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最后的远征军老兵(上)(3图)

发布时间:2017-10-18 15:55 | 来源:西安晚报 2013-01-14 06版 | 查看:3062次

杨德全老人的战功纪念章

90岁的老兵杨德全,军礼依然很标准

赵兴维老人向记者展示他的二等功证书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侵略,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死伤接近20万人……随后,有些人又加入解放军,参加了解放沈阳、北京、海南岛等诸多战役。战争结束后,一些幸存者回到家乡过着几乎隐居的生活。几十年后,记者得知在商州的秦岭大山里,还有两位参加过远征军的老兵。近日,记者翻山越岭找到了这两位幸存的老兵。

  几经周折

  徒行大半年到缅甸打“鬼子”

  1月初,秦岭山间白雪皑皑,通往麻池河镇金林村的山间道路湿滑不堪。几经打听后,记者一行人终于在该村五组的水泥路尽头左转上山,隐隐看到山野间几间孤立的土木结构房子。

  村民听说有人找杨德全,热情地当起了向导。半小时后,90岁的杨德全老人坐在自家屋内的火塘边接受了记者采访。据杨德全讲,1940年,16岁的他从家乡麻池河征兵入伍到国民革命军第54军。“从黑龙口步行到西安,再坐火车到宝鸡后,沿川陕公路走到重庆,最后到了云南昆明。在昆明稍作休息后就被飞机运到了缅甸,部队在缅甸三河湾(音译)接受了训练……那可是整整走了大半年啊,腿都走肿了。”老人激动地说。

  据杨德全老人讲,由于缅甸所处地带多为山林,条件比较艰苦,一些远道而来的士兵甚至不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地名。大约在1944年,杨德全老人所在的部队先后在密支那、八莫与日军作战。

  “那个‘鬼子’向我迎面刺来,我一闪身,刀刃从我右手食指与中指缝间擦过,我刺死了这个‘鬼子’后,背面又有一个‘鬼子’冲杀过来,我向前跨一步再一个转身,来了个‘回马枪’,又刺死了这个‘鬼子’。”杨德全老人向记者回忆起战争的场面,不禁激动地站起身来,做着刺杀的动作,眼前仿佛就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战争荣耀

  参与解放战争立功54次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尽管山里寒风凛冽,滴水成冰,但90岁高龄的杨德全依然精神抖擞,而且很注意自己的形象,不断拉扯自己的外衣,平整胸前的军功章。“这都是见证我军人生涯的证物啊!”老人抚摸着它们乐呵呵地说。

  “子弹和炮弹从耳边嗖嗖地飞,可吓人了,不敢提,不敢提……”说起当年的战争场面,杨德全老人连连摇手。在记者的再三请求下,老人给记者讲述了解放海南岛时的情景。

  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时,杨德全老人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第四野战军炮兵战士。

  据他回忆,当时大炮都是由马车拉到海南,但国民党残军已经逃往海岛,而且在炮兵射程之外。“解放军渡海指挥部就命令战士搭乘简陋的小木船进攻,我是北方人,哪见过这么大的海浪啊,浪头都高过了人,能把船一下子打翻,而且很多北方战士还晕船,同时还得躲国民党的飞机和海舰,十分艰苦。这个仗整整打了半个月,真正是枪林弹雨啊!”抚摸着由第四野战军司令部颁发的解放海南岛战争纪念章,老人热泪盈眶。

  这枚奖章一直被杨德全老人珍藏在一个布包里,包里还有解放华中、华北等地的纪念章。“我当时是炮兵,瞄得准,打得好,立了54次功呢,部队就奖励毛巾等比较紧缺的生活用品。”老人自豪地说。

  战争残酷

  从背包里都能倒出子弹壳

  1月11日,记者在商州区民政局寻找抗战老兵杨德全老人的档案时,该局优抚股股长李涛告诉记者:“黑龙口镇还有个老兵呢,叫赵兴维,今年也90多岁了,估计和杨德全老人是一起的。”据李股长介绍,像杨德全和赵兴维这种幸存的远征军老兵目前已经不多了。“有的战死了,回来的也大多去世了。”

  第二天一大清早,记者立即开车前往黑龙口镇,寻找另一位幸存的老兵赵兴维。中午时分,在一间低矮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已91岁高龄的赵兴维老人,他在老伴的搀扶下从床上坐了起来,不停地招呼记者喝水。“生病了,身体不好,耳朵也不好使。”老伴告诉记者。

  由于语言和身体不适等一些原因,直接采访赵兴维老人极为艰难,记者的每个提问都是通过他的老伴转达后,赵兴维老人才颤颤地说:“我一生经历了11次战斗,每一回都是难忘的。”

  据赵兴维老人讲,他少年时是村里上过学的有为青年,因为日本人从山西打到潼关,从河南打到卢氏,广西打到桂林,缅甸打到保山,在这种国难当头的情况下,他于1943年当兵,打算奔往战争一线,保卫祖国。“头可断,血可流,誓死不当亡国奴!”老人激动地说。

  提起枪声隆隆的过去,赵兴维老人说:“我先随远征军48师赴缅甸打日本‘鬼子’,之后又参加了华北、华中南以及抗美援朝战役,经历了解放武汉、上甘岭等战斗。我有点文化,就当测绘兵,负责阵地测量。打仗时把阵地精确测量,回力多少,阻力多少,计算成公顷,一个炮弹能制压多少公顷,计算好这个战斗需要多少炮弹,然后炮手装弹后一次摧毁阵地。”

  提起1949年双狮岭的战斗,赵兴维老人依然心有余悸:“当时我是解放军炮兵团侦察连的,被上级称为‘尖刀连’。战争很惨烈,死亡人数过了大半。晚上休整时,我取下背包叮当叮当倒出两个弹壳,这两发子弹打中了我的背包,和我后背只隔了一层薄衣服。”

  1950年,赵兴维老人随队调入东北军区中国特种兵22师喀秋莎炮兵团指挥连参加抗美援朝。记者在赵兴维老人的转业证明上看到如下文字:“赵兴维同志在人民军队期间,连续作战11次,曾参加淮海、华北、华中南战役等,望该同志在地方建设中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文/图 记者张红中 见习记者王展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