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7-02 22:15 | 来源:三湘都市报 2017-02-24 A4版 | 查看:5091次
他是一名河北老兵,不远千里自掏腰包到我省扶贫
(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人物档案
王新法,64岁,河北省石家庄市人,1969年底入伍,三年后入党,1982年4月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2013年7月,王新法退休后,因为机缘巧合,千里迢迢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他带领村民修建烈士陵园,发展经济,村民推举他为“名誉村长”。在王新法的号召下,来自全国的140多名在役或退伍转业军人募集资金130多万元为薛家村修路15公里、建桥6座。2015年王新法被评为常德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2月23日下午3时许,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因突发心肌梗塞,在村里不幸离世。消息传开,全村上下恸哭一片。
他,曾为了一句感恩毅然从北方平原来到了南方深山;在见到村子的落后面貌后,他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如今,这位“名誉村长”长眠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千里迢迢来薛家村“报恩”
王新法和薛家村有缘。
王新法1982年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成了一名“反扒英雄”。他为人刚正,不圆滑,在平时的工作中无意中得罪了人。
因为一起盗窃案,王新法被嫌疑人诬告受贿,最终以“敲诈罪”被判处1年零6个月刑期。入狱期间,王新法被开除公职、党籍。2008年5月,薛家村人、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曾德美得知了他的不幸遭遇,上下奔走呼号近两年时间,终于为他落实了相关政策和待遇。
王新法感激涕零:“大妹子,叫我怎么感谢你啊!”曾德美推脱不掉,开了句玩笑:“您如果一定要感谢,就到我的家乡看看吧!”
一句玩笑话,王新法记在了心里。2013年7月,王新法正式来到薛家村帮扶。
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覃遵彪对记者说,当时他第一反应是不相信,世上哪会有这种人,就为了一个感谢千里迢迢地来到这里驻点扶贫。
自掏腰包“让烈士回家”
但王新法对这些怀疑视而不见,他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掏腰包为村里低保老人架起电线,购置节能灯泡烤炉分发给困难家庭,走村入户摸底村情村貌。
踏勘薛家村六塔山的时候,王新法听说了一段悲壮的历史:68名红军在这里被敌人偷袭,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后来,遗体被薛家村村民偷偷就地掩埋。军人出身的王新法听了,久久沉默不语。
他做的第一个大动作就是“请烈士回家”。
第二年刚过完年,王新法回到薛家村,带来了自己受冤24年平反后补发的全部工资64万元,号召村民们把牺牲在家乡的先烈遗骨找回来,安葬到六塔山上。
薛家村老村支书王承梅说,“消息传开后,我们都很感动,一个外乡人都能这么想,俺们本土人咋能不支持呢?!”全村老少都上阵了,一个星期就绣好了68面小型五星红旗,1个半月就开垦出319亩荒山。
3月31日,“让烈士回家”公祭活动隆重举行。4月,薛家村委换届,一致表决王新法任“名誉村长”。从此,“名誉村长”的名号一直伴随王新法至今。
让茶园成为“绿色银行”
薛家村安家片村民白梅芳对王新法赞誉不已,“俺活了63岁了,就没看到过有这样的人。”这里没修桥之前,每次孩子们上学都要脱了鞋打赤脚趟河过去,遇到大水的时候,还要动用铲车接送过河。
2014年底,为修这座桥,王新法住在白梅芳家里一待就是20天,起早摸黑,没日没夜,附近的群众纷纷义务出工、出料,交通部门预算造价18万的桥梁仅用3.3万就修起了。
要脱贫致富,除了兴建基础设施,产业建设是关键。为此,王新法在薛家村大力谋划着茶叶产业。薛家村有茶园上千亩,但因为茶的质量不高,卖不到好价钱。王新法跟村民们说,只要你们愿意,他愿意按一亩产茶50斤5000块钱的底价收茶,一亩地超过一斤就多出一百块钱,但条件是,茶叶不能打农药。
村民曾德平说,“当时我是村里第一个吃茶叶螃蟹的,大伙儿都不想搞,王新法找到我,要我挑个头拿出一亩茶园做个试验,我一咬牙就答应了。第二年,那亩茶园就收了7500元。”
效果立竿见影,很多村民立即按照王新法的要求来种茶收茶。王新法乘势成立了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一高校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拟将专家的研究成果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为乡亲们的“绿色银行”。
“与民共富军人团队”
随着王新法事迹的传开,很多现役退伍军人投入到了王新法在薛家村的扶贫事业中,王新法顺势成立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目前已有140余人。
“王新法和他的团队是真扶贫、扶真贫,几年来,他们一共捐资130多万元,出钱出力,扶贫扶智,迅速改善了薛家村的面貌。”石门县南北镇党委书记段少帅如此表示。
通讯员 李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