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5 21: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10-19 第1143期 | 查看:1298次
个人简介
作为中国第四批援助南苏丹医疗队唯一一名中医针灸医生,丁定明让中医针灸首次亮相南苏丹。他克服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简陋等困难,尤其在2016年南苏丹爆发战乱的危险时刻,仍能坚守岗位,出色地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同时积极带教当地医生,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使中医针灸技术在非洲大地落地生根。2017年8月,丁定明荣登“中国好人榜”。
经过个人申请、层层选拔,丁定明成为中国(安徽)援非洲南苏丹医疗队的一员。2016年2月28日,他随团远赴万里之外的非洲南苏丹共和国,从事医疗援外任务,此次也是安徽省中医针灸队伍首次参与对该国的医疗援助任务。
1.攻克疑难杂症 中国“神针”美名扬
初到南苏丹,丁定明的心情是复杂的,因为他们驻扎的朱巴教学医院的设备异常简陋,而且连个像样的诊室都不能提供,这里的理疗科和国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环境炎热、蝇虫乱飞、停水停电,简单的几张木床、几台破旧不堪的理疗灯,就是科室几乎所有的家当。更糟糕的是,南苏丹病患对中医持怀疑态度,甚至有戒备心理。虽然工作开展并不顺利,但看到当地患者无助的眼神,他暗下决心:尽快改变现状,造福当地百姓。
丁定明在中国援南苏丹医疗队驻地。图片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丁定明了解后发现,理疗科里有98%的病人适合用针灸治疗。经过多次协调,当地院方终于同意中医针灸在理疗科开展诊疗工作。开诊第一天,满头大汗、满脸痛苦的查尔斯,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理疗科,成为丁定明在朱巴教学医院的第一位病人。经过问诊,查尔斯前一天搬运重物导致腰部扭伤,当地医生给予止痛处理,但效果不好,反而越来越疼痛难忍。经检查,丁定明再三真诚地告诉他,中国针灸可以减轻这种痛苦。查尔斯在半信半疑中,同意接受针灸治疗。经过针刺、放血、拔罐治疗,10分钟后查尔斯的疼痛消失,居然能够站立走路了。他向丁医生竖起了大拇指:“不可思议,太神奇了!”
如果说查尔斯让丁定明在南苏丹打开了工作局面,帮助他树立了工作信心的话,那么患者伊萨,则让他坚定了中国传统医学一定能赢得当地患者青睐的信念。就诊的4个月前,外表帅气的伊萨感受风热邪毒得了“面瘫”,在药物和推拿治疗后,症状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逐步加重的趋势——左眼已不能闭合,左侧面部肌肉瘫痪,口角歪斜,不能鼓腮。经反复研究考虑,丁定明给他用针灸治疗,辅助电针和艾灸疗法。经过一周的治疗,奇迹出现了:伊萨的左眼渐渐地能闭合起来,歪斜的口角也渐渐恢复正常。激动万分的伊萨,逢人就说是中国的“神针”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南苏丹当地病患对来自中国的“神针”既好奇又惊讶。图片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2.授人以渔 让针灸在南苏丹落地生根
很快,朱巴教学医院内刮起了一股“针灸风”,慕名求医者越来越多,每天上午来丁定明诊室的患者就多达30余人。患者有的来自朱巴市内,也有的来自偏远乡村;有普通的老百姓,也有朱巴教学医院的同行。更令人高兴的是,中医针灸在这里有了“铁杆粉丝”,康复医学专业毕业的吉米就是其中之一。每天,吉米最早来到科室,然后就专心致志地研究办公桌上的针灸模型,想要拜师学艺。
给当地的医护人员当针灸老师,丁定明是有这个实力的。2009年,他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在芜湖中医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他善于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各类疑难杂病,首创“丁氏安眠六针法”,既是对传统针法的继承,又不拘泥于传统针法,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而且,他多年担任《针灸治疗学》授课和临床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具有丰富的授课经验。
发现部分当地医生和护士对中国针灸非常感兴趣、并且愿意跟他学习后,丁定明很是开心。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他毫不藏私,开始手把手教他们一些针灸理论及实践操作。丁定明深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一名医生,更像一名信使,他在诊疗中传递着中华文化、传播着友谊,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且,医疗援助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培养一支当地的医疗队,好让中国银针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落地生根。
丁定明手把手教当地医生一些针灸理论及实践操作。图片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图为丁定明和当地儿童的合影照,孩子们对中国功夫崇拜得很,纷纷摆起了造型。图片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3.离家万里 援非医生的酸甜苦辣
在南苏丹进行医疗援助,常与危险相伴。特别是2016年7月8日,南苏丹首都朱巴爆发了自内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交战场地一度逼近医疗队驻地,情况万分危急。但丁定明等人牢记使命,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后来国家考虑到情况已经危及到援外医疗队员的生命,强制要求他们撤离,7月16日他们才撤回国内。休整了三个月后,医疗队于10月28日又重返南苏丹,继续完成援外医疗任务。那段时间,街上有很多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他们上班的路上,随地都能看到各类的关卡,随时有被当地军人盘查的可能,夜里还能听到零星的枪声,不过这一切丁定明已经习惯了。
除了安全情况外,当地的生活环境和国内也是有天壤之别。
南苏丹没有国家电网,靠发电机发电,停电是常见的事情,特别是在医院,外科医生有时用自己的手机照明来做手术。尼罗河的水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水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丁定明每次洗澡后,身上都是黏糊糊的,都要用一点净化的水冲一下。由于长时间用这种水洗澡,很多人的皮肤都干裂了。此外,那里没有什么蔬菜和水果,医疗队员吃的榨菜、米面等,都是国内海运过去的。
尽管条件很艰苦,但丁定明依然坚守在南苏丹。针灸在那里很受欢迎,一个是免费治疗,另外一个是疗效确切。看到患者治愈后露出笑容,是他最大的期盼。
丁定明义诊期间病床有限,当地病患只能睡在诊室外过道的水泥板上进行针灸治疗。图片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远在万里之外,丁定明有时也想家,想自己快满两周岁的女儿,“我走的时候,女儿啥都不会讲,现在能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了。”虽然他没有时间陪在妻女身边,但妻子却非常理解和支持他的工作,默默承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还有一对年迈的父母,母亲身患疾病,但作为儿子的他却不能回家看望。当南苏丹夜空升起思乡的明月时,个中滋味,也许只有丁定明自己才能体会。
(文字来源:芜湖市弋江区文明办 作者:芜湖大江晚报记者马正超)
编辑点评
在国家援外事业的召唤下,丁定明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面对南苏丹动荡的局势、恶劣的生活环境,他发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援外医疗队精神,用针灸治愈疑难杂症,将仁爱之术无私传授,惠及当地百姓,将友谊的种子播撒到当地人民的心中。仁心仁术,当之无愧!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