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4 13:3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1-12-31 09:40 | 查看:1551次
张悍华,江苏沛县鹿楼镇高彭庄人,今年83岁。
83岁的张悍华老人,15年来,一直在做着一件一般人难以理解,理解以后唯有敬佩感叹的事:15年来,他风雨无阻地守护着沛县革命烈士陵园,与英魂忠骨长相厮守,深情相伴。
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原名鸳楼革命烈士陵园,2009年8月更名为沛县革命烈士陵园并开始扩建,其间,张悍华老人每日在工地上奔波,几乎参与了其中大大小小所有的施工,大家看到的他总是满头汗水满脸欣慰……
经过11个月的扩建、修缮,沛县革命烈士陵园隆重开园,陵园内整洁有序、庄严肃穆。2010年7月1日上午,沛县县委书记冯兴振同志冒雨视察陵园,他专门走到老人跟前,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感谢他十五年如一日默默守护革命烈士陵园,并要求新闻部门大力宣传老人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无私奉献精神……
深情守望的执着,源于老人童年的记忆,谈起革命战争年代亲历的故事,张悍华老人总是热泪盈眶:“没有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哪有咱们今天安稳的日子,咱永远不能忘记长眠在这块土地上的英雄……”
亲眼目睹激烈的战争场面
事隔69年,提起那场战斗,张悍华依然心情难以平复。张悍华说,每当闭上眼睛,发生在张堤口村那场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就会浮现在自己眼前。194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八路军黄河支队特务连在张堤口村遭到日军围攻。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下午五点多钟。在装备精良的大批日军强攻下,八路军战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力抵抗,最终只突围出去48人,其余72人全部壮烈牺牲。由于战场距离高彭庄很近,战斗打响后村里一些群众偷偷跑到村前的土台子上观看,看到我方损失惨重,群众无不扼腕痛哭。当时人群里就有年仅11岁的张悍华,虽然不时被大人蒙上眼睛,但是透过指缝他还是将战争的残酷一览无余,惨烈的战斗场面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战斗结束后,张悍华和大人一起将牺牲的战士们悄悄埋葬在村旁。
1942年,张悍华参加了当地的儿童团。在艰难困苦的抗战环境中,张悍华逐渐成长起来。1948年,张悍华进入姬庄小学念书,因其有良好的私塾功底,直接升至五年级。此后,天资聪慧的张悍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运河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1958年,张悍华大学毕业回到沛县工作,在张寨中学任教,并入党。1960年到1983年间,张悍华先后任张寨中学政治教导主任、校长,栖山中学校长,朱王庄中学校长。
退休后义务守护烈士陵园
1967年,鸳楼革命烈士陵园建成,烈士们的遗骨被迁至陵园。每年的清明节,张悍华都要早早来到烈士墓前,向烈士纪念碑三鞠躬,对烈士们说一句“我来看你们了”,然后久久的站在碑前。1983年,张悍华退休后回到老家。1995年得知鸳楼乡(现鹿楼镇)党委招聘一名烈士陵园管理员,便主动请缨。此后,他每天早上八点钟之前就会出现在烈士陵园里,就像平时上班一样,打扫卫生,管理花草,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
作为徐州市革命教育基地,陵园经常接待一些中小学校、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前来参观和扫墓的人,每次张悍华都会主动上前给他们讲张堤口战役,讲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告诉他们,不要忘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发愤图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守护陵园十五年来,张悍华精心维护着陵园里的一草一木。最初,陵园里面除种植了一些松柏外,大片土地闲置,杂草丛生。张悍华主动承担起了陵园的绿化工作,清除杂草、垃圾,开荒种植花木。由于扩建前的烈士陵园地势低洼,每年雨季,烈士陵园内常常有大量积水长期排不出去,园内的许多花草植被就会遭到破坏。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张悍华总是自掏腰包花钱买来苗木补上。房屋砖瓦毁坏了,他就从自家搬来梯子,然后慢慢爬上屋顶,仔细检查修补。在张悍华看来,这些小事情就是自己应该做的,是自己的责任,这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似乎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如果哪一天无事可做,他反而觉得好像少了点啥……
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
记住过去就是要珍惜今天,把握明天。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老兵和鹿楼镇关工委副主任,张悍华十分关心少年儿童的成长。他常说,让后辈们记住那段历史,就是提醒他们发奋努力。张悍华坚持定期到各镇的中小学校去做革命传统教育的报告,孩子们都爱听张爷爷讲革命故事,每次他一上讲台,大家都报以最热烈的掌声。这些年来,张悍华已记不清前往各学校做报告的次数究竟有多少次。老人不图名利不遗余力地宣传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一些机关单位和学校常常尽可能地在一些活动中予以支持帮助。有一次,张悍华想办革命烈士陵园的图片展览,鸳楼中学的领导得知了此事,立即拿出1000元钱予以支持,并安排美术老师王永让等人协助收集详细资料,制作图片,成功地把展览办了起来,吸引了全县中小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也有一些人对他的行为表示不理解,“一个体体面面的退休校长,为啥去给人家看陵?”“退休了不在家享清福,折腾啥?”对于他人异样的眼光,张悍华从不辩解,他始终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能为用鲜血换取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先烈们做些事情,我心里觉得踏实。”“这些事情我自己愿意去做。”老人在接受采访过程中反复这么说,面带微笑,语气平静而宁和。
就是这样,因为对烈士的敬仰,这位老党员默默地在陵园义务守护了15年,始终坚持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进行下去。这种坚守,让我们看到一种超乎寻常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正是过去和未来我们党的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来源:江苏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