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05 13:1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7-10-19 第1152期 | 查看:1748次
个人简介
今年64岁的祁万新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卫生室的一名乡村医生。祁万新不仅为人朴实,更有一颗善良的心。行医46载以来,群众有钱没钱,他都看病给药;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收入微薄,对自己苛刻,每天骑摩托车穿行山涧风雨无阻,但他对群众的求助却毫不吝啬,帮扶过的贫困患者不计其数。2017年8月,祁万新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是一名64岁的乡村医生,外表憨厚,为人朴实。
他每月门诊超过1000人次,临近县市的众多患者慕名而来。
他行医46载,群众有钱没钱,他都看病给药。
他收入微薄,每天骑摩托车穿行山涧,风雨无阻。
他对群众的求助毫不吝啬,帮扶过的贫困患者不计其数。
他叫祁万新,是龙凤村大山深处的“最美老中医”,他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践行着医者“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职,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护神。
1.每月耐心接待患者千人
说起开始行医看病,祁万新回忆是始于1970年,当时他还只有18岁。“立志行医的初衷源于16岁的时候,我得了一种慢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为家里贫困,看不起病,送医院不收,就一直在家里吃药拖延,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不得不在医院治疗一个多月才九死一生,捡回一条命。从那时起,我就立志要做一名医生,为那些家庭贫困,看不起病的村民提供帮助。”
祁万新(右一)接受记者采访。来源:宜昌文明办
今年是祁万新从医的第46个年头。46年来,他几乎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简陋的诊室内,在乡间泥泞或尘土飞扬的小路上,在去往乡亲们家中,总能看到他去为乡亲们看病、打针、拿药的身影。
在46年的学习和实践中,祁万新深悟中医之道,特别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三高症、慢性胃炎及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开展中医体质辨识,指导患者进行食疗、体质调养。渐渐地,祁万新医术不错的口碑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来,村民们看病几乎不用出村子。
独特的中医疗法,还吸引了很多外地患者前来就诊,不仅有宜昌境内的,甚至来自武汉的患者也慕名而来求医。最忙的时候,他每月门诊超过1000人次。
2.处方没有一张超过30元
谈起祁万新的医术,当地村民们赞不绝口,很多在大医院都看不好的疑难杂症经他诊治后,病情往往都有明显好转甚至痊愈。
来自当阳的小伙子,结婚三年未生育,听人介绍后来到龙凤村卫生室,经过治疗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位凤阳村的病人,肚脐疼了20多年,四处寻医都不见效,后找到祁万新,只吃了三服中药便痊愈;一长期腿麻的村民,四处奔走寻医都未有明显好转,直到祁万新为其尝试中医疗法后恢复健康。
祁万新为患者把脉。来源:宜昌文明网
虽然找他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了,但他的收入并不高。在祁万新开出的处方中,大多都是10多元钱的,没有一张超过30元。“一般开的处方都不超过25块钱,经过新农合报销后,病人就诊一次差不多十几块钱。”祁万新介绍说:“现在看个病不容易,特别是农民收入都不高,能用便宜方子就看好的病尽量不开贵药。”他用价格较低廉的中药和中医独特疗法为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深受患者好评,患者满意率在98%以上。处方中,纯中药和中医药参与治疗占门诊人次80%以上,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
3.对老弱贫困患者常免药费
行医40多年来,祁万新还养成了上门为老弱贫困病人看病的习惯,遇到有特殊困难的病人,他还会免去医药费。
祁万新上门为老弱患者看病。来源:宜昌文明网
祁万新告诉记者,在他的书柜里,有几本已经泛黄的小本子,里面密密麻麻都记满了患者的欠费数据,最早的还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遇到患者死亡了,便一笔勾销了。
作为一名村医,夜间出诊更是常有的事,遇到危重病人,祁万新一守就是一整夜。
有一年冬夜,祁万新接到急诊电话,龙凤村五组姜家坪一名五岁男孩高烧40℃,吃药、物理降温都不见效,孩子父母心急如焚。他披上棉衣,拿起急诊药品就往外跑,去姜家坪要走二十几里崎岖的山路,他一刻也不敢停留。黑夜里,他沿着陡峭的山路摸索着前进,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一路气喘吁吁,手脚并用,连夜赶到为孩子输液,直到孩子慢慢退烧,转危为安,他才长舒一口气。这时天已大亮,他顾不得休息,拖着疲惫的身体返程,卫生室里还有等着他看病的患者。
“在坚持并热爱了一辈子的医务工作中,村民的信任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只要活着一天,就争取多看几个病人。”祁万新说。不求回报的付出以及高尚的医德,也使得祁万新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口碑医生”。2017年2月他还被评为“荆楚楷模”,荣获“宜昌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供稿:宜昌文明办 作者:宜昌文明网杨亦君)
编辑点评
十月深秋,一位普通乡村医生的名字,在宜昌大地传诵。64岁的祁万新,46年如一日,扎根农村,钻研医术,治病救人,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践行着医生的天职,成为一方百姓的健康守护神。46年的行医路上,他甘于清贫,执着如一,长年放弃休息,翻山越岭下乡就诊,心系病人,情暖万家。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什么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