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6-19 18:27 | 来源:江西文明网 2015-07-20 16:16 | 查看:1421次
张自远,72岁,鹰潭市月湖区山背社区居民。自2004年以来,他十一年如一日天天坚持到城区公园、河道义务打捞清运水面的飘浮垃圾,无偿为社区清洗“牛皮癣”,人们亲切地称老人为“活雷锋”、“环保卫士”,鹰潭市授予他“感动鹰潭十佳新人新事”、鹰潭市“十佳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十多年来,无论是春去秋来,还是酷暑严冬。漫步或途经东湖公园、滨江公园的人们,总能看见一位身材矮小、穿着朴素的老人。他用长竹竿挑着张鱼网,小心翼翼地从湖中捞起臭鱼死虾和各种杂物,娴熟地倒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吃力地挑往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他不谋分文,却心甘情愿为打捞城区公园水面垃圾而往返奔波。同时,他还无偿为社区清洗“牛皮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炎夏日总能见到他那忙碌的身影。他不是环卫人员,却是尽其所能让城市的水更清、草更绿、天更蓝;他不是共产党员,却有着许多共产党员一样的无私情怀;他只有小学文化,却用自己纯朴的举动、无声的言语诠释着文化与道德之间的非对等关系。他就是月湖区江边街道办事处山背社区居民、原市制革厂普通退休工人张自远。
“公园是我的‘健身舞台’,打捞垃圾是我的‘健身操’!” 2004年7月,细心的鹰潭市民发现,在鹰潭东湖公园出现了一位身材瘦弱的“环保卫士”。春夏两季,是他最为忙碌的时候。每天,先在湖里打捞垃圾,再把垃圾从小船卸装到板车上,拉到附近的垃圾中转站,来来回回得清理三、四车左右。有时因为气候和环境原因,一天仅捞起的死鱼达数百斤,那刺鼻的恶臭味路人避之犹惟恐不及,可他却一条条地捞起,一勺勺装车,又一车车拉走,一趟接着一趟,直到精疲力竭为;一个年约七旬的老者,天天在水中和岸边打捞垃圾,如若不慎,常有船翻人伤或脚滑落水的风险,但十多年来,他从未停歇……这就是张自远老人。
2008年1月,张自远从东湖公园“转战”到人民公园。老人说:“人民公园免费开放后,市内外的游客多了,湖面垃圾也多了,我挪到这个地方来能打捞清理更多的垃圾!”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张自远每天坚持5点多钟就起床,从家里步行6里多路到人民公园打捞清理垃圾,一直干到上午8点多才回家吃早饭。遇到节假日时,上午活儿太多没干完,老人下午一定又会赶来接着干。长期以来,每天坚持义务到公园打捞清理垃圾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并非他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有着一颗超乎寻常的爱心和社会公德心,有着无私付出的博大情怀。当那些好奇而又天真的孩子们,满怀崇敬地问他累不累时,他总是风趣地说:“苦不苦,不如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简洁的话语既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谦逊,也看到了他的信心与毅力。 “只要能走动,我会坚持干下去!”
“只要身体健康,能走得动路,能拿得动扫把、长勺,我就会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张自远做事总有那股子韧劲、倔劲。十一年来,他几乎没有停止过步行到公园义务打捞垃圾的脚步。手掌上的老茧破了又长、长了又破,盛夏时脸庞、脖子被晒得黑乎乎的,一天得换洗一身衣服,鞋子也不知穿破了几双,可他从来都不在意。唯一让他感到“自责”的,是2008年岳父去世时为料理丧事“旷工”了两天。“也就两天没及时打捞,公园湖面、河面就漂起不少垃圾和树叶,这活也旷不得工啊!”
有人说他“傻”、有人说他“作秀”,家人也一度不理解他的选择,可张自远从不介意,就这样“傻而作秀”了整整11年。“看到公园水面都干净了,我心里才舒坦。我年纪大了,能力有限,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愿能继续为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番朴实话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这位退休老党员的为民情怀和新时期“活雷锋”的精神风貌。张自远的事迹,深深感动了鹰潭市民,也吸引了社会各界和众多媒体的关注。
2015年1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七旬老人义务打捞垃圾11载》为题,用2分多钟的时间播出了张自远老人的先进事迹,向全国宣传了鹰潭的正能量;2015年1月13日,《新法制报》以《义务打捞湖面垃圾11载老人善举成公园最美风景》为题,也报道了老人的先进事迹。报道这样写道:这么一位瘦瘦的老人,他的名字在鹰潭已妇孺皆知,他的故事早已成为“爱心正能量”;1月17日,阿里公益特地委托省属媒体记者将“天天正能量”特等奖及奖金送到张自远老人手中,张自远成为江西省第10位“天天正能量”奖的获得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