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下一步如何作为?(图)

发布时间:2018-04-07 19:19 | 来源:羊城晚报 2018年04月06日 A03版 | 查看:789次

——对话任正非

作者:宋毅

任正非在深圳华为总部坂田基地与记者交流 受访者供图

羊城晚报记者 宋毅

华为公司近日亮出2017年成绩单,实现全球销售收入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数字亮眼,但是在华为总裁任正非看来,华为只是“刚启航的航母”。华为将如何驶向未来?中国企业应怎样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昨日,任正非接受包括新华社和羊城晚报在内的5家媒体的采访,对上述等问题作出解答。

聚焦主航道: 研发投入持续

记者:华为会不会多元化发展?在新经济领域有新的布局?

任正非:我们讲的是管道,只管流量的流动。终端也是管道,它相当于“水龙头”,企业业务也是管道。我们的技术理论架构模式,将推行“每比特成本下降的摩尔定律”,做网络的不断简化。网络不断简化的结果是,我们的销售收入将会不断减少,但受益的是整个社会。华为公司过去这么多年,其实就是在做这个事情。我们不断递减,需要在基础科学上做出更大研究。但是我们不会做多元化业务,会永远聚焦在主航道上。

记者:最近这些年华为的研发费用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15%左右,未来华为的研发还会投向哪些创新领域?

任正非:主要是投在主航道上的基础研究,人工智能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人工智能的突破主要是算法、算力和数据,这些都是很难突破的,我们跟随世界的投入前进,同步世界的发展。

“区块链”对于我们公司来说,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目前我们主要做基础研究,用于改进内部管理,如果要运用到产品上,还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和距离。对于前沿科学,研发实行先“开一枪”,“让子弹飞一会儿”;看到线索再“打一炮”,只需要小范围研究讨论就能决定;如果攻“城墙口”需要投入“范弗里特弹药量”(意指不计成本地投入庞大的弹药量进行密集轰炸),由管理层集体决策。

扎根基础研究: 要做东北的黑土地

记者:目前在技术研究上亟须补齐的短板是哪些方面?

任正非:搞制造业要扎扎实实。人工智能不可建造在沙滩上,这个“房子”迟早是会坍塌的。人工智能的基础算法、算力、数据,目前我们前两项研究还是弱的,光有数据强还不行。比如,5G有两个关键技术:长码和短码。长码是1964年美国一个教授写的编码方式,短码是2008年土耳其一个教授写的编码方式。围绕这两个方程,数十年来几十个公司上万人在追随研究,变成了标准,做过就知道有多难。

记者:很多公司在做云计算,华为怎么做出特色?

任正非:云计算方面,其实华为没有做业务内容,我们只是做一个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上面谁都可以来种庄稼,“大豆”“高粱”“平安城市”“汽车”……其实华为云是千万家内容的集合。“土地”的改造也很难,直到今年我们也不能说真正做好了这个平台。传输和交换不是平台,但它是平台的基础,华为连接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1万多亿美元网络存量的传输交换,把它转换成平台,让所有的“庄稼”成长,这是我们一个理想。

自我革新: “烧不死的鸟是凤凰”

记者:年报显示,华为2017年的业绩很好,为什么还有管理层被问责?

任正非:其实我们做得不好。去年我们公司有一个活动叫“烧不死的鸟是凤凰”,当时处理了不少高级管理人员,很多人都是降两级,我也是被处分对象之一,轮值CEO都被处分了。为什么?就是要以此来警戒我们公司管理要走向更加科学化。

记者:您会不会担心,华为到了今天的体量,会存在大企业病?

任正非:我认为我们现在大企业病应该是很严重的,人力资源管理纲要2.0版的目的就是批判我们自己,如何能精简组织,提高效率。有高级管理人员批判我们自己,说曾经对人的管理都是科学管理,现在怎么变成数学管理?这就是僵化教条了,机构太庞大、太沉重了……董事会成员带头炮轰华为,促进全公司警醒。当然,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先炮轰,然后一点点小改革。我们只要看到方向,就能慢慢改革,提高效率。

记者:常听到华为“外迁”传言,华为如何规划下一步发展?

任正非:我们从未想过外迁。我们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

记者:之前您也提到过企业改革和创新的关系,科技企业应该怎么推进改革?

任正非:我相信国家会更加开放。第一,通过开放,让更多的人进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公平竞争。第二,现在,经济发展环境很好,坚持法治化、市场化的道路,就能托起企业的理想和梦想。今天,我们正在认真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一点做得越好,原创就会越来越多,创新就会无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