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效汾:百姓身边的名中医(图)

发布时间:2018-01-07 16:22 | 来源:山西晚报 2018年01月07日 第09版 | 查看:1720次

  郭效汾出身于中医世家,为大同市著名老中医郭庭选之子。在旁人看来,他完全可以不用这么辛苦和清贫,以他的父亲郭庭选的名气和他现在的资历,随便开个诊所,收入肯定比现在强得多。
  但是他在大同市中医院一干就是30年。从2008年开始,在医院的安排下他开始进入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这一干就是十年。
  数十年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百姓,让郭效汾成为了百姓心中的 “社区明星”。只要一进社区大门,就会有居民不停地与他打招呼,那种感觉让郭效汾特别满足。

  社区里的明星人物

  初次见到郭效汾,是在大同市火车站旁的一个社区医院里。正是早上十点钟,社区里来找他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现在他除了每周几次在大同市中医院的专家门诊外,更多的时间是待在社区里。很多病人都跟他成了老熟人。一般情况下,很多医生升为高级职称后就很少下社区,觉得没那个必要,也太辛苦。但郭效汾却是个例外,他不但一直坚持,而且数十年如一日,还收获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在有些社区出诊多了,郭效汾也成了社区里的明星人物。有的患者只让郭效汾看过几次病,就和郭大夫成了老熟人,时不时给郭效汾送点自家调制的私家菜,让郭效汾品尝。与患者接触多了,郭效汾自然而然成了患者心中最值得信任的知心朋友。
  曾有一名患者让郭效汾印象深刻,老人在大同市法院系统工作,是一名中层领导,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最初让郭效汾看病时才50出头,至今已经看了二十多年。有一段时间,老人开始迷恋买街上广告宣传的东西,家人怎么劝也不听。没办法,家人只好给郭效汾打电话,希望他能帮着劝劝,果然,郭效汾一番劝说后,老人不再乱买东西了。
  而在老人心中,最高兴的事就是把郭效汾请来吃顿饭。他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打电话叫郭效汾吃饭,但郭效汾总是电话里安抚一番后,说最近忙改下次。有一次,实在耐不住老人和其家人的邀请,郭效汾答应去吃饭,见到他后,老人特别开心,吃饭时就闹着要喝酒,但老人的病是不能喝酒的,最后郭效汾只好答应让老人喝一小口酒。
  “病人对你的信任,让你觉得做这份工作内心很满足。”郭效汾说。正是因为和患者建立起这种融洽关系,让郭效汾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他说:“医生应该想着怎么努力把病看好,尽心尽力为患者着想,才能得到患者的尊重。”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他受益终生

  提起父亲郭庭选,老大同人几乎无人不晓,他曾经是一个时代大同中医的代名词。出身于中医世家的郭效汾,因为父亲名气太大,一开始就顶着巨大的压力。但是也正是因为父亲的影响,才让他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郭效汾说:“父亲对患者的尊重,父亲与患者之间融洽的关系让我受益终生。父亲当时在中医院上班,经常下班回家吃午饭的时候,还有人找到家里来看病。父亲总是接过病人的病例开始询问。母亲在一旁看着不忍,总说着让父亲吃完这口热饭再看。不仅对千里迢迢赶来的病人,父亲对周围的邻居,也总是很客气,很和蔼。周围的邻居有病来家里找父亲,父亲从来不拒绝。来找他的病人有点什么困难,父亲都会帮忙。”
  曾经有一个从灵丘赶来找郭效汾看病,从早上7点出发到10点才赶到医院,但那天郭效汾恰好在太原出差,病人整整等了一天。得知情况后,郭效汾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第二天一回来赶紧给病人看病。“感觉自己好像欠了病人一样。”郭效汾说。这以后,郭效汾都会告诉病人来之前要提前打电话,害怕自己不在耽误病人治疗。郭效汾和患者之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仅仅是普通的医患关系,而有些患者已经把郭效汾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这是我从医这么多年来最大的幸福。”郭效汾说。
  “从小就知道学医挺辛苦的,但还是挺喜欢的。”“想挣钱就别干中医。”郭效汾坦言,中医这个行业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中医大夫得经常学习、看书,付出更多的努力。现在每天找来郭效汾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干医生这行,没休息。基本上每星期都排的满满的。但是郭效汾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初衷。对待病人始终细心周到。

  致力于中医传承 学术上精益求精

  2010年,郭效汾被大同市卫生局评为“大同市首批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30年,他不忘初心,将父亲的行医心得牢记在心,并应用于个人的行医实践。同时,在传承和发扬父亲中医医学理论过程中,不乏个人创新,在尤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症及各类病痛方面颇有心得。2001年根据风湿病的不同症型,在大同市中医院院内研制出热痛灵、寒痛灵、风湿平等中药剂型,并应用到临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和普遍认可。
  从医三十年来,郭效汾先后担任大同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医务科长、院长助理等,现任大同市中医医院社区卫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先后在省级及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并多次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论文交流,其中1989年发表的论文《浅谈中药剂型及给药途径的改进》获大同市1989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及技能,坚持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疗一些慢性病中的优势,对内科常见病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报记者 张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