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16 21:13 | 来源:凤凰网 2008年03月20日 14:14 | 查看:2172次
文/苏玉萍
一片废弃的墓地,挖掘出一段鲜为人知的战争故事!他们是革命军人,却没有烈士称号,也不知道他们的亲属在哪里。他拖着病弱之躯,为142名烈士万里寻亲,上演了一场真实的《集结号》……
年末岁初,在全国最火爆的电影可能就是《集结号》了,影片讲述了曾任解放军连长的谷子地寻找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46名战友遗体,并最终让他们的身份得以确认、被追认为烈士的故事。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在真实地上演着:湖北省赤壁市民警余法海,为了寻找埋葬在一片荒墓中的142名烈士的亲属,他已经四处奔波了两年多。
142座坟茔,142个问号
2008年1月8日上午,北京的天气寒气逼人,余法海乘火车来到了北京西客站。这次来北京,他是要寻找埋葬在赤壁的3位北京籍烈士的亲属,迎接他的是家住北京的志愿军老战士林源森。他们在一次纪念志愿军的活动中偶然相识后,林源森就答应协助余法海在北京寻找烈士亲属。
57岁的余法海是湖北省赤壁市公安局民警,荣立过公安部一等功。1989年,当余法海的事业达到高峰的时候,他却患上了肾衰竭。就在余法海生命垂危之际,全市民警自发为他捐款,2003年年初,余法海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换肾成功。获得第二次生命后,仍在病休中的余法海决定在有生之年再为社会做点事情。2005年秋,他接受了市政协安排的一个任务:考察羊楼洞山上的烈士墓。
拖着还未康复的身体,余法海前往离市区数十公里、当时还没通公路的羊楼洞村寻访那片神秘的墓地。在四次寻访未果后,第五次余法海终于站到了那片被人遗忘的荒凉墓地前,那一幕让他至今印象深刻。
余法海随即查看了墓碑。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有的墓碑已经断裂,许多碑文也模糊不清。于是,余法海发动作家协会的文友们来一起抄写碑文。
通过抄写的碑文,余法海整理出了埋葬在这片墓地的烈士资料,142名烈士中,涉及24个省、118个县,主要是一野、三野、四野在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烈士,还有10多名在南方剿匪牺牲的公安烈士。
整理完烈士资料后,余法海不禁疑问重重:这片墓地位于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交界的偏僻山区,怎么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烈士?是谁安葬了他们?带着疑问,余法海展开了调查走访。
余法海首先走访了墓地周边的老村民。现年73岁的村民许述仁清楚地记得,解放初期,村庄附近有一家野战医院,他经常领弟弟到野战医院去玩。
当年十几岁的许述仁还亲眼看到,当时村民们协助部队用马车和担架将一批批伤兵送到这家野战医院。由于常到野战医院玩,许述仁和一些受伤的战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让许述仁伤心的是,有些受伤的战士送到医院抢救无效后就牺牲了,遗体就地埋在村里。
眼看着牺牲的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在村里下葬,许述仁流下了眼泪。后来,野战医院撤销了,围护墓地的土堤和竹林逐渐毁坏,这片墓地被人遗忘了、荒凉了,半个世纪下来,许述仁也没看到有烈士的亲人前来扫墓。
艰难的寻亲万里行
为了了解野战医院的详细情况,余法海又开始寻找曾在该医院工作过、目前健在并且居住在赤壁的老战士。现年83 岁的黄兆华就曾在野战医院担任主管会计。据黄兆华回忆,当地老百姓口中相传的野战医院的正式名称是解放军第67预备医院,医院组建后,伤兵们由专列从各地陆续送来。
当时虽然不是军医,但黄兆华仍然清晰记得许多伤兵的伤情都十分严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较差,缺医少药,一些重伤战士抢救无效后牺牲。
黄兆华介绍说,这家临时野战医院组建三年多就撤销了,先后收治了3000多名伤兵,除了长眠于此的142名烈士,其余伤员都回到部队或复员转业了。
在老战士们的指引下,余法海找到了野战医院的遗址,现在这里已成为一所中学。让余法海惊喜的是,历经半个多世纪后,野战医院的遗址大都保存完好。通过余法海的调查走访,羊楼洞烈士墓地的真相终于大白。根据墓地周边老百姓的反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来就没有一个烈士亲属前来祭奠扫墓,那么,这些亲属们是不是就像电影《集结号》里描述的情节一样,他们根本就不知道烈士们埋葬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甚至他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亲人参军后究竟是失踪还是牺牲?果真如此的话,他们也无法享受烈士家属应有的名誉和待遇。为了告慰这些烈士的家属,大病未愈的余法海吹响了集结号。
