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31 08:26 | 来源:搜狐公益 2012年05月29日 | 查看:2175次
学生夹道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校车
十九公、留守儿童们和校车
学生围着校车唱起了《爱,因为在心中》
学校获赠的校车
4年前,大路修通,小路变得杂草丛生。重走崎岖的小路,勾起了韦伯和孩童们的回忆
南方农村报讯 (记者冼伟锋 通讯员颜裕才 陆波)5月27日,广东信宜市金垌镇环球小学200多名师生和村民夹道迎接属于他们自己的校车。
25日,十九公和部分留守儿童获邀参与湖南卫视节目《天声一队》。在节目现场,十九公和孩子们的故事感动了活动嘉宾,太阳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区域总经理蔡大海当场许诺捐赠一辆价值20万元的校车。27日,崭新的校车缓缓驶进环球小学。学校负责人当天表示,一定好好利用校车,让学生安全、快乐地接受教育。
十九公带回校车一事也引起了当地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除了赞扬捐赠单位的善举外,还对校车今后的日常运作表示关注。
2010年3月,南方农村报对信宜市金垌镇石门坑村小组八旬十九公义务接送留守儿童20载一事进行报道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后,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等诸多媒体纷纷前往采访报道。十九公也先后获得茂名市十大新闻人物等各种荣誉。相关部门和热心市民多次进村探望十九公及留守儿童。
据南方农村报报道,只要孩子们上学,每天清晨4点30分,83岁的环球村石门坑小组村民韦瑶忠(人称“十九公”)从床上爬了起来。洗米、砍柴、生火……,漆黑中,他在厨房里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5点左右,早餐做好。
5点30分,吃过早餐的他,把两个孙子叫醒,“监督”他们穿衣、洗漱和吃早餐。
6点15分,村庄里的学童全部来到他家。十九公习惯性地逐个询问他们是否吃过早餐,如果发现有人没吃,十九公就会赶紧去给他盛稀饭。
6点20分,近10个小孩排成一队,在十九公的护送下,往山下赶去。大概经过20多分钟的行走,“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学校,此时的学校还沉睡在美梦当中。
这样的一幕,不过是十九公20年来每天辛劳的一个缩影。
上学路远难行
小孩迟到旷课
上世纪50年代,十九公开始担任村庄的帮扶小组长,90年代初起志愿护送村庄的留守儿童上学,90年代末起义务替学校清理自来水管……,村民说“十九公大半辈子都在做好事”。他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50年党龄的他,先后被评为市、镇等先进共产党员20多次。
1970年代,十九公的孩子们陆续开始上学。当时,村庄通往外面还没有路,唯一的通道是宽不足半米的田基,中间还得横穿小溪,连自行车都无法通行。从村庄到学校,大概要走半个多小时。直到两年前,村民合力开挖了一条山路,情况才得以稍稍改观。
十九公的大儿子韦厚林回忆,当时学校上课早,6:30就要早读,小学生们只能打着手电筒摸黑上学。“山上有鬼,有老虎……”年幼无知的孩子经常受到来自外界的恐吓,以致非常害怕走在人烟稀少的田间。为了减轻孩子内心的恐惧,即使是在农活最忙的时候,十九公也要先把孩子送到学校或送下山,直到孩子走到有人的地方,才放心折回头,继续干农活。
1990年代初,村民陆续外出打工,只好把孩子“丢”在家里,由长辈们看管。石门坑村是距离环球小学最偏远的一个村庄,由于路途远、行路难,且长辈们无法接送,留守小孩迟到、旷课等现象经常发生。“绝对不能让孩子这样下去”,十九公主动请缨,挑起了本村儿童上学“队长”的重任,开始了接送小孩上下学的“征程”。
凌晨吹哨三次
召集儿童上学
2009年以前,十九公的房子“海拔”比大部分村民都要高。每天鸡鸣时,他都会闻鸡起床,同时吹响哨子,而家长们听到哨声也十分配合,迅速起床做早餐。2月25日,十九公拿出他心爱的哨子给南方农村报记者看,并当场吹了几下,哨声十分响亮。“这东西,只要我还在(人世),都不能随便丢掉。”这句话,十九公连说了两遍。
十九公吹哨子也有规律。第一次吹哨子是在凌晨4:30,吹2声,旨在把沉睡的村民叫醒起来做早餐;第二次吹哨子是在5:30,吹3声,提醒村民要叫孩子起床了;第三次吹哨子是在6:15,吹2声,意味着即将出发上学了。随后,十九公会逐家逐户叫齐孩童,排队上学去。
2009年,十九公搬进新家后,“海拔”明显降低,他便跑到自家楼顶上吹哨,时间和次数跟以往一样,只是最后一次哨声的意思,改为让村民把孩子送到他家集合。
十九公还主动跟校方提议,让孩子在学校午休,孩子们的午饭由他来送,校方认同其提议。这样,十九公每天早上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就马上赶回村里放牛、干农活,10点一过,便逐家收集午饭,用扁担挑到学校去,并看着孩童把饭菜吃完后,自己才回去。“每天来往3趟,一天得步行18公里。”一位村民说。
上学期的最后两周,天气异常寒冷,校方担忧十九公的安全,就建议他不要再送午餐了,“让孩子中午回家吃饭、午休”。十九公开始不同意,校方费尽口舌才将其说服。
这学期开始,十九公只需每天早上护送孩子一次。“也许小孩们已经习惯了不用接送,但我心中不安,天气转热,有些毒蛇就会出来拦路。”3月3日中午,十九公望着一群孩童结队上学时,露出了忧虑的神色。
据村民的不完全统计,20年来,该村先后有50多个孩子享受过十九公保姆式的护送“服务”,三代村民被他的事迹深深感染。
担任组长40年
行善不求回报
行路难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石门坑村。前两年,在十九公的发动下,村民合力捐钱,请来挖掘机,挖了一条4米左右宽的路,虽然还是黄泥路,却缩短了通往外面的距离。由于大部分村民都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为新路的最大受益者。
距黄泥路不远是以前那条崎岖的小道,如今已长满杂草。20年来,就是沿着这条小路,50多个留守儿童在十九公的护送下,走出了大山。其中有不少小孩后来考上了大学,并谋得了不错的职业。
在信宜思贺镇当老师的韦海凤,对十九公的护送印象非常深刻。“护送过程中,十九公会跑前跑后,给大家壮胆。而且,每逢夏天暴雨导致小溪水面暴涨,他还会一个接一个把孩子背过去。”韦海凤回忆道。
遇到有孩子生病,十九公会将其先送到学校,请求老师带学生到卫生站治疗。此外,十九公还交代学校,在校期间如遇学生生病,一定要先带孩子去看病,费用过后他会补上。“在我们眼里,十九公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时刻守护着石门坑孩童的希望。”韦海凤说。
接送孩子、修路,只是十九公所做的部分公益事业。10年前,环球小学校园里没有自来水,用水十分不便,十九公便主动帮学校寻找水眼,把水引到学校去。平时,只要自来水管被堵塞或损坏,他都会义务清理或修补。
逢年过节,村民回来都会请十九公吃饭,答谢其无私的接送,但均被其拒绝;学校也曾想给其清理费,同样被拒绝。40多年来,他一直在村小组长的位置上服务村庄,几乎没有任何工资。
(责任编辑:陈熄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