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8-09 23:02 | 来源:湖南名人网 2007-5-18 | 查看:2667次
王选院士淡泊名利、视名利为浮云,是有口皆碑的。这是他一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视“修身”的结果。
王选院士常常引用古人的话,来表达他的名利观,他说:“中国有句古话,上士忘名,将名利彻底淡忘;中士立名,*自己的成就把名立起来;下士窃名,自己不行就窃取人家的。我做不到上士,因为我做不到忘名的地步,但是我不会为了立名而去窃名。”
王选院士实际上是个“上士”,他已经做到了“忘名”的地步,只是谦虚地称自己为“中士”罢了。你看他成为一代毕 ,名扬四海,人们都称赞他是权威时,他却说自己的创造高峰已过,“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在我贡献越来越小的时候,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他关于“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是废物”的名人与凡人的那段讲演,博得多少掌声!在成果署名上,他一直提倡:导师做的工作不如学生,名字放在后头;假如没做什么工作连想法都是学生提出来的,就不署名。对于利,他看得很淡,一生俭朴。连去与美国客户谈判,他都想住普通宾馆,被以“不利于公司形象”理由说服后,待谈判一结束,便搬出五星级宾馆。
王选院士淡泊名利,并不意味着拒绝名利,他有自己的原则:不该得的名利千万不要去得,可得可不得的名利尽量不去得,应该得到的,则是可以接受的。他说:“如果是我的劳动所得,我会欣然接受,然后按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他不是把多年积攒的30万元资金用来设立了“周培源数学奖学金”吗?他不是把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和学校配套奖900多万捐赠设立“王选科技创新基金”吗?
然而,在时下浮躁的风气下,有的名为“教授”、“专家”,却像苍蝇逐臭一样肆无忌惮地追求名利,造假及抄袭、剽窃他人的成果的丑闻不是屡屡被媒体曝光吗?“下士窃名”,败坏了学术空气,也影响了年轻人才的成长!可悲的不仅仅是“窃名”,更可悲的是窃名的下士不以窃名为耻,还带着年轻人去窃名。要改变那些窃名下士的本性也难,当下要做的是宣传王选院士的名利观,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让那些窃名的下士无藏身之地,净化学术界的风气,让一代敢于创新的年轻学人成为忘名的上士、立名的中士,这样,淡泊名利的王选院士会含笑九泉。
(责任编辑:左浩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