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23 16:2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06-16 | 查看:1078次
今年4月,重庆酉阳县兴隆镇龙潭村8组八旬高龄的村民付庭和,登上“中国好人榜”。他的事迹非常感人——义务抚养了5个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家本就有5个孩子,作为普通农家,生活已属不易,却先后养过5个别人的孩子,个中艰辛无法想象,其之义举令人敬仰。唏嘘、感动之余,探寻其善举背后的那股力量,或许人性中的那份善良、勤劳和无私才是其真正根源。
“善良”源于本性。在重庆,酉阳算得上一个经济相对滞后的地方。几十年前,有五个孩子的付庭和应该是生活拮据的,甚至是贫困的。正如付庭和讲的那样:那个年代,生产条件差,没日没夜地干也只能勉强维持家计。对这样一个贫寒的农家,再养几个别人的孩子,那种生活的压力和窘迫着实让人无法想象,当然对付庭和这样的义举也会让某些人无法理解。或许正是这种“反差”,才让人对付庭和的善举发自内心的敬仰,这不是一个“善”字,一个“好人”所能概括和归结的。做善事,一次行,两三次也无妨,但长年累月地做,需要的是一种本性和本能,在付庭和的骨子里,必定流淌着最纯正的善德,那是人性原有的本真。
“勤劳”铸就底气。“早饭有一餐,要等太阳满山,中饭有一钵,要等太阳落,夜饭有一顿,要等人睡尽”这句顺口溜是当年付庭和为了家计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付庭和的勤劳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这种勤劳的本性,才让本就生活不易的他,对家里多养几个人充满了信心—— “家是养起来的,活是干出来的”!多养几个孩子,在付庭和眼里,不外乎就是多干点活、多受点累那么简单。付庭和身上的这种“勤劳”的人性之美,无形中带给了他当好人、做好事的底气。面对别人的一些求助,我们常讲“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帮助他人是需要“资本”的,这种“资本”有时就源自我们对人性的历练和发散。
“无私”始得坦然。从付庭和的感人义举里,除了感叹他的善良、勤劳外,其实最能打动人的还是他不求回报的那种“无私”。如果当初养这些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带着“防老”等这样一些私欲,这一切就变了味。在不少人眼里,或许做事都有一定目的性,甚至是功利性,仿佛如此才有意义,当目的没有实现的时候,便或是后悔、或是不甘。相对于付庭和而言,他行善事之初,原因很简单——“觉得可怜”,他根本没有想过他当初的付出,在多年后能否得到回报。正是这份人性的无私,让他多年来一直非常坦然,对于孩子们的感恩,于他而言是一种愉快的收获、回报,这种快乐、满足,是带着“私欲”的普通人所无法体会、感悟的。
人之初,性本善。付庭和让我们再次见证了人本性中的纯美、善良。希望除却世间浮华、世事纷扰,人们能保存人性应有的那份美,让世界多一份温情、多一些感动。(卢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