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万宁龙保小学校长刘运荣:一条残腿坚守讲台34年(5图)

发布时间:2017-05-30 20:2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6-11-02 15:52:25 | 查看:1937次

  刘运荣(前二排左五)生前与学生的合影(南海网 记者高鹏/摄) 

  小时候,命运给他开了个玩笑,突如其来的小儿麻痹症让他左腿萎缩,不能正常行走;1980年高中毕业那年,他一瘸一拐地走进龙保小学的教室,成为一名老师;1998年,他担任龙保小学小学校长,他依然讲课,依然瘸着腿在校园巡逻。 

  他见不得学生辍学,于是面对交不起学费的家长,他来担保,哪怕是自己垫钱,他也要让学生读书;他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海口,他没有一张生活照,只有和小学毕业生的合影;他当了几十年的校长,几十年的积蓄却连一套经济适用房的首付都付不起;他在病重弥留之际,心里牵挂的还是学生、学校,梦话里都念叨着让学生好好学习。

  他就是万宁市东澳镇龙保小学校长刘运荣,这辈子,他用一副不完美的身躯诠释了一份沉甸甸的教育坚守。

  一条残腿 站稳三尺讲台

  1959年,刘运荣出生在万宁市东澳镇的新村村,不久他患了小儿麻痹症,致使左腿萎缩,他不能像健康的孩子一样奔跑、玩耍。“不能尽情地玩,却促使他把心思都花在学习上。知识给他的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刘运荣生前的好友、与他小学中学均为同学的崔林山说,这是促使刘运荣萌生教书育人梦想的动因之一。 

  龙保小学位于龙保、新村两村之间,村里小孩大多在这里接受最初的启蒙。作为自己的老家,刘运荣觉得教起乡亲们的孩子会感觉更亲切些。1980年秋季,高中刚毕业的刘运荣在孩子们异样的眼光中一瘸一拐走进教室。 

  一个瘸腿的人选择了需要站着的职业,刘运荣在这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34年,讲课时从来不坐。 

  “刘校长上课时,我们这些同学都会搬张木凳子放在讲台上,让他坐着上课,但他每次都是笑笑,坚持站着讲课。当时我们还小,不知道刘校长坚持得辛苦,现在想来,刘校长太不容易了!”龙保小学2002届毕业生王业豪回忆起刘运荣讲课的场景,眼泪不住往下滴。 

  刘运荣教的科目是数学,较为抽象的数学题目和知识点,单靠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板书展现。刘运荣深知这一点,他在黑板上写板书时,左腿往左伸,右腿撑着身体,形成稍显夸张的“稍息”姿势。板书写好,知识点讲解完后,刘运荣顺手就用手把板书擦掉,再写下一份板书,粉笔灰就落在他的身上,尤其是右腿。 

  “之前我埋怨过老刘几次,说他老是把右腿裤子弄得都是粉笔灰,最