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冬香:农家好媳妇(图)

发布时间:2018-04-15 11: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2-01-09 09:33 | 查看:1534次

A67840bee-9691-4414-805c-ed6602175ded.jpg

田冬香,女,42岁,宜春市铜鼓县排埠镇村民。

每天早上,当排埠镇上的人们还沉静在甜美的睡梦中时,德辉早点店的一对夫妻早早地就起了床,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妻子田冬香像往常一样为身患脑瘤且瘫痪在床的婆婆邱时桂老人倒屎倒尿。然后,就赶紧下楼到店里操持着发酵面粉、做包子馒头、熬粥、煮米粉面条等店中事务。8:30分左右,就带上一碗稀饭、两个包子或馒头或荷包蛋匆忙上楼,为婆婆添衣梳头洗脸,帮助老人用餐,打扫房间卫生……这样的日子,迄今为止,已经坚持了20年。田冬香孝待婆婆爱老敬老的故事,也就成了这个集镇上茶余饭后广为传诵的佳话。                 

义无反顾“跳火坑”   

今年42岁的田冬香娘家远在吉安泰和。早在1988年,初中毕业的她经一位亲戚介绍,来到排埠集镇织毛衣。后认识了当地小伙吴德辉,在交往中,她知道吴德辉的父亲原是当地供销合作社生资门市部的一名营业员,已早逝。母亲因身患脑瘤导致身体瘫痪,有兄妹6个。当时他的二个哥哥和一个妹妹都已结婚生子在外面居住,吴德辉本人是供销社下属排埠饭店的一名厨师。与他共同生活的不仅有因病瘫痪的母亲,还有2个尚在中学和小学读书的妹妹。四口之家居住在单位上分的3间又矮又窄的房子。每月就靠他100多元的微薄工资,维系着一家人的生活,家庭经济非常窘迫。她没选择放弃,反而和吴德辉的关系更加亲密,走得更近。后来,田冬香娘家人在得知此事后,就派田冬香的哥哥和姐姐专程来到了排埠集镇,把她带回了家里。田冬香有7兄妹,5个哥哥和1个姐姐,她最小,一家人都非常疼爱这颗“掌上明珠”。因此,她父母极力反对田冬香与吴德辉的这门亲事,就托人四处为她“寻亲”。一家有女百家求,那时,她娘家的一些亲戚上门说媒“攀亲”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在当地经济条件好,人品才貌俱佳的小伙。本村的小何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与田冬香是小学同学,一直就倾慕田冬香的文静秀气,现刚从部队复员回来。其父母只有他一个孩子,而且他家在当地的条件非常好,父亲在乡政府上班,母亲是村上的妇女主任,在集镇上刚建了一栋二层砖混结构的房子。然而,田冬香都一一给予了回绝。

她对吴德辉情有独钟。她父母就放出了你要是不回头,我们就没有你这个女儿之类的狠话,希望她回心转意。可是,田冬香就是软硬不吃,她父母就只好把她“关”了起来,关在房间里。一星期后,她乘父母外出之机,寻找并“偷”出了户口本只身赶到了排埠,与吴德辉登记结婚,义无反顾地跳入了“火坑”。在田冬香的眼里,她看中和欣赏的是吴德辉他尊老爱幼、憨厚老实的人品,看到的是一个下身瘫痪的母亲在无法行走的状况下,含辛茹苦的把6个子女拉扯成人的艰辛与伟大,所感动的是一位母亲对生活的那份执着与热爱。1990年,她与丈夫结婚的第二天,她父母再一次来到排埠,死活要把田冬香“抓”回去。那时,真多亏了田冬香在这里的那家亲戚,特别是当地政府的一位领导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她的父母在丢下永远不认这门亲事的话后,无可奈何地回吉安去了。

久病床前有“孝女”

结婚后,田冬香在周围邻居的眼中,不像是儿媳,更像是亲闺女。为给婆婆治病,在省吃俭用的同时,她想方设法地带婆婆去外地治病。只要是听说哪里的医院好,就带她去治;哪里有治疗这种病的偏方,她就千方百计地寻。在她怀有身孕时,还带着婆婆坐车从宜春到南昌。不久,田冬香又陪护婆婆辗转于湖南的张坊、浏阳,再到长沙,一路上风尘仆仆。经湘雅医院的专家确诊,是脑瘤。一旦要开刀,就要将脑袋开为三半,这会危及到婆婆的生命。医生建议这种病只能靠药物控制,要在家静养。那段日子,上南昌,到湘雅,为了给婆婆治病,用去了28000多元。家中不仅没有了一点积蓄,还在外面四处借了不少的钱。

回到家后,田冬香坚持每天背着婆婆上乡卫生院打针。为了给婆婆以及2个还在念书的妹妹多增补些营养,田冬香每天起早贪黑,到附近的山坡下开荒,种各种时令蔬菜,把节约下来的买菜钱用来改善家庭生活。那段日子,由于吃的是以辣椒为主的蔬菜汤拌饭,营养不良加上过度的劳累,田冬香怀的第一胎男孩因早产而夭折了。田冬香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护理婆婆。那些时日,邱时桂老人不仅瘫痪卧床,而且视力逐渐下降,眼睛也渐渐模糊看不到了,而且还经常会出现头晕现象。在房间里活动也总是靠轮椅一步步地移,田冬香怕婆婆摔倒,总是按时把一日三餐的饭菜和茶水喂到婆婆的嘴里。 

