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2 20:5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7-31 04版 | 查看:942次
向贤彪
长征途中,担任先头部队的红五师师长贺炳炎不幸中弹负伤,必须马上截肢。当时没有麻药,手术也只能用木工锯子,贺炳炎硬是坚持了下来。手术后,贺龙捡起锯下的几块碎骨,用毛巾包好说:“我要把它们留起来,长征还刚刚开始,以后会遇到更大的困难,到时我要拿出来对大家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共产党人的骨头,你们看有多硬!”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叫支大纶的进士在《示儿书》中说:“丈夫遇权门须脚硬;在谏垣须口硬;入史局须手硬;值肤受之诉须心硬;浸润之谮须耳硬。”这里提到的诸多之“硬”,是古代士大夫追求的人生之境。而作为军人,最重要的特质还须骨头硬。只有骨头硬,才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敢精神,才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攻坚精神,才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牺牲精神。由这样的军人组成的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
在我军波澜壮阔的史册上,那些骨头比钢铁还要硬的勇士灿若群星。陈树湘掏腹断肠誓死不当俘虏,凌福顺饱受凌迟酷刑而不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用身体堵枪眼,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李向群救民于水火不惜死……他们用铮铮铁骨支撑起民族的脊梁,用血性书写了苦难辉煌,用传奇展现了中国军人不可战胜的形象。在各个历史时期,正是千千万万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军人,护佑了今天的和平与发展,换来了明天如金子一般珍贵的机遇与前景。
军人也是肉体凡胎,也有七情六欲,他们的骨头为什么那么硬?是因为他们的骨头里有“钙”。理想信念是军人精神上的“钙”。有钙质的骨头最硬,有信仰的心灵最强大。不管面对何种强敌,也能决然胜利于逆境险境;不管面临多少挑战,也能从容应对实现变革图强。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一支将信仰与铁质熔入血液的军队,连敌人也只能发出“可怕,太可怕了”的叹息!
“不经寒霜苦,安能香袭人?”军人的骨头并不是天生就硬的,而是在艰难困苦中锻造出来的。当年许多还是娃儿的“红小鬼”参加革命之初,并不知道什么是革命,但经过艰苦磨砺和血与火的考验后,他们的意志得到锻炼,生命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群骨头最硬、意志最坚的人。恰如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别看他外表像个泥人,那泥里包着的可是钢铁。”
“打仗时,抓到俘虏是英雄,生活中,不被俘虏也是英雄。”这是一位战斗英雄说的话。新形势下,我军承担着繁重而艰巨的使命,也面临着和平环境的考验。这种考验看似平静温柔,实则刀光剑影,稍有麻痹和懈怠,酒绿灯红就可能软化我们的骨头,销蚀我们的斗志。只有以理想信念作为压舱石,才能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硬度却大相径庭。实现强军梦,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石墨向金刚石蜕变。”时代先锋李浩的话,道出了当代军人的心声。面对使命敢担当,面对困难勇突破,面对诱惑有定力,军人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