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之松——记“中国好人”、罗田县河铺镇代课教师唐高群(3图)

发布时间:2017-11-02 14:5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03-11 08:26 | 查看:2389次

  2015年11月31日,“中国好人榜”11月榜单出炉,罗田县河铺镇代课教师唐高群名列其中的喜讯传来,所有黄冈人为之振奋,特别是唐高群所在的石头板村,更是为之沸腾。

  中国的好人,是中国的脊梁,是道德模范,是先进人物,是社会道德表率。唐高群,一个大山深处的代课教师,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隆冬时节,记者走进罗田县河铺镇石头板教学点,走近身残志坚的唐高群,探寻其平凡又非凡的人生。

  “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以残疾之躯,抒写坚守山村的伟岸

  从罗田县城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唐高群所在的石头板村,迎面而来的青山将村庄拥入怀中,穿村而过的新昌河将村子一分为二。石头板村,距镇上虽只有10多公里的路程,但地理位置偏避,交通不便,是河铺镇最穷的山村之一。

  今年41岁的唐高群,身高只有1.45米、左侧肋骨先天缺失,导致驼背。1994年高中毕业后,当上了石头板村小学代课教师。2004年,学校布局调整,石头板小学撤并到5公里外的凉亭河中心小学,大部分孩子转到了凉亭河村小学就读,一些离该小学较远的留守儿童坚持要在原地就读,石头板村小学就改成了教学点,唐高群成为教学点唯一的老师。

  教室里,桌位分两列排放,左边坐的是学前班的孩子,右边坐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唐高群介绍说:“教学点最多的时候,有30多名学生,有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3个班,今年只有学前班和一年级,共10名学生。”

  目前教学点只有他一个人,虽然学生不多,但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一项也不能落下,教学、做饭、搞卫生、送孩子……他每天忙得像停不下的陀螺。教学上,往往是教了学前班再教一年级,教了语文、教数学,教了音乐、教美术……中午放学送完学生,还要为留校学生做饭,下午所有学生离开后,他又忙着打理菜地,收拾做饭的柴火。晚上改作业,备课,学习。这些年,他还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和教师资格证。

  唐高群说,忙一点,辛苦一点,这些都可以克服,最难熬的是空闲时的孤单和照看孩子的压力。目前教学点最小的孩子4岁,最大的6岁,自我保护意识差,必须时刻“紧盯”着,连上厕所他都是一路小跑,中午做饭时,也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课间,看着孩子奔跑的身影,唐高群望着新装的窗帘说:“这些是我的同学捐赠的,他们劝我跟着他们去外面,但我不能走,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

  河铺镇中心学校校长周钢说,曾多次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安排他到本部去教学,但唐高群主动留了下来。这些年,他的不少同学得知他每月只有900多元的工资,纷纷帮忙安排新的工作,都被他谢绝了。

  其实唐高群的家庭非常贫困,妻子小时候患病留下后遗症,轻度智障,无劳动能力。60多岁的父母仅有2亩薄田的收入,两个孩子一个读五年级,一个读四年级,一家6口全靠他每月900多元的工资。

  唐高群说:“如果没有人愿意来这里,哪怕只有一个学生,我也会坚守下去。”他的眼神平静又坚定。

  如今的唐高群,已扎根山村21年,如一高山之松,用他矮小的身材,抒写出坚守山村的伟岸。

  “孩子交给他,我们放心!”

  亦师亦为父,一个人,温暖一片乡土

  2013年石头板教学点投入40万元,搬迁到石头板村村部后,建起了四间新校舍、一间厨房和开阔的操场。

  中午,送完回家的学生后,唐高群急忙奔进简陋的厨房,开始给留校的孩子做饭,由于村里电改停电,他们中午只得吃面条了,随着嗞嗞的油响,厨房里很快飘出了煎鸡蛋的香味,一会儿,鸡蛋青菜面条就出现在孩子面前,每人碗里还有一个鸡腿。

  教学点,现在有4位学生中午在校就餐,对于孩子在校的饮食,家长非常放心。江梦琪的奶奶说,在外打工的孩子妈妈每次问孩子中午吃什么,孩子总是高兴地跟她讲,她听后说:“孩子交给唐老师,我们放心!”