  不久,丈夫单位改制,下岗了。夫妻俩就在集镇上开了一家早点店,没雇请人手,田冬香既作丈夫的下手,又操持着店里的各种杂活,还始终不忘照料病床上的婆婆。每到冬天,邱时桂老人的病情就会加重,甚至出现失忆,不认识人的状况。田冬香就放下手头的一切,日日夜夜守护在老人的身边给她喂饭喂药、翻动身体。让田冬香记忆犹新的是2008年的春节,天空中飘着鹅毛般的雪花,房屋四周早已是银装素裹,一家人吃过年夜饭,正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看春晚迎新年。突然从房间里传来几声婆婆含糊不清的叫喊声,田冬香几步跃到老人的房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婆婆已从床上跌落在地板上,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她立即反应到婆婆她大小便失禁了。于是,就赶紧喊上在家的小妹,二人一起抱起婆婆给她洗澡,为她换洗好衣服被褥。尽管当时是数九寒天,在护理安顿好老人、打扫完卫生出来后,田冬香已经是汗流满面、气喘吁吁。家人看到此情此景,想到田冬香平日为老人所付出的辛劳,都饱含热泪,晶莹的泪光中充满敬意。老人生病期间,几个子女曾多次向老人和田冬香表示要把母亲接去家里护理,但田冬香每次都说:“婆婆和自己家朝夕相处,尽管不能开口说话,看不见东西,但她的举动告诉我,她非常愿意依赖我,而且,在乡下护理老人总比城里要方便得多,我早把婆婆当成自己的亲娘了”。   

老人的女儿吴德煌说:“我每次回家看妈妈,都会看到嫂子拉着母亲的手,呢喃的唠家常。为妈妈翻身,喂饭喂药,端茶送水。妈妈大小便失禁,每回都是嫂子抢着为老人接尿接屎。她们婆媳之间的这份默契让我觉得她们更似母女。”田冬香的丈夫吴德辉向我们讲述了今年3月初发生的往事: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老人的病情加重,经常大小便失禁。田冬香总是不分白天黑夜地为婆婆换洗7、8次以上的衣服被褥。这段日子,过度的劳累让妻子的眼睛都落眶了,人显得非常的疲惫。田冬香家隔壁的邻居老帅告诉我们:“每当春暖花开天气晴好的日子,田冬香总会和丈夫、孩子,全家人一起用轮椅推着老人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排埠集镇社区管委会的一位负责人讲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田冬香用20年的8000多个日日夜夜护理孝待她婆婆的事实,粉碎了这句俗语,做到了‘久病床前有孝女’。”

爱心接力在传递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田冬香的言传身教中,爱的接力正在传递和延伸。田冬香日复一日悉心照顾老人的孝举,让她的一对儿女在耳濡目染中渐渐地养成了尊老敬老的良好习惯。尽管孩子们都会有贪玩的天性,但是,每天一放学,这对兄妹并没有和其它同学一样,在操场打球、做游戏、玩呼啦圈,而是心急火燎地跑回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楼去看望和问候生病的奶奶,陪伴奶奶说话,帮奶奶打扫房间卫生。每到吃中饭和晚饭的时候,兄妹俩总是抢着去给奶奶送饭送水。他们的异常举动,让同学们在背后议议纷纷:“真奇怪,怎么不想和我们一起玩呢?”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对兄妹性格有些“孤僻”。后来通过这对兄妹的一篇作文《我的奶奶》,老师上门家访才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老师们在肯定的同时,对这对兄妹给予了极大的褒奖。现在,田冬香已上高中的女儿仍然和奶奶同住在一间房屋里,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为奶奶洗脸梳头。晚上睡觉前她还担心老人是否会着凉感冒,特别留意老人身上盖得被子是否严实,甚至半夜都会检查一下奶奶的睡觉情况。

天道酬勤乐开怀   

这些年,在田冬香精心护理下,婆婆的病情已经彻底稳定了,好转了。现在77岁的邱时桂老人每天穿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溜溜,她的房间也被布置的井井有条。每当串门的亲朋与田冬香说话时,她都会竖起大拇指,用手语向客人表明儿媳田冬香对自己的好,用微笑表示感谢,老人的脸上挂满了欣慰和幸福。现在,田冬香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营与服务中去了,凭着诚实守信的经商原则,她的生意越做越红火。特别是田冬香一家敬老爱老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后,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店里买包子、吃面条粉条。她们一家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了,不仅还清了为婆婆治病所借的2万多元医疗费用,而且还在集镇上建起了一幢三层砖混结构、面积271平方米的楼房,去年还购买了一辆价值13万元的北京现代牌小汽车。当地的人们都羡慕这个和谐人家蒸蒸日上的小日子。如今的田冬香让她的娘家人,让曾经预言她会哭鼻子、会半途而废的人纷纷刮目相看。当大家说起邱时桂老人有幸福的晚年是因为有一个贤惠的媳妇时,田冬香却腼腆地说:“婆婆有福气,是因为她赶上了现在的好时代”。

来源:江西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