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还在等着“慈善爷爷”

发布时间:2017-11-14 19:53 | 来源:新民晚报 2011-08-12 A01版 | 查看:1222次

25年募集500多万元助学帮困的张景棣走了,老人牵挂的爱心事业谁来接——

  记者 左妍 钱俊毅

  “怎么办,马上就要开学了,孩子们还等着我付学费呢!”阖上满含泪水的双眼,带着未尽的遗愿,8月9日,87岁的“慈善爷爷”张景棣永远离开了我们。

  25年来,这位一生清贫的老人辛勤奔波,募集了500多万元,无私相助数百名贫困学生、孤老和残疾人。明天一早,在龙华殡仪馆,满怀感激的人们将送别可敬可爱的“慈善爷爷”,“走好,天堂里会因您的爱而温暖!”    

  “不想退休,还能帮助更多的人”

  张景棣的慈善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这位法语教师从海光中学退休后,因去美国女儿处探亲,结识了一些外国朋友。回国后,他又为一些在沪的外国专家、客商夫人等教授汉语。在他的牵线搭桥下,这些国际友人与中国的民间慈善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人们不曾忘记,在半淞园街道,是白发苍苍的张景棣陪同着一群群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穿梭在儿福院、敬老院和家境困难的学生家中,送上一份份关爱。

  人们不曾忘记,在沪上各大医院,是病魔缠身的张景棣四处奔波,筹集手术费,为患白内障的困难老人送上光明,让唇腭裂孩子换上新颜。

  人们不曾忘记,在自己的“钻石婚”纪念日上,“慈善爷爷”想到的依旧是一家敬老院里还缺20台空调的事,老夫妇俩一合计,捐出了他们当月的退休工资和所有的礼金。

  其实,走在慈善之路上的张景棣9年来一直被高血压、心脏病等折磨着,今年1月,他因患腹膜肿瘤,入院治疗。因为,张景棣体内流淌的是罕见的熊猫血,手术时,许多人赶来相助(本报今年1月28日、30日曾连续报道)。

  张景棣3月出院时说“我还不想退休,90岁前还能帮助更多人”,但没想到6月自己病情恶化入院。老人直至去世从未放弃对慈善的执着,在生命的最后半年,他募集到30多万元善款打算资助新的贫困生,但这一切已成了遗愿。

  “愿老师的善心照亮另一个世界”

  “不要登讣告,丧事从简,省下的钱能帮助更多的人。”两袖清风,惟愿照亮别人的“慈善爷爷”临终前留下了这样的话语。

  但曾受过他资助的学生,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老师一生为慈善付出的精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希望他的善心能照亮另一个世界。”从高中开始接受资助、如今已大学毕业的小越说起张景棣,心情难以平静,泪如泉涌,“张老师生前每年都会组织2次国际友人和贫困学生见面的联谊会,即便卧病在床仍然为此操劳。每次见到老师,都感觉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我们真的好心疼。”

  “老师也觉得自己老了,干不动了,但嘴上这么说着,行动却从未停止。”另一名受助学生小张说,张景棣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需要帮助的对象,最初是学生,后来是孤老,生病住院时又发现了需要帮助的病人……他爱人劝他放弃,他就是不愿意。

  两名学生说,受张景棣资助的学生很多已经毕业,甚至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有空也会到孤儿院、敬老院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贫困孩子捐款,“从被助到助人,大家一定会把老师的精神传递下去。”

  “父亲最大的遗憾是无人来接班”

  张景棣做慈善的这些年里,多次流露出找接班人的心愿。他所居住的半淞园街道曾为他设立了“张景棣工作室”,也找到几个候选人,但他不放心将慈善的接力棒轻易交人,“这份工作需要长久的耐心、细心、善心,还不能有私心……”他要求很高,以至于至今未找到合适的人选。

  “父亲去世前反复说,最大的遗憾是无人来接班。”张纯瑜讲,躺在病床上的张景棣看到同病区的困难老人,还耐心地做记录,希望病愈后能关怀他们。“去世前,父亲常叨念,早些找到接班人就好了,我的愿望就能实现了。”话至此处,张纯瑜的眼眶湿润了,“我身体不好,又常年不在国内,无法继承父亲的衣钵,眼下还有受助者无法一一落实,让我和父亲都备感遗憾。”

  结束采访时,张纯瑜说,找接班人的事看来只能随缘了,但他相信,若父亲知道受过他帮助的这些孩子也经常量力助人,一定会含笑九泉。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