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26 08:59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7月23日 06 版 | 查看:846次
90年一路走来,始终秉承抗大精神办学,培养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栋梁。如今,新调整组建的国防大学正向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联合指挥大学迈进——
本报记者 倪光辉
2017年7月19日,在国防大学历史上永久铭刻!习近平主席亲自决策组建新的国防大学,向国防大学授旗并致训词。
连日来,学校隆重召开全校“牢记习主席训词和重要讲话、忠实履行学校新的职能使命”誓师大会,第一时间组织知名专家教授到石家庄、南京、上海、西安等宣讲解读习主席重要训词,各单位及时组织专题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意志力量,高标准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这是一所有着传奇色彩的学校!
从井冈山麓,延安窑洞到百望山下;从红军军官教导队,到长征中的“干部团”;从延安时期的抗大,到解放军军事、政治、后勤三大学院……90年来,他们始终秉承着抗大精神来办学,沿着人民军队前进足迹一路走来,成为我国我军的人才高地、学术高地和精神高地。
今天,国防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认真贯彻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好“红大抗大”精神,育英才铸军魂,在迎接新的挑战中实现新的跨越,在新的机遇中续写新的辉煌!
国防大学被誉为将军的摇篮,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自1927年11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工农革命军教导队以来,国防大学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打造联合作战指挥和参谋人才高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亲临国防大学视察指导并作重要指示。该校党委始终牢记习主席殷殷重托,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出来,在深化改革加速转型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6年春,国防大学第46期指挥员班开班,近200名来自各战区、各军兵种和军委机关的军师职干部走进联合指挥与参谋学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学习培训。
这是军队改革部署展开后国防大学首批“指挥员班”学员,也是首次区分为“联合作战指挥”与“领导管理与指挥”两个专业分班施教。
自此,国防大学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由“聚焦”转向“突出”。按照一切以提高作战指挥能力为根本目的,一切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根本标准,扭住制约联合作战指挥的矛盾和问题寻求突破意图,选拔的学员构成更全面,涵盖了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五大军种及诸多兵种。
这是国防大学突出抓好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人才强军战略,国防大学坚持未来仗怎么打、部队应该怎么训,教学内容就怎么改,不断设计开发新课程,把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突出出来,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步伐。”该校相关负责人说。
为适应未来战争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该校重点构建了以全域多维联合作战指挥能力培养为主导、体现信息化特征、符合能打胜仗要求的现代教学体系。几年间,新增与联合作战密切相关的若干新兴学科,构建起以联合作战能力生成为核心的人才素质模型和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他们突出军事斗争准备研究,突出信息化局部战争战法研究,增强学员联合作战意识和能力;新建数十个教学基地,建成装备教学中心、战争影视厅、国防经济实验室、全域多维联合作战实验室;加大兵棋系统研发运用力度,取得重大成果,在保障校内外演习集训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向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防大学迈进
习主席对国防大学推进理论创新和发挥战略智库作用寄予厚望,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深度推进科研创新,推出更多的“国防大学说”,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进发。
2015年5月19日上午,一场以“解放思想、献身使命、聚智强军”为主题的著书立说优秀作品表彰大会,在国防大学举行。
为全校师生解放思想、潜心钻研,创造更多有分量、有功力、有思想的精品力作,打造“国防大学说”,该校对2009年以来全校创作的516部专著,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集中评审。在此次表彰大会上,金一南教授的《苦难辉煌》、李璟教授的《战斗力解析》、胡晓峰教授的《战争工程论》均以高票当选。
徐焰教授表示,“学校始终把理论创新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大力倡导思想要‘解放解放再解放’,学术要‘创新创新再创新’,激活了理论创新的‘一池春水’。”
2010年,该校党委第一次颁发关于推进军事理论创新的意见,提出了构建战略智库、打造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创新人才团队、把军事理论创新作为党委工程等思想和要求。
创新是“国防大学说”的驱动引擎。实践中,国防大学始终把“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贯穿于理论研究和著书立说之中。每年组织的刘伯承科研奖、年度科研奖,就是为了把高质量的优秀作品遴选出来,把国防大学的思想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充分发挥出来。
2014年,该校又出台深化科研改革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战略咨询研究小组”,经常赴各战略方向进行对策性研究;每年设立6项到10项重大专项课题,校领导亲自挂帅组织开展课题攻关。
2015年11月,国防大学被列入首批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10家综合性智库之一。
多出懂打仗名师,带出会打仗高徒
习主席对国防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关心,鼓励教员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苦练内功,把学校的好传统坚持和发扬下去。
秉承了红大、抗大和军事学院优良传统,在强军兴军征程中,该校强力推进名师立校、名师立学、名师立教,努力多出一些懂打仗的名师,带出一批会打仗的高徒。
国防大学的前身是抗日军政大学。历史上的抗大与三大学院的讲坛上,可谓光芒闪耀: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刘少奇、陈云、董必武、彭德怀、刘伯承、左权等党和军队的高级领导人都曾亲临授课;一批蜚声社会的学术大家也名列其中,如徐特立、范文澜、何干之等。
“军官的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这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军事学院校长刘伯承元帅的一句名言。
2016年,围绕“艰巨的战争准备”,一场规模罕见、持续9个月的教学大比武在国防大学举行。学校正式出台1号文件,对教学大比武进行专题部署。
这场比武无论是规模、形式还是效果,足以载入国防大学乃至我军军事教育发展的史册。国防大学55岁以下的教研人员全部参加,选手多达数百人,各级在初赛、复赛、决赛3个阶段共举办大小赛事数十场。此次比武,在学校上下兴起了一股研究作战问题的热潮,催生了一批高水准的教研成果,锤炼了一批钻打仗、教打仗的名师。
2014年10月15日,在“名师工作室”揭牌仪式上,国家安全战略专家王宝付、国防经济专家姜鲁鸣,接过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牌匾,成为继金一南、徐焰、张彬之后新一批“名师工作室”的“掌门人”。
目前,学校正以“名师工作室”为标志,以杰出教授为龙头,以杰出中青年专家、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中坚,以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教研人才“新苗”为基础,打造“六个层次人才”梯次递进的新型培养体系,一大批后起之秀雄姿英发,脱颖而出。
为拓展教研干部实践经历,这些年,学校积极推开“五个走出去”:走向兄弟院校,学习别人优长;走向军兵种部队,了解新装备,研究新战法;走向演训场,全程嵌入演习演练,提高谋划指挥能力;走向社会,感受辉煌成就,激发改革创新的动力活力;走向国外,开阔视野。
如今,国防大学有15人进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08人获国家、军队专业技术人才奖。
“‘钱学森之问’,问的不是一般人才,而是杰出人才,尤其是大师级人才”。金一南教授感叹:“作为红大、抗大的历史传人,肩负重大的使命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出更多的名师、名家和名将。”
(罗金沐参与采写)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