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18 20:32 | 来源:凤凰新闻 2017-07-06 17:11:01 | 查看:4534次
原标题:兵力对比:“七七事变”前平津地区中日军队部署
编者按
今年是“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1937年的7月7日,全民抗战正式启幕,多少爱国官兵为了民族尊严,血洒卢沟桥。今天,让我们一起回望历史,了解“七七事变”前平津地区中日军队部署情况。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在平津(北平、天津)及附近的冀察(河北、察哈尔两省)地区,驻扎的中日军队主要为中国的第二十九军和日本的“中国驻屯军”。
中国第二十九军
第二十九军原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国民军)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1931年1月西北军余部经张学良整编,编为一个军,番号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由西北军“五虎将”之一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辖两个师。同年6月又按全国统一番号改称第二十九军,部队增加1个师的编制。1933年长城抗战中,二十九军亮剑喜峰口,与日寇血战,享誉国内外。长城抗战后二十九军扩充为4个师、6万余人的一支劲旅。1935年《何梅协定》后,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撤出河北,二十九军更是成为华北一支举足轻重的军事力量。
二十九军大刀队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二十九军已有4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特务旅、2个保安旅,共5师23旅的兵力,另外有直属军事教导团,冀、察、天津保安队,总兵力达到了10万余众,据日方统计为近8万人。
中国第二十九军兵力编成表
第二十九军分驻于冀、察两省和平、津两市,军部驻南苑。第三十七师驻北平和保定地区,该师师部驻西苑,一〇九旅驻保定(一部驻任县),一一〇旅驻西苑、八宝山、卢沟桥和长辛店一带,一一一旅驻北平城内。第三十八师驻天津附近韩柳墅、小站、廊坊、马厂和大沽一带,其一一四旅驻北平南苑。第一三二师驻河北任邱、河间一带,该师一旅驻大名、广平、长垣地区。第一四三师驻察哈尔省及河北省境内平绥铁路沿线。骑兵第九师驻南苑和固安、易县。特务旅驻南苑(一团驻北平城内)。冀北保安部队和独立第三十九旅驻黄寺和北苑。
此外,在冀察一带驻防的还有东北军万福麟、冯占海部及阎锡山的晋绥军一部,这些部队大约有15万人。
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
据称,当时第二十九军部队,除驻卢沟桥和长辛店的第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有战备任务,准备对付日军的挑衅外,其余各部均为平时按治安需要配置的,不是战斗部署,都无明确的战备任务。所以在军事上疏于戒备。
二一九团上校团长吉星文,抗日名将吉鸿昌之侄。“七七事变”前除团部与第一、第二营位于长辛店外,第三营驻防宛平城和卢沟桥一带。第三营为加强营,配备4个步兵连,1个重迫击炮连,1个轻迫击炮连,1个重机枪连,共1400余人。第三营兵力部署:以第十一连配置于铁路桥东及以北地区,第十二连配置于宛平城以南,第九连配置于宛平城内,第十连集结于卢沟桥西首为营的预备队,重迫击炮连配置于铁路桥西首,重机枪连(1个排配属第十一连)集结于城内东北、东南两城角,轻迫击炮连(1个排配属第十二连)集结于城东门内准备支援左右邻步兵作战。1937年7月7日夜,第三营在中校营长金振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日军的猖狂进攻,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〇旅二一九团三营营长金振中
第二十九军编制序列表
军 长 宋哲元
副军长 秦德纯 佟麟阁
参谋长 张樾亭
第三十七师(西苑)
师 长 冯治安(兼河北省主席)
副师长 许长林 陈春荣
参谋长 张 亭 李宝善
第一〇九旅旅长陈春荣(保定、任县)
第一一〇旅旅长何基沣(西苑、卢沟桥、长辛店)
第一一一旅旅长刘自珍(北平)
独立第二十五旅旅长张凌云(保定)
第三十八师(天津)
师 长 张自忠(兼天津市市长)
副师长 李文田 张锡町
第一一二旅旅长黄维纲
第一一三旅旅长刘振三
第一一四旅旅长董升堂(南苑)
独立第三十九旅旅长院玄武(北苑)
独立第二十六旅旅长李致远
第一三二师(河间)
师长 赵登禹(兼河北省保安司令)
第一旅旅长刘景三(大名)
第二旅旅长王长海
独立第二十七旅旅长石振纲
独立第二十八旅旅长柴建瑞
第一四三师(张家口)
师长 刘汝明(兼察哈尔省主席)
第一旅旅长李金田
第二旅旅长李勇志
独立第二十九旅旅长田温其
独立第四十旅旅长刘汝明兼(宣化)
骑兵第九师(南苑)
师长 郑大章
骑兵第一旅旅长张德顺(固安)
骑兵第二旅旅长李殿林(易县)
骑兵第十三旅旅长姚景川(宣化)
冀北保安司令部(黄寺)
司令 石友三
第一旅旅长陈光然
第二旅旅长吴振声
军部直属
特务旅旅长孙玉田(南苑)
军事教导团
日本“中国驻屯军”
“中国驻屯军”是日本根据《辛丑条约》获得的在中国境內驻屯军队特权的产物,为日本陆军最早的海外驻军之一,原称“清国驻屯军” ,大岛久直中将为第一任司令官,司令部设于天津海光寺,兵力部署于北京、天津、塘沽、秦皇岛、山海关等地。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国(即清朝)灭亡。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日本明治四十五年)4月,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称“支那驻屯军”(即“中国驻屯军”。“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蔑称)。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因其司令部设于天津,又被称之为“天津驻屯军”。
