、学好。就这样,李学文成为他的第一个残疾人徒弟。在他的悉心传授下,李学文的手艺越来越好,一年后便成功出师,并开办了自己的理发店。说起王小和,李学文不无感激地说:“没有王师傅,就没有我的今天。”

30年多来,王小和共培育徒弟近40人,其中残疾人就达10人之多。如今,五里源乡五里源村的残疾人蒋永强、方庄镇韩庄村的残疾人韩小强等人都开了自己的理发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逢过年过节,他们都要结伴来看望自己的师傅,感谢王小和的培育之恩。

桃李不言自芬芳

身为残疾人,腿脚不便,本来是一个最大的短处。但是,王小和的行动却让人们大跌眼镜。细心的他,却主动把那些身患疾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作为自己的义务服务对象。他把这些人一一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哪村的、在哪里住、名字叫啥、啥时间理发记得清清楚楚,到时间主动服务到家。

本村村民范和平的老伴常年卧病在床,屙尿在屋,房间里气味难闻,请人到家里为老伴理发,却遭到人们的婉拒。人家说:“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实在是理发店人多、活忙,真的走不开。”王小和知道后,主动找上门来,让这一家子倍受感动。范和平老汉拉着王小和的手说:“别人嫌脏,你却找上门来,让俺咋感谢你呀。”王小和却说:“咱会这门手艺,街坊乡亲的,就当做小辈的尽个孝心吧。”范和平拿出5元钱要付理发钱,王小和说啥也不要,并说要是给钱,以后就不再来他家了。就这样,多年来王小和义务给老人家理发,直到现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身为残疾人,王小和自立,自强,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个家。在父母的眼里,他是知冷知热的大孝子。隔三岔五,他都要给父母一些零花钱,每逢过节,他都要让孩子们给老人家送些好吃的。在弟兄们眼里,他是家里的主心骨,大事小事都要和他商量。每次父母生病住院,他都会主动拿出医药费。弟兄们劝他说,你的情况特殊,咱爸咱妈的事不用你管,他却说:“我是老大,钱一分也不能少拿。弟兄们不说啥,妯娌会咋想”。在孩子们眼里,他是一个慈爱的好父亲。在他的言教身传下,孩子们知书达理,一身正气。说起爸爸,孩子们自豪地说:“爸爸是个老好人,他啥时候都是我们的榜样。”

对家庭如此,对社会公益事业,王小和更是不甘人后。汶川地震,他两度捐款。家里捐款后,他又以理发店的名义再次捐款50元;村里建文化活动中心,他又率先捐资200元。对此,他不无动情地说:“我是一个残疾人,从小父老乡亲没少帮衬我,没有乡亲们的关心,就没有我的今天。现在自己有一份能力,就要尽一份心意。”

天生我才必有用,大笔如椽绘人生。王小和,用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爱心,诠释了做人的真谛,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最强音。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