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德国媒体惊叹:中国的发展速度太不可思议...《瞭望》这篇解释让人心服口服!(组图)

发布时间:2017-10-18 19:39 | 来源:中国长安网 2017-10-15 20:25 | 查看:1838次

从字面上看国家力量或嫌概念化,但在现实中,中国国家力量的速度、高度、深度、广度、温度等,人们随时可以触摸感知。

  文 | 杨桃源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题为《触摸国家的力量》刊于《瞭望》2017年第41-42期。

  昨天还是科技领域的求学者,今天已于部分领域成长为领跑者,中国的发展速度不可思议。这是一家德国媒体的惊叹。

  而在国际舆论场挥就一个又一个“惊叹号”的,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叠加累积的国家力量。

  学理上的国家力量,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实力以及影响其他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能力。国家力量既包括具体的、可统计的因素,也包括抽象的、只能分析的因素。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精神因素涵盖社会制度、国家内聚力、国民意识、政府效率、战略决策水平、外交影响等。

  或许,从字面上看国家力量稍嫌概念化,但在现实中,中国国家力量的速度、高度、深度、广度、温度等,人们随时可以触摸感知。

  1 速 度

  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首次以350公里的时速连通京沪两城,“早晨在上海吃生煎,中午到北京吃烤鸭”得以实现,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9月21日,一列“复兴号”列车驶出北京南站(李贺摄)

  9月29日,全球第一条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中国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正式开通。此前的2016年8月,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我国构建出的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让世界感受到在超微观世界中国领跑创新舍我其谁的气魄。

  中国密集涌现的科技创新令世界惊叹。中国用制度力量、以国家战略调配资源,对关键技术实施集体攻关——外媒如此总结中国科技创新屡结硕果的“秘方”。

  一项针对“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青年所做的调查显示,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已成他们眼中“深刻改变了整个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一位乘坐中国京沪高铁的外国乘客,在以300公里时速运行的高铁车厢内立起一枚硬币,这枚硬币竟然稳稳站立了8分钟。他将这段视频发到网上,引发全球刷屏。

  一些人为了证明真伪在中国高铁上反复试验,中国高铁运行平稳性好、安全度高的结论却始终未被撼动。

  这也从物理学的角度提示人们观察中国发展速度要找到一大特征——稳中求进。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发展的逻辑底色。

  稳增长、稳投资、稳价格、稳预期……在国际金融危机阴云不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三期叠加”、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局势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一系列“稳”字打头的政策组合拳,向国人、向世界释放出强烈的中国发展战略定力。

  全球横比,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7.2%,上下波幅很小,经济总量画出了一条平稳顺畅的直升线,这为同一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所仅见。

  “进”的目标坚定,“稳”的功夫做足,“长”的势能与质量就有了“实”的保证和基础。

  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按下快进键,创造了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持续增长期。而当今中国所求之“进”,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引领下的整体之“进”,是“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之“进”。

  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不“进”不行,慢“进”不行,缺乏质量的冒“进”同样不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犹如为中国按下了历史性的稳中求进之键。

  ——中国GDP总量自2010年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位后,一路高歌稳进。2014年,中国GDP总量已是日本的2倍;

  ——中国工业强势崛起,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一骑绝尘。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之后,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转眼之间,中国高铁通车里程达到2.2万公里,世界高铁通车总里程,60%在中国;

  纲举则目张,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一场巨大的世界金融危机,不知让多少发达国家吞下“脱实向虚”的后悔药。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他反复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人们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经济“怎么看”问题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框架,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而坚定不移地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念,有力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稳扎稳打,稳中求进,中国的发展之“速”,已积成势之“厚”。

  2 高 度

  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量子——超微观世界的物质,人们还少有认知。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是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说,“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

  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作为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给用户单位使用。

  “标枪”升空,“天网”织就,这标志着我国以“领跑者”的姿态,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的全球制高点。而“上九天”宣示国家力量的“中国重器”不胜枚举。

  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09秒,“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2016年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

  2016年10月23日7时31分,“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从“天宫二号”上成功释放。

  “天宫二号”——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它开展的是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一系列空间试验,包括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而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继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被联合国认可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已成为很多科技迷心中引以为傲的“中国智造”。防“黑飞”、“上天入海”精密测量、无信号区域短报文求救……凭借一系列“酷炫”应用,北斗系统已覆盖了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6月9日,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模型(鞠焕宗摄)

  五年来,从墨子“传信”到北斗“组网”,从“天宫”飞天到“天眼”探空,中国在诸多重大尖端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成为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中国最高领导者的远见卓识极大推动着中国的创新。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为首。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自主创新、开放创新,中国向“高”而攀已得“弯道超车”之效。

  3 深 度

  天之高外,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维度——海之深。

  中国正在建造世界首艘深海采矿船,最早将于2018年年底完工并交付使用,该船最大设计作业水深达2500米,是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这艘让人不得不惊呼“厉害了”的深海采矿船,由福建马尾造船厂制造,长227米、宽40米,可容纳200名人员作业,完整的配套系统、水下机器人、大型甲板吊车等设备之外,还可装载3.9万吨矿石。

