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0-11 14:29 | 来源:新华社 2017-09-21 14:24:26 | 查看:1221次
新华社杭州9月21日电 题:杭州女生造血干细胞“捐献日记”走红网络 网友称赞“人美心善”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朱涵
“捐献造血干细胞这种一般人不会有,而且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我要好好做一个总结。”杭州28岁女生许艾菲近日在网络上以风趣口吻详细记录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过程,带动网友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引发网络关注,十多万网友为她点赞,称她为“最美小姐姐”。
轻松诙谐的“捐献日记”火了
9月12日,许艾菲在浙江省中医院的病床上躺了五小时二十分钟,经历九次循环采集捐出了198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当天下午,这一大袋的造血干细胞带着她最宝贵的心意,搭乘杭州飞往天津的航班,最终输送进天津15岁白血病少年的体内。
随造血干细胞送到少年手中的,还有一封言辞真挚的亲笔信。“相信这些干细胞能救到你,带你走向未来更加值得探索的人生。”许艾菲在信中,将素未谋面的少年称为“最亲爱的弟”。
随后,许艾菲将捐献的全过程详细地记录下来并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从许艾菲的微博记录中,不难看出,捐献期间虽有辛苦艰难,但都被她轻松乐观的心态化解。
“四天八针,两个手臂感觉要成马蜂窝,习惯后就是‘不打不舒服斯基’。”“从第二天打针开始,我就开启暴走暴玩暴吃暴喝节奏,每天除了打针基本抓不到人……也难怪人家都说捐完后容易变胖,在我看来应该是太放飞自我了。”
许艾菲还详细地描述了每一个步骤中她的感受:“推钙是一个很神奇的感觉,大概十秒之后,喉咙身体会一瞬间发热,就像喝了一口白酒一样”,“最艰难的不是打针和血被抽走,而是躺着不能翻身不能抬手臂,连鼻子嘴巴痒痒了,都要让别人帮忙……”
许艾菲没想到的是,这个发出当天只有寥寥数人回复的帖子,在随后的几天中莫名其妙地火了。“捐献日记”发出后,被近5万网友转发,超过13万网友为她点赞。网友“落水”说,感谢姑娘的慷慨仗义,挽救了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网友“碎碎念”说,看完后热泪盈眶,希望世界上多一些这样善良的人。
18岁开始献血,28岁捐献造血干细胞
许艾菲出生于1989年,在一个月前度刚刚过了28岁生日。此前,她义务献血已有近10年,累计献血量达到3200毫升。“18岁的成人礼就是献血,也算为社会做了点贡献。”许艾菲说。
许艾菲在2009年一次献血时了解到,捐献成分血能够挽救濒危生命,于是她留了两管血样,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一名捐献志愿者。
许艾菲表示,在今年5月得知配型成功时,除了同情受捐者,更多的是焦急,“恨不得直接去医院挽起袖子”。由于“双盲”政策,她对受捐者所知不多,脑海里只有一个在病房里苦苦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瘦弱男孩的模糊形象。为了能多捐一点造血干细胞,体重只有100斤的她立即开始增重、骑车锻炼身体。
“从没害怕扎针推钙的疼痛,有几天却因为担心万一不能顺利完成耽误受捐者的治疗而失眠了。”许艾菲说,虽然配型成功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但能够救人一命,她觉得很有满足感。
许艾菲在捐赠前曾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但详细记录捐献流程的报道并不多,她发现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疑问,因此希望自己的“捐献日记”能够告诉潜在志愿者们,捐献造血干细胞没那么可怕。
希望“走红”能激发善意汇聚大爱
在许艾菲的微博评论中,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证书,写下了自己的捐献经历和感受,更多的网友备受感动之余,纷纷询问如何才能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询问更为细致的捐献细节。
“捐献日记”正在唤起网友的善意和爱心。记者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浙江分库了解到,近几天咨询电话成了“热线”,咨询人数达到平时的近10倍,登记入库的志愿者人数也在持续上升,不少人表示,正是看到许艾菲的“捐献日记”之后才下定了决心。
“走红”的这几天,许艾菲本该在家静养,但她却选择继续忙碌,接受媒体采访、接听亲朋好友的咨询电话,时不时还要上网详细回复网友咨询。她还多次提醒网友,捐献者千万不能临捐反悔,因为确定捐献进入流程之后,患者就做了清髓进入无菌仓,如果等不到捐献者的造血干细胞,那就是硬生生掐灭了患对方生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库容量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趁着大家还感兴趣,多讲一些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情况,大家看见我活蹦乱跳的,就打消顾虑了。”许艾菲说,这样一来,她的捐献就有了更多意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