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力量(图)

发布时间:2017-08-12 10:22 |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2014-05-27 23版 | 查看:824次

《学会关怀》曾妮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版/22.00元

  谷彦慧

  你需要关怀吗?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效率成为社会生产的关键要素,我们追赶着生活的脚步,在“奔向新生活”的道路上无暇顾及沿途风景,也无暇顾及自己的心情。生活在喧闹的世界里,你却一定感觉得到孤独。《学会关怀》开篇就列举了一组数字,这其中涉及的人你一定不陌生,他们生活在你周围,甚至就是你自己。蚁族、钉子户、留守儿童、失智老人、乡村教师、环卫工人,每个平凡的个体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社会,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就是这个社会的故事。快节奏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变得疏远、冰冷,这种距离感不是在发生“小悦悦”事件这样激烈的冲突时才出现,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的交往之中,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作者以这些身边人为视角,让我们在感同身受之后发现:我们无法孤立于世,我们需要温暖,需要关怀。

  你知道“关怀”吗?当我们认识到关怀的缺失后,作者立即向我们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关怀,但什么是“关怀”呢?作者借助诺丁斯的关怀理论首先阐述了关怀的本质,即关系。不同于将关怀作为一种美德,作为关系的关怀关注关怀者与被关怀者间的互动,只有当关怀者识别被关怀者的需要并采取行动,同时被关怀者给予关怀者反馈时,关怀关系才真正建立。虽然是对关怀进行学理解读,但作者的阐释却并不艰涩难懂,通过图示、实例和情景假设,作者为我们呈现了关怀,并为识别需要和给予回应提供了方法指导,逻辑清晰严谨,内容深刻却又通俗。通过对“关怀”概念的澄清,作者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关怀的新思路,也唤醒了我们对关怀的渴望。

  你会关怀吗?在明确了关怀的必要性与概念之后,作者在接下来的篇目中着力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行动指南。首要一点,是为“我”正名。在常识思维中,“关怀”似乎常常伴随着牺牲,而这种牺牲常常是对关怀者。但在关怀的起点,作者首先强调的是关怀自己。的确,作为关怀的发起者,“我”的状态直接决定关怀关系的质量,如果以牺牲自我为理念,则不利于关怀关系的长久性与稳定性。紧接着,对关怀关系的双方:关怀者与被关怀者,作者分别提出了要求。对关怀者而言,影响关怀关系的要素包括尊重、信任和同情心,而对被关怀者而言,反馈则是重要的环节。

  《学会关怀》是一本温暖人心的书,它以关怀的方式解读关怀,让你在文字中看到自己;《学会关怀》是一本促人反省的书,它让我们反思那些我们自以为是地忽略掉的细节,在反思中找到问题、找到方向;《学会关怀》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它用精炼的文字、生动的故事启发你的思路、指导你的行动,不仅让你明白道理,而且让你可以去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