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8-31 08:56 | 来源:邯郸新闻网 2016-06-16 01版 | 查看:1807次
本报记者王海军
为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2014年9月1日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临漳县的郭好礼列入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日前,临漳县党史办主任申爱军向记者讲述了这位抗战英雄的英勇事迹。
郭好礼,原名郭福堂,1904年生,临漳县郭小屯村人。他幼年聪明好学,以连中“三甲”的成绩考上大名县华美中学,毕业后在大名黄金堤任教。在大名七师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激起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了寻求爱国真理的行列,后参加冯玉祥部国民军。1930年,冯玉祥中原大战战败解散后,郭好礼回到家乡,组织起地方武装,任保安中队长。
“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汉铁路南侵。11月17日,临漳县城已听到日军隆隆炮声,郭好礼沉着指挥保安中队,将城内粮库打开,把粮食分给贫民,然后掩护百姓从南门撤离。1938年秋,郭好礼率部转移到鲁西北地区,和八路军东进纵队、范筑先纵队协同作战。
1939年6月,中共冀鲁豫特委派人到郭好礼部,组建了党支部。年底,郭部改编为八路军三十三支队,郭好礼任支队长。1940年春,正式编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四团,郭好礼任副团长。8月,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和冀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役战斗。9月,郭好礼调任冀南军区轮
训队副队长,并组建抗日武装“临安支队”,任支队长。这支武装在环境恶劣的邯大路路南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好礼的部队纪律严明,从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生活艰苦,战士们却英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2年秋,冀南军区组建“路南支队”,郭好礼兼任支队长。日军为了打击郭好礼,抓走了他的母亲和妻儿,尽施诡计,都不能使他屈服,反而更坚定了他的抗日信念。1941年9月,任冀南第一军分区参谋长。1942年9月,经冀南区党委书记宋任穷批准,郭好礼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43年1月,郭好礼率路南支队接连拔掉日伪五个据点。2月4日晚,又一举攻克魏县县城。日伪震惊,调动大批人马实施“铁壁合围”,27日,在魏县漳河村将路南支队围困。郭好礼同一名警卫员冲出村后,发现部队还没有突围,便返身回村营救,郭好礼一连击毙五个敌人后,不幸中弹,壮烈殉国,时年39岁。敌人听说郭好礼牺牲后,到处寻找尸体,群众几经周折,才将郭好礼的遗体安葬。
1943年3月22日,一二九师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致唁电于郭好礼家属,“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奋斗,艰苦卓绝英勇牺牲之精神,足为三军楷模。”4月15日《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文章,沉痛悼念郭好礼壮烈殉国,称他“忠诚爱国堪称楷模”。
1951年,郭好礼被迁葬至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成为爱国教育的典范。2005年,临漳县委党史研究室出版发行《三军楷模——郭好礼》一书,成为青少年、党员干部学习的重要读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