按照余法海最初接受任务的要求,就是要为羊楼洞墓地的烈士们出一本书,但仅仅根据碑文记载是无法成书的,这就需要找到烈士们的亲属,而只有找到烈士亲属,也才能够告诉他们烈士们牺牲并埋葬的地方,这让余法海感到十分为难。
由于142名烈士涉及的地域和部队太多,而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这些地名大多都已变更,部队番号也基本取消了,另外,熟悉烈士们的亲友是否健在并还居住在原籍?这些都让余法海觉得寻找烈士亲属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但他仍然决定迎难而上。在赤壁市公安局和人民武装部的支持下,余法海首先采取了寄信的方式查找烈士亲属。根据烈士墓碑上比较清晰的地址,余法海给110多个烈士的家乡发出了信件,最终确认了8个烈士的亲属。
虽然有了良好的开始,但余法海并不满足,他又决定走出去,开始艰难的寻亲万里行。
出门寻亲,余法海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经济问题,由于有关部门没有相应的政策和经费,不得已他忍痛卖掉了自家的小平房,临时借住单位同事的房子。
倾尽家资带病寻访
两年下来,包括寄信和外出寻亲,余法海已花掉个人经费1万多元,他说,所在单位已为自己的病花掉不少钱,他不好意思再向单位开口要钱。
寻亲路上,余法海总是随身带着自己的病历,他预防一旦犯病,以便就近找医院及时治疗。虽然历经艰险,但每当寻找到一个烈士的亲人,特别是当他们来到墓地扫墓时,他都十分欣慰和感动。余法海的行动感动了社会各界,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和新闻媒体也纷纷加入到了寻亲的行列,寻找到的烈士亲人也越来越多。
2008年1月8日,余法海再次踏上了为烈士寻亲之路,这次他来到北京寻找3位北京籍烈士的亲人。除了查找到的烈士资料,他随身还携带着治疗肾移植排异反应的药物。
在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小旅社住下后,余法海首先想寻找的是陈友良烈士的亲人。根据碑文记载,陈友良是北京市十区新庄村人,1948年10月入伍,1952年10月29日在战斗中牺牲,当时29岁。余法海通过事先了解得知,十区就是现在的崇文区。
崇文区民政局工作人员查阅后回复说,该区的烈士名录上没有陈友良的名字,该区也未曾有过新庄村这个地名,倒是丰台区长辛店镇有个新庄村。得到这一线索后,余法海立即赶往长辛店镇。民政人员查阅资料,也没有发现陈友良烈士的记载。
苦寻未果,余法海的心情有些失落,但他很快调整情绪,把希望寄托在寻找第二个烈士孙善文的亲人上。这一次,他有了居住在北京的老战士林源森的帮助,而据林源森事先了解,孙善文的亲人现在可能就住在丰台区长辛店街道东南街社区。社区主任说,永兴里66号有个叫孙淑兰的,曾经听她说,有一个哥哥参军牺牲了。
初步查明后,余法海就在社区主任的陪同下前往永兴里核实。孙淑兰回忆说,哥哥孙善文参军后,除了给家里写过一封信,说在湖北那边,50多年来就再没了音信,家里人估计他已经牺牲了。经过细致地了解,余法海确认孙淑兰就是孙善文烈士的妹妹。
余法海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历尽辛苦,终于让一部分烈士的家人知道了那些当年从军的亲人如今身在何处。
为80位烈士找到亲人
余法海接着要寻找的是第三个北京籍烈士张霖的亲人。墓碑上记载张霖是平谷县安固村人,1948年入伍,志愿军 158师474团战士,1952年9月7日牺牲时24岁。
1月10日上午,余法海赶到离北京市区80多公里外的平谷区。所幸的是,现在除了县改区外,安固村的村名并没有改变。经向村民们打听,余法海了解到,同村有个叫张金的人外出当兵没回来,他在外面可能化名张霖,而张金的弟弟张银还健在。
在村主任的陪同下,余法海在村里找到了张银。张银说,哥哥原来有穿军装的照片,但现在找不着了,不过革命军人证书和烈士证书还保存着。
现年77岁的张银还介绍说,比他大3岁的张金是老大,自己是老二,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已经去世。张金参军前结过婚,但没有后代,妻子后来改嫁到外地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张银收到了张金的牺牲通知书,但他也不知道哥哥埋葬在哪里,当时张银也打算像哥哥一样报名参军,但由于母亲不同意而作罢。
张银手里有烈士证明,为了寻求最终的答案,余法海最后找到了平谷区民政局。民政人员特意向张银核实了张金化名张霖的情况。从民政局出来,余法海最终确认,张银的哥哥张金就是烈士张霖。
1月13日,孙善文烈士的妹妹孙淑兰、外甥康仲和老战士林源森一行来到了大雪纷飞的湖北省赤壁市,一下火车,他们就急切地冒雪赶往羊楼洞烈士墓地。
由于张霖烈士的弟弟张银因病不能来扫墓,而陈友良烈士的亲人没有找到,老战士林源森就代表北京籍战友先后祭奠了他们。
1月14日,赤壁市公安局100多位民警来到墓地悼念烈士。截至目前,余法海在社会各界的协助下,已为80位烈士找到了亲人。
(与央视《共同关注》联动报道)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8年3月上半月刊)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