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7 19:41 | 来源:法制晚报 2017-07-14 A03版 | 查看:970次
为8年多来派出律师最多的一次 2009年项目实施以来 化解上万起群体性矛盾纠纷
法制晚报讯(记者 董振杰)放弃丰厚的业务收入和优越的城市生活,来到中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上高原,走戈壁,顶着荒漠风沙,不畏雨淋酷热,化解矛盾纠纷,传播法治理念,培养法律人才……13日,记者从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16年法律援助工作总结会上获悉,北京、江苏等23个省(市、区)司法厅(局)的242名志愿者,将于今日奔赴新疆、西藏等14个省、区的170多个县(区、市),开展为期一年的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这是8年多来派出律师最多的一次。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兆焯,司法部部长、党组书记张军,司法部副部长、党组成员熊选国,司法部原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秀夫,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张彦珍出席会议。
1+1行动
8年为受援群众
挽回经济损失近30亿元
此次会议对2016年度的“1+1”行动的志愿者和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授予马兰等108名同志“‘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6年度优秀法律援助律师”称号,授予北京市司法局律师业务综合指导处等95家单位“‘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2016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会上,李兆焯向2016年度“1+1”行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陈贤、曹旭夫妇颁发突出贡献奖。张军向2017年度“1+1”行动志愿者授旗。律师志愿者代表康力泽、李登强、雷青霞和大学生志愿者代表陶陈成,山东省司法厅厅长王本群在会议上作了发言。
“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是由司法部、团中央于2009年共同发起,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会同司法部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司法部法律援助工作司、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和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举办的大型法律援助公益项目,通过每年组织一批律师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到中西部无律师县和律师资源短缺的贫困县服务一年,为当地的经济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从2009年项目实施以来,已连续8年向中西部地区的392个县(区)派出了1300多人次法律援助志愿者,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4万余件,开展普法宣传和法治讲座超过1.8万场,为上百万困难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化解了上万起群体性矛盾纠纷,直接受益群众达1570万余人,为受援群众挽回经济损失近30亿元。2016年度,共有202名“1+1”行动志愿者,分别奔赴到贵州、云南、青海、新疆等西部省(区)的130个县(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600余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2742起,解答法律咨询97700余人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超过5.7亿元。
化解“老大难”
整治砂石厂违规采挖
通过引导“软化”态度
山东律师李登强连续两年在西藏亚东开展志愿法援服务。“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亚东县位于中印边境锡金段的西藏日喀则市辖区,2016年初,亚东县委县政府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县委任命他为“信访领域专项整治法律组”组长,两位副组长分别是县法院副院长和县检察院副检察长。
在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中,涉及十几家砂石厂违规采挖和盗挖问题。因当地群众法治意识相对不高,十几家砂石厂牵涉人数上百人,如果工作方法简单粗糙,很容易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李登强向县政府提出了“宣传引导、重点攻坚、法律引领”的工作方案并得到采纳。经过讲解有关政策,十几家砂石厂对整治工作由态度强硬、不理解变为积极配合。
2016年11月,发生了一起涉案金额300多万元的讨薪事件,90多名农民工走投无路,多次聚集到县里有关部门集体上访。李律师根据阅读案卷及调查走访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制定了多管齐下、协调作为的工作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多方努力下,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在亚东县服务的两年来,1+1志愿者共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7100多万元,并且以94.7%的高成功率调解结案。
帮忙讨公道
5个多小时讲法律人情 化解死亡赔偿纠纷
河北律师雷青霞两年前到距离老家2500公里的甘肃肃北县服务。这里地处戈壁,百姓对法律援助很陌生,遇到纠纷大都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于是,她就在人口密集的菜市场门口摆上法律宣传咨询台,主动向过往群众介绍法律援助、宣讲法律常识;利用节假日走进牧农民家中,随时解答咨询,遇到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化解……慢慢地,老百姓都知道了肃北县来了位志愿律师帮大家讨公道。
去年10月份,一个村民在帮人盖房子时从三楼坠落当场死亡。按当地风俗,死者最晚也要在死后第七天下葬。但死者家属表示,对方的赔偿如果达不到满意,就不下葬,还要抬着尸体去找政府上访。
“当两家僵持到第六天夜里9点,距离死者家属给出的最后期限不到十个钟头的时候,当地一位副镇长焦急地给我打电话说,雷律师,你快来吧,一个死亡赔偿的案子,死者家属的情绪已经失控了”。雷律师说,当时她已躺下睡觉,接到任务后立即起床。等赶到目的地时,院子里已有近百人,“我力劝死者的亲戚朋友先回去,领着副镇长和双方当事人到办公室。我磨破嘴皮,讲法律,讲道理,讲人情。”
雷青霞说,经过5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调解,死者家属从怒火冲天到心平气和,最终双方在凌晨两点达成一次性赔偿30万元的协议,大家如释重负,一场死亡赔偿纠纷得到了成功化解。
两年时间雷青霞几乎走遍了肃北县的每个村庄,被酒泉市评为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被司法部授予“第五届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2017年,雷青霞决定继续留在肃北从事法律援助服务。
服务老百姓
抗震安居房成危房 下乡查实促工程队重建
北京律师康力泽执业已达29年,2012年加入“1+1”志愿者队伍,先后服务于海南澄迈、广西铁山港,去年在“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新疆塔城服务。四年来,多次目睹了老百姓对法律援助的渴求。
“在一次接访中了解到,十所抗震安居房因施工质量问题成了危房,威胁着几十位边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地群众反响很大。”康律师说,他进行反馈后,信访局领导当即和他一起下乡查实情况,向正在施工的工程队阐明法律后果的严重性,促使工程队重建或维修加固,保证了民族同胞在寒冬来临之前住进温暖安全的新居。
一次在食堂吃饭时,康律师了解到一起令政府头痛多年的上访缠访老大难问题。经过仔细查阅分析上访材料,发现上访人李某的诉求大部分不合理。经过连续一个多月讲解法律,做思想工作,并协调有关部门依法解决他的合理诉求,上访人放弃了不合理诉求,对处理结果十分满意。
康律师说,塔城距离北京4300多公里,时差2个半小时,最高气温37.1℃,最低气温零下41.3℃,冰雪覆盖长达半年之久,环境艰苦。如果不出来,即使给北京的老客户做做法律顾问,他每年也能有上百万的收入。
“有人问我,你这样到底值不值?四年的志愿者经历告诉我,值!”康律师说。
耐心解心结 大学生志愿者:既做了公益也是受益者
贵州大学生志愿者陶陈成是“1+1”行动大学生志愿者,来自贵州省普定县。2015年7月,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小陶,抱着实习的心态,报名参加了“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到贵州省普定县法律援助中心开展法律服务。
小陶说,法律援助中心是个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窗口,每天前来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问题纷繁复杂,没有丰富的法律知识和足够的耐心,实在难以应付。
“记得面对第一位想离婚的咨询者,我没有详细询问就说,协议离婚双方去民政局,单方提出就到法院起诉。她说,民政局不给办。我再问才知道她所谓结婚只是办了结婚酒席,没有婚姻登记,有三个孩子,最大的8岁。”小陶说,她立即告诉对方,要及时补办结婚登记,还劝她要想清楚,不能一遇矛盾就提分手,草率决定会殃及子女。通过细说劝解,打开了她的心结。
小陶说,两年的“1+1”志愿法援服务经历,让她收获颇丰,实现了学习法律的初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广大经济困难群众。但小陶认为,他们这群“1+1”志愿者,也是直接受益者。
文/记者 董振杰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242志愿者赴14地法律援助》)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