日军北平驻屯军的兵营,位于东交民巷内,其前身为詹事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增加“中国驻屯军”兵力。到1935年,驻华北的“中国驻屯军”兵力达到12个中队,1700余人。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继续扩大“中国驻屯军”规模。1936年4月17日,日本内阁决定增强“中国驻屯军”三倍兵力,总人数由1771名增加到5774名;新设中国驻屯步兵旅团,为“中国驻屯军”主要力量;同时改一年交替制为永驻制。
1936年6月初“中国驻屯军”扩编以后兵力编成表
注:士兵为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军官为将、校(佐)、尉官;军士为上士(曹长)、中士(军曹)、下士(伍长)
到1937年“七七事变”前,根据日方公布的数字,“中国驻屯军”为5700余人。而实际的增兵人数据称远远超过日方公布的数字。据中国军方(二十九军)调查,日军在华北各地分布的兵力:北平1564人,丰台1746人,通县850人,天津1700人,大沽、塘沽150人,唐山580人,昌黎80人,秦皇岛留守营240人,山海关820人,其他各地共约500人,总计8230人。在华北各地的日本特务机关,也归“中国驻屯军”节制。而据上海《申报》的调查,增兵后“中国驻屯军”的兵力达1.4万人。此外,北平以东,有日本卵翼下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的伪军1.7万人: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的伪蒙军约4万人。
“七七事变”时日军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
“中国驻屯军”兵力分布如下:
天津部队
军司令部(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二联队(缺第三中队及第三大队)(联队长萱嶋高大佐),炮兵联队、战车队(队长福田峰雄大佐)、骑兵队、工兵队、通信队、宪兵队、军医院、军仓库。
北平部队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司令部(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步兵第一联队、炮兵联队一部、电信所、宪兵分队、军医院分院。
分遣队
通州(步兵第一联队的一小队)、丰台(步兵第一联队的第三大队、步兵炮队)、塘沽(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三中队)、唐山(步兵第二联队的第七中队)、滦州(步兵第二联队的第八中队)、昌黎(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秦皇岛(步兵第二联队的一小队)、山海关(步兵第二联队第三大队本部、第九中队) 。
“七七事变”当夜挑起事端的,正是驻丰台的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大队长一木清直少佐)第八中队(中队长清水节郎大尉)。
“中国驻屯军”编制序列
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天津)
司令官 田代皖一郎中将
参谋长 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北平)
旅团长 河边正三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第一联队(北平)联队长 牟田口廉也大佐
中国驻屯步兵第二联队(天津)联队长 萱嶋高大佐
驻屯军直属
中国驻屯炮兵联队(天津)联队长 铃木率道大佐
中国驻屯战车队队长 福田峰雄大佐
中国驻屯骑兵队队长 野口欽一少佐
中国驻屯工兵队队长 田中宽大尉
中国驻屯通信队(电信第二联队)联队长 真崎信行大佐
辎重第五大队大队长 木野茂义大尉
汽车大队大队长 福田吉次大尉
中国驻屯宪兵队队长 藤井慎二大佐
中国驻屯军病院
中国驻屯军仓库
北平特务机关(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
通州特务机关(机关长细木繁中佐)
太原特务机关(机关长茂川秀河少佐)
张家口特务机关(机关长大本四郎少佐)
济南特务机关(机关长石野芳南中佐)
青岛特务机关(机关长谷荻那华雄中佐)
驻北平武官辅佐官(今井武夫少佐)
七七事变前夕日军在卢沟桥演习后留影
其他国家驻军
除中日军队外,当时在华北驻屯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四个国家,司令部都在天津。部队驻屯在天津、北平,也有的国家以小部队分屯于塘沽、秦皇岛、山海关。
英军属驻香港的中国驻屯军司令官管辖,在天津722名、北平236名,以及其它合计1008名,二年交替制。
美军属驻菲律宾的司令官管辖在天津658名,美国海军直属的北平部队508名,以及其他合计1227名。
法军属驻天津军司令官管辖,在天津1375名,北平229名,加上其他的合计1823名。
意军属驻上海的远东舰队司令官管辖,其海军部队在天津229名、北平99名,计328名。
在卢沟桥奋起反击的中国守军
(作者系军史专家、解放军后勤学院学术研究部研究员)
中国军网微信(zgjw_81)出品
作者:徐 平
编辑:陆金路 火艺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