  河铺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周宝曙介绍,教学点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一些家长之所以愿意把孩子放在村里教学点就读,一是方便,更重要的是对唐老师的信任。

  一年级学生朱玲的妈妈说,她的孩子有一次把家里的一包除草药误以为是零食,带到了学校,是唐老师发现的;孩子上厕所,经常都是唐老师帮忙擦屁股;到冬天,每次发营养餐时,唐老师都会先用开水把奶温好再分给大家,他不仅是老师,更像父亲。孩子的家长,没有一个不念他的好。

  5岁的朱紫兰的父母做生意比较忙,去年最忙时,就把紫兰完全托付给唐高群十几天,唐高群把紫兰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料理她生活学习,晚上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睡。紫兰的妈妈高兴地说:“在唐老师的照顾下,孩子的生活丝毫没有因为我们忙受影响,而且她还学会了10以内的加减法,能唱很多儿歌,她说唐老师做的饭比我做的好吃。”

  每节课之前,唐高群总会问:“有需要上次厕所吗?马上要上课了。”说完,就有孩子向厕所跑去。唐高群说,孩子们太小,玩起来什么都忘了,需要提醒。课堂上,唐高群一边给孩子们讲课,一边密切关注着每一位孩子,孩子鼻涕流出来了,他就掏出手纸给他擦一擦,调皮了的,就抚摸抚摸他的头,口渴了,等到下课,就立即给孩子倒水。

  石头板村村支部书记说:“这些年,多亏了唐老师,一个人撑着学校,既是老师,又是家长,很不容易,每次生病,他都是一边打点滴,一边给孩子们上课、做饭。”

  “只要我还走得动,我就会一直背下去!”

  驼背作桥,护送孩子安全回家

  这里的村民房屋大都依河沿路而建,学生上学路上车多塘多,每天中午和下午放学时,村民都会看到唐高群牵着孩子送他们回家的场景。护送孩子回家的21年中,那条穿村而过的河流是阻挡唐高群和孩子的最大障碍。

  下午4点,上完第三节课,孩子们站好路队,唐高群牵着两个较小孩子的手,护着队伍,开始送比较远的孩子回家。来到河边,四岁的江玲紧紧牵着唐高群的手准备过河。10多米宽的水流上,搭了一座简易小桥,人走在上面吱呀作响,摇摇晃晃。

  唐高群介绍,冬季枯水期,这座小桥是唯一过河通道,他必须亲自送孩子过桥。而在春夏秋三季,河床涨水,桥被冲毁了,他只得脱下鞋子,卷起裤腿,背孩子过河。只有1.45米高的他,背着学生蹚过100多米宽的河道,最快也得七八分钟。“最多的时候,有20多位学生需要背过河。每次背完孩子,身体累得发软,好几次,险些栽倒在河里,躺在河边休息了好一会儿,才缓个神儿来。”唐高群回想起这些年背学生过河的经历说。

  唐高群身体不是很好,近年来更是每况日下,一次在背学生江玲过河时,逗她说:“老师老了,都快背不动了。”四岁的江玲抚摸着他的驼背说:“老师,等您老了,我背您!”

  唐高群已记不清,自己背过多少学生,他只知道,自他开始护送学生开始,再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在这些坚守的日子里,他以驼背作桥,托起了孩子们美丽的希望和梦想。

  这些年石头板教学点的学生越来越少,唐高群说,他会像山里的松树坚守大山一样,一直守在这里,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只要他还走得动,他就会一直背下去。

  “今后的日子,你有什么打算?”

  面对记者的提问,唐高群不假思索地说,我有两个心愿:一是能在河上修座桥,哪怕是一座简易的铁索桥,二是教学点新建后,孩子的活动室一直空空的,希望活动室里有一些玩具。(黄冈新闻网)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