  在此之前,深邃、幽暗的大洋深处,已几度迎来越潜越深的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2010年8月26日,科技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获得成功。

  于正力争突破制约海洋探测能力的核心关键技术的中国而言,这是深海装备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一大标志。中国由此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6月1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马里亚纳海沟深渊回到水面(刘诗平摄)

  将敢向“深水”涉、勇向“险滩”探的气魄投射至治国理政,这两款“国之重器”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便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始终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精准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点面映射。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破解“时代之问”,豪迈推进中国改革“再出发”。以“改”为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国确定了涉及60个方面、336项具体措施的“任务清单”,如今全面深化改革各主要领域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基本确立;以“深”为“纲”,面对新一轮改革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的特点,“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敢于触碰深层利益,敢于改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动一些人的奶酪。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进行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时就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探改革“深海”,崛起之中国未来必将光明,发展之中国必创奇迹。

  4 广 度

  万吨级龙门吊、万吨级船坞、万吨级挖泥船、深海采矿船、七十吨级震动台……中国有了一大批独有重器。

  中国已拿下全球下一代(5G时代)标准制定权。这是华为在半年前实现的。近日,中国三大运营商已郑重宣布,未来七年之内,将出手1.2万亿元,打造属于中国的5G时代。

  世界核电迎来了“中国芯”。我国核电在建机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技术路线“百花齐放”,自主研发建设的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具有第四代核电安全特征,受到世界瞩目。

  此外,口径达500米、世界上最大且功能最强的射电天文望远镜已经启用;中国大飞机C919已经试飞成功,订单如雪片般飞来;C929宽体大飞机已经获得顺利进展。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全景(刘续摄)

  从基础研究到前沿科技,从生物工程到生命科学,从制造业到信息产业,从基础设施到重大装备制造,成千上万的产学研科技工作者,向一座座科技高峰行军,登顶插旗。

  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深挖洞广积粮”的崭新局面,不唯科技创新和装备复兴独有。经过30多年持续发力,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发展起来后的中国,“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面对经济结构欠合理、区域发展有鸿沟、资源环境受重压、人口老化在加速、世界风云起变化等问题、矛盾、挑战,中国该如何走向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间的实践作出了精彩的回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我国发展更有效率、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同时,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统筹推进,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

  “很不平凡”的五年,给出了全面而非凡的答卷。中国得益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进的一系列重大工作,覆盖了广阔的领域,做到了“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5 温度

  当地时间9月18日,飓风“玛丽亚”重创了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克,当地交通、通讯全面瘫痪,机场关闭,物资供应十分匮乏。

  中国外交部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部署驻多米尼克使馆及驻周边国家使馆采取措施,紧急协助在那里的同胞转移。

  我国驻多米尼克、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使馆共同行动,到当地时间22日晚,第一批中国公民共158人,包括两名台湾同胞和一名刚满月的婴儿,已经紧急转移并得到妥善安置;至25日,约500名中国公民一个不少地全部安全转移。

  每一次海外撤侨行动,中国的表现都令世人惊叹不已。这种速度和效率展现出国家“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力量。

  2015年3月底,也门爆发内战。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出命令,3月26日深夜正在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第十九批护航舰艇编队立即向也门亚丁港海域机动。3月31日,571名中国公民和8名中企外籍员工抵达安全地界,登上了中国海军舰艇。中国第一个完成撤离本国公民,引来的不只是国人自豪的热泪,还有他国政府和公民羡慕的目光。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后,第一个到达尼泊尔的飞机来自中国,目的非常明确:接回中国游客。那时的尼泊尔机场,海关只有中国人和印度人能出,机场只有中国和印度的飞机能起飞,但是,只有中国的飞机到了,而且是国航、南航、东航的飞机都到了。一架架飞机构成了中国机队,飞向亲爱的祖国。

  2016年,新西兰地震,125名中国游客全部安全撤离。

  “中国护照也许不能带你去很多地方,但它能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这是被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以国家之力拥抱的国民的“暖心话”,这是国家力量的温度,聚合起的是亿万中国人的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行动,把中国力量的温度擢升到新高度。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走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不能少。贫困人口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最大的挂念,扶贫攻坚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6月21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赵家洼村看望特困户曹六仁一家(李学仁摄)

  于是,中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措施向贫困最难啃的硬骨头宣战,启动了攻坚拔寨冲刺期,目标预定在: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易地搬迁、教育支持、医疗救助等措施解决5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000多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制度覆盖范围,实行社保政策兜底。这将会是世界人类史上的巨大奇迹。

  中国国家力量的温度,还跨越国界,漂洋过海。“一带一路”倡议“共商共建共享”的主张,温暖的何止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

  在5月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辞中,习近平主席庄严地向世界承诺:

  中国将在未来3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

  他还说,我国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紧急粮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资1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实施100个“幸福家园”、100个“爱心助困”、100个“康复助医”等项目。我们将向有关国际组织提供10亿美元落实一批惠及沿线国家的合作项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温度,已为“地球村”人切身感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力量,将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