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松芳:知足 干净 感恩

发布时间:2017-11-17 10:48 |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年6月5日 第1版 | 查看:1221次

陆松芳,1931年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人,靠拉煤球为生,每天给自己定的生活费标准是1元钱。但就是这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老人,却为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万多元,成为2008年度浙江骄傲年度特别人物、“2008感动中国”候选人、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

“要说父亲从小教导我们最多的,就是他常挂在嘴边的六个字——知足、干净、感恩。”58岁的陆连庆这样评价父亲陆松芳对自己的影响,“知足了,心就放宽了,对个人的得失就不会太计较,慢慢地就学会了感恩社会。”

在新市镇,说起陆松芳,老少皆知。不仅仅因为他拉煤送煤饼给各家各户,更因为老陆人好、心眼好,在他古铜色的脸上,每天充满了乐观,仿佛有说不完的喜事。

陆松芳生活简朴单纯,简衣素食,从不追求奢华。陆连庆说,自己的阿爸今年已经86岁了,28年来拉煤车、卖煤饼,至今不歇。赚钱辛苦,他的生活节俭到“清贫”的地步:穿戴不讲究,几乎不在这上面花钱,有些衣服和鞋子还是捡来的。家人多次劝他,他总是说,想想小时候吃“百家饭”时的苦,现在要学会珍惜。

“2008年去北京领奖,吃的是自助餐,看同桌人盘子盛得满满当当,阿爸一次只拿一点,最后还将别人吃剩在盘子里的馒头、饼都拿过来吃掉。他说,种粮很辛苦,千万不要浪费。”陆连庆告诉记者。

因为要起早拉煤,陆松芳老人一直租住在新市镇南昌街。现在住的家,是镇里照顾他的一个公房,约10平方米的房间,吃住全在一起。记者看到,室内虽然简陋,东西摆放略显杂乱,但却一尘不染。一台二手电视机是老人花100元钱给自己添置的,据说这是他最大的一笔开支。

“阿爸生活标准低,却不肯占一点小便宜。”陆连庆告诉记者。1958年,德清县河口水库施工,修筑主力是附近各人民公社抽调来的社员,陆松芳也在其中,且负责分发三个村的饭票。有一次,上面多发给他80份、整整2000斤的饭票,“这些饭票当时值很多钱,但他全部还了回去。”陆连庆说,收到这笔大额饭票,公社干部大为惊讶和感动,想发展陆松芳入党,可他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应做的事,离一个合格共产党员标准还有差距。

“阿爸不仅对自己严格,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所以直到现在,我们还受益于阿爸的教育。”陆连庆说。记者了解到,陆连庆这两年当上生产队长,陆松芳经常提醒他,公家每年给1000元的补贴,已经很好了,做人要正,不该拿的绝对不要拿,能帮人的事一定要帮。在陆松芳的影响下,陆连庆坚持干净做事,尽心尽责做好派发蚕种、发放涉农补助等工作,尽可能关心照顾队里有困难的农户。

陆松芳心里不仅装着孩子,还装着“大家”,但方式却完全不同,对大家,他装的是感恩。“阿爸捐起钱来常常慷慨到‘眼睛都不眨一下’,丝毫不像一个一天拉近千斤煤饼赚30元辛苦钱的农村老人,也不像一个少孤家贫,儿时曾捧碗去别家讨过饭的人。”陆连庆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

“不管哪里募捐,只要遇到,煤饼车一停,就上前捐钱,有多少捐多少,一直在捐。因为向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受到表彰,他也不肯接受奖金,说自己捐款不是为了钱。北京领奖回来,他一定要把奖金捐出去,大家劝他,但是老人还是用这笔钱设立了一个好人奖。每年奖励做好事的人。”社区办事处的干部谈起老人满是敬佩。直到现在,在老家新市镇厚皋村,陆松芳家也只能说是一般人家,村民都说他是镇上最穷的富人和最富有的穷人。

十几年来,“陆氏家风”一直被传承延续。陆连庆的小儿子陆小华高中毕业后就去部队当了兵,两年服役期满退伍归家,却从没有想过利用爷爷“感动中国”的身份“谋好处”,目前他在一家绿化公司工作。“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我偷偷地存1000元,虽然有时候觉得爷爷很傻,但是他的傻是心地善良的表现,我也要像爷爷一样存点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陆小华腼腆地说。(本报记者 颜新文 通讯员 范炜炜 廖邓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