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盛大开幕(7图)

发布时间:2017-10-12 19:26 | 来源:科技日报 2017-09-29 07版 | 查看:851次

“设计之都”向世界展示科技文化融合创新成就

  柯 维

创意2030高峰论坛嘉宾合影

红星奖标志

创意2030高峰论坛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

2017设计之旅启动

红星奖中国设计博物馆

设计之都大厦

  一场设计创意领域的国际盛宴正在北京“设计之都”纷呈上演。北京国际设计周作为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京举办的国家级大型年度文化活动,由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承办。北京国际设计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北京“设计之都”建设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意设计品牌活动。

  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9月21日在中华世纪坛开幕。从9月21日至10月7日,包括设计之夜、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论坛、设计之旅等10项主体内容板块,分别在全市42个分会场展开,相关活动近千项。

  设计周期间,全球逾2000位设计师、机构代表、学术专家相聚北京,对文化创意与设计产业中前沿性、学术性、国际性的话题展开研讨,探索文化、艺术、科技、设计的深度跨界融合。这些展示和交流探讨活动,不仅能给设计界带来新的启发,也将促进设计思想和理念的广泛传播,通过集聚发展、跨界合作、业态融合、品牌塑造和模式创新,为其他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2016年,北京设计产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设计产业成为北京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介绍,“全国文化中心与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内容。推动‘设计之都’建设,是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新优势的重要途径;通过设计手段,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更是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将文化优势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优势的重要手段。”

  红星奖精品展

  再树设计创新风向标

  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的终评及红星奖精品展可谓是今年设计周上一场重头戏。2017年,共有2313家企业的10044件产品参评红星奖,有2444件作品参评红星原创奖。10月1日至6日,中国设计红星奖精品展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杂志社共同发起,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支持,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承办的中国设计红星奖,历经12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设计的标准和创新的风向标,在引领中国制造升级、带动民生消费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本年度红星奖终评将汇聚英国、美国、荷兰、法国、南非、中国等国家的12位国内外顶尖设计专家,从初评入围终评的产品中评选出本年度获奖产品。为启发青年人创造性思维,激发大学生创新热情,今年红星奖首次设立了大学生原创设计大赛,参评作品1829件,参赛者来自全国27个省的163所高校。

  参选作品中,深刻体现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设计创意之于产品功能、艺术性的提升,之于生活便捷性、舒适性的巨大改进。

  阿里菜鸟小G智能配送机器人,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感应、远程管理等技术解决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分散问题。其技术上达到了产品无障碍智能化运行的程度,整体式的设计使其充满亲近感,尽管外观设计并没有很明确的“人”的感觉,但隐含的设计语言让它透露出“伙伴”的特质。

  小米MIX是全球首款全陶瓷机身智能手机,拥有6.4英寸超大屏幕,以全面屏、全陶瓷保持着极简纯粹的几何形态。应用压电陶瓷声学系统代替普通听筒,通过微振点击的方式带动手机中框共振,从而取消了正面玻璃的听筒开孔。内置辅助定位系统解决手机过隧道时失去卫星信号的问题。

  智能老人拐杖,可通过每秒数百次的发射和接收,测量出手腕皮肤血液流动的流速,实时掌握心率的健康状态。精准测量血压数据,可通过APP动态显示到手机上,随时跟踪老人健康状态。

  2017中国设计红星奖精品展共展出实物产品300余件,同时配以图文及多媒体,集中展现当代中国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展品涵盖通信产品、消费类电子、家居用品、服装服饰、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交通工具、公共设施等领域,包括西门子医疗、哈曼国际、联想集团、小米科技、中兴通讯、创维电子、暴风统帅、美的集团、松下电器、海信集团、格力集团、曲美家居、徐工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最新产品。

  2017年入围红星奖终评的优秀产品及代表中国制造水平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解决帕金森病人自主进食的睿智餐勺、方便糖尿病人注射胰岛素的无针注射器等近两年精选获奖产品,也悉数亮相展览现场。

  红星奖精品展上,通过2006年至2017年十二年来的获奖产品对比陈列及相关数据展示,回顾了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讲述设计和科技发展对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展现企业和设计师最优秀的创意设计。

  中国设计红星奖执行主席、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表示,此次展览是红星奖活动亮相北京国际设计周以来,首次将年度入围终评产品集中公开展示,普通参观者可近距离观察、体验国内外众多优秀设计产品。现场还安排了“我最喜爱的设计”大众投票、与设计大师合影、我要上“星”头条等丰富有趣的互动活动,进一步拉近百姓与设计之间的距离,让公众感受设计魅力的同时,对创新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创意2030高峰论坛

  搭建可持续发展合作平台

  北京成为“设计之都”后,与网络内的城市进行广泛联系,不断深化与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城市间的创意合作。9月22日召开的北京国际设计周“创意2030高峰论坛”,再次为各国间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搭建了平台。

  “创意2030高峰论坛”包括9月22日的“创意的力量:连接城市的过去和未来”论坛和23日的“创意2030研讨会”等活动,来自美、德、以色列、巴西和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17个城市的代表参会。13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如美国底特律、奥地利林茨、澳大利亚墨尔本、巴西桑托斯,国内的顺德、苏州等地区,也悉数派代表到场。

  创意2030高峰论坛围绕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论坛旨在通过汇聚国内外创意和城市相关领域的智力资源围绕遗产和智能社会,用“创意”探索未来城市治理的方案、工具和方法以及新型的创意城市合作机制,以全球视野为北京城市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城市、创意产业、城市规划、互联网、人工智能、物理等多个领域超过20位的政府部门、高校和产业代表,跨国别、跨领域、跨学科多角度地分享了他们关于创意与城市发展的观点和经验。

  如来自奥地利林茨、以色列特拉维夫—雅法的官员对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如何保持吸引力分享见解;来自美国底特律、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城市的设计机构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谈他们的设计理念;墨西哥普埃布拉、澳大利亚墨尔本城市创意部门代表带来了他们城市最具特色的创意项目的建设经验;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学者从各自专业领域阐述了对未来城市的大胆设想。

  近年来,城市间的创意合作越来越受国内外城市的重视。参与本次论坛的国内外城市的代表就促进多样的文化和创意发展道路,提高各个层面的利益相关者对于文化、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福祉和社会凝聚力之间关系的认识,分享了各个城市不同的做法经验。同时,嘉宾对形成一个新型的国际城市间的创意合作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研讨,明确了未来共同努力的方向以及分享知识的形式,为建设一种能影响各行各业的更为强大的城市间创意合作机制达成共识。

  事实上,创意2030概念的提出也是立足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范围的创意设计领域对话与交流提供高端平台,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传播中国声音。

  中共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今后五年,北京将进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阶段,也将进入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关键阶段;要牢牢把握好“一核”与“两翼”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北京“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更好地辐射带动“两翼”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设计之旅

  让市民感受设计改变生活的力量

  为让广大市民参与到设计创意中来,感受设计创意改变生活的力量,9月19日下午,2017北京国际设计周设计之旅在城外诚DXD北京设计互联中心启动。9月19日到10月7日期间,市民可以在京津冀的很多文创园区、艺术院校,参与设计之旅活动。

  在北京市科委和市文资办的统一协调下,2017设计之旅与各区科委及文促中心通力合作,共认定分会场42家,涵盖北京市东城、西城、海淀、朝阳、通州、石景山、门头沟、大兴、房山等9个区及天津南开区,河北承德、保定白沟等,活动内容包括园区业态调整、商业体升级、社区提升、胡同改造、旅游景区转型、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等不同主题。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表示,作为设计周最具广泛参与度的活动板块,设计之旅活动已经成为聚合社会资源、展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设计成果、落实设计消费惠民相关政策、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据介绍,2017设计之旅覆盖了各种形态分会场,既有文化园区、科技园区、创意街区,也有凸显“设计+”的典型案例。例如,东城园分会场将以“新邻里关系”为主线,推出国际灯光设计展、“青龙范儿”创意市集、青龙客厅演讲局及产业金融等系列活动,彰显文化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大栅栏分会场将围绕“大国首都的老城复兴”,从处理“都”与“城”的关系、“一带一路”上的首都北京的角度,解读与呈现城市更新的中国之道,与老城在当代首都文化之下的设计艺术新生活等。

  自2011年以来,设计之旅活动已成功举办六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巡视员刘晖表示,设计之旅是北京国际设计周的标志性活动,也是北京市科委推进设计之都品牌、建设打造世界一流设计活动的常态性工作。设计之旅活动从高校、艺术馆、设计工作室逐步走向创意园区、社区、商圈、街道乃至胡同,深入到了市民的生活中。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其中,产业升级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

  为推动京津冀服装制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北京市科委支持北京服装学院在雄安新区容城服装产业集群地,建设京冀服装设计与产业提升服务平台,将北京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创新资源优势,与河北服装产业需求紧密对接,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2017年6月,北京服装学院容城时尚产业园正式开园,标志着京冀服装设计与产业提升服务平台建设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京冀服装设计与产业提升服务平台依托北京服装学院优势设计资源,目前已推出链接设计端、生产端、消费端的集展示、零售以及订货功能于一体的“水尚派”区域特色品牌,对接青年独立设计师,结合容城企业加工生产需求,推出3个设计师定制款系列产品。已构建数字化工程技术团队,与容城澳森制衣深入对接合作,为其提供面料云管理(SaaS)的实施与服务。

  “设计之都”

  服务全国文化中心

  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2016年,北京市连续发布《“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等文件。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开始从“设计图”走向“施工图”。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提出,将大力发展以设计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形成城市副中心标志性产业集群。

  据介绍,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定位是国家推进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抓手,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北京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已然取得丰硕成果。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3570.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14.3%,其中设计产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专业机构约2.3万家,从业人员约25万人,已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设计产业总收入实现47%的增长,年均增长13%左右,利润实现39%的增长。人均创造收入110万元,是全市第三产业人均创造收入量16.92万元的6.5倍。其中,建筑与环境设计收入占总收入的68%;视觉传达设计收入占总收入的28%,年增长率达46.1%,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成为北京设计产业的优势领域。

  目前,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在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动漫、工业设计等新兴文化产业具有优势;朝阳区、东城区在传媒、演出、影视制作、会展、广告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全市文化创意与设计类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培育了一批科技文化融合的龙头企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广泛应用,拉动了新的文化消费需求。

  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主任陈冬亮表示,北京国际设计周将致力于形成与公众互动的“展示周”、与专业互动的“交流周”、与产业互动的“交易周”,同时通过重点案例实验和示范平台的持续运营,逐步形成设计周服务于首都创新发展的常态化模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