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31 20:18 | 来源:海南文明网 2016-09-12 11:08 | 查看:3762次
坚守山区托起梦想
一所学校 一位老师 12名学生
屯昌54岁乡村教师李修雄从教23年,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李老师在讲课
核心提示“请二年级的同学们翻开课本跟我读:城楼、红灯……”9月8日上午10点,屯昌乌坡镇乌石坡村委会芽石铺村的乌坡中心学校民族教学点响起朗朗书声,授课的是54岁的李修雄老师。从1993年9月起,李修雄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少数民族村寨,更没有离开过这里的孩子们。一个人,一个教学点,一守就是23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这所特殊的民族“学校”,探访李老师为了孩子们有书读而23年独自坚守山区的故事。记者钟起的/文 李志良/图
李老师在喂学生吃饭
一所学校 只有一间教室和一位老教师
8日上午9时50分左右,在乌坡镇中心学校林老师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芽石铺村。因为正在修路,进入教学点最后一段约百米长的道路正在开挖拓宽,加上最近两天下过雨,这段路泥泞不堪、无从下脚。得知有客人来访,李老师课间向修路的工人借了一辆拖拉机,亲自开出来将记者一行接进去。坐在拖拉机上,摇摇晃晃几分钟后,一栋破旧的平房便出现在眼前。这栋平房就是民族教学点。下了车,李老师看了一下时间,让记者先等候一会,随后进入教室继续上课。
说是教学点,其实是1983年修建的两间平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办公室兼宿舍,学校里没有其他配套设施。在教室里,12名学生端端正正地坐着,李老师在讲台上授课,他也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
一间教室 分批给三个年级学生讲课
李老师先安排学前班和一年级的学生做练习,然后教二年级学生朗读课文。
只有12名学生,来自三个年级,分别为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了便于教学,教室里装了3排共10余套桌椅,每排代表一个年级,从左至右为学前班、一年级和二年级。其中学前班有5名学生,一年级有3名学生,二年级有4名学生。
因为教学点地处山区,离镇墟远,所以这里居住的村民基本是苗族、黎族同胞,所以学生也都是少数民族学生。
李修雄承担了教学点所有的工作,既是老师、又是班主任。受条件限制,三个年级合并为一个复式班进行教学,李老师每天轮流给三个年级的学生讲课,上午和下午各个年级都要上一节课。在讲解一年级课程后,布置课堂练习,然后马上进行二年级的教学……如此循环往复。
李老师背学生过水塘
一条小溪 为了学生的安全,每天蹚水背他们过河
10时30分,临近下课,李老师分别用苗族方言和普通话问大家学得怎么样,得到同学们的回应后,李老师宣布“放学”。
安顿好中午不回家吃饭的孩子,李老师带着其他孩子离开了教学点。
因为教学点附近的小路上有一条水沟,李老师将孩子们抱着跨过水沟。再走百米,又到了一处低洼地,中间是一条小溪,两旁则是水田。经过田埂后来到溪边,李修雄一边叮嘱孩子们要小心,一边蹲下轮流背孩子过小溪,目送孩子走上坡后,他才返回。
“虽然这只是一条小溪,现在水不深,但是也不能大意,我必须送他们过去才放心。”李修雄说,下午上学时,他也会在这里等他们,将大家轮流背过来,“今天的天气还好,如果下大雨,小溪的水会涨到1米深,旁边的水田都会被淹没,到那时,我就要去村里接孩子回学校。”李修雄说。
当记者再次返回教室时,中午没有回家的3个孩子正在大口地吃着午饭。“他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平时都是跟爷爷奶奶在一起。”李修雄说,因为爷爷奶奶也要干活,这些孩子中午回家也不能及时吃上饭,所以他就让妻子每天多煮点饭,多炒一点菜,让孩子一起吃,等下午放学后再送孩子回家。
一个眼神 23年前,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让他留下
李修雄是屯昌乌坡镇乌石坡村委会村民,汉族人,他在民族教学点教书已经23年了。1993年,他辞去乌坡公社代销员的工作,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也为实现教书育人的梦想,走进这个民族教学点。虽然在同一个村委会,但是他对民族教学点的情况并不是很了解。一开始,他只是抱着看看的心态来到教学点,因为听说这里条件非常艰苦,自前任教师退休后,就没有老师再愿意来这里执教。进村寨他做足了思想准备,但真正到了这里,看到教学点四周到处杂草丛生,村民放养的猪跑来跑去……他的心一下子凉到了谷底。
苗寨的村民看到有老师来了,都在奔走相告;孩子们看到有新来的老师,也全部围了上来,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询问起大山外的世界。李修雄犹豫了,特别是从孩子们的眼睛中感受到他们对学习、对知识的渴望,他决定留下来。
一份责任 教过的学生逾百人,他成村民最亲的人
看到村民的热情,李修雄雄心壮志,想圆自己的教师梦想。刚开始,因为语言不通,上课存在太多困难。课余时间,他就努力向村民学习黎族和苗族方言,没过多久,他就和村民们成为了好朋友。上课时,他尽量用普通话授课,鼓励学生们多讲普通话。
谁曾想,这一留就是23年。23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李修雄经历的曲折和艰辛也是一言难尽。
2006年3月的一天,他的胃病犯了,如针扎一般,疼痛难忍,但为了不耽误孩子们上课,他忍着剧痛上完了上午的三节课。中午临放学时,由于病情急剧恶化,他才请村民将他送到医院治疗。经医生诊断是胃穿孔,及时手术后终于脱离了危险。手术后第4天他就坐不住了,为不影响学生们上课,他坚持出院回到教室,顾不上休病假,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如今,李修雄教过的学生逾百人了,有些早已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如今又成了李修雄的学生。李修雄说,村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他的学生。在苗寨的乡亲们眼中,李老师就是他们最亲最爱的人。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
一腔热血 退休后还想在这里教书
近年来,当地有关部门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鼓励村民们发展种养业致富,可许多村民因不太识字,在技术方面跟不上,所以经常拿一些书籍来问李修雄,李修雄都会耐心解答。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李修雄还在村里办起了成人扫盲班、家长学习班,闲暇时组织村民读书看报、学习普通话、学习科学技术。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决当地的交通、照明等问题。
“李老师教过我丈夫和我的2个孩子,他还教我们怎样种橡胶,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在外面打工时好多了。”村民邓蓝梅说,她的普通话还是跟孩子学的,而孩子的普通话是跟李老师学的。
一年级学生陈奕霜也告诉记者,“李老师很好,上课很认真,很和蔼,放学后还留我和弟弟在学校吃饭。”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生们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年李修雄的学生参加中心校区的科目竞赛,也都取得了好成绩。还有几个学生考上大学,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也许在常人看来,这些成绩微不足道,但对于偏远少数民族村庄来说,这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人生路漫漫,最快乐是人民教师。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今年54岁,还有6年就退休了。这里的孩子需要老师,我会教到60岁,如果到时还需要我,我的身体也允许,我会坚持一直教下去。”谈及将来,李修雄这样对记者说。如今,山里的孩子离不开他,山里的群众离不开他,山里的苗寨也离不开他,那就是他的家,他已经成为当中的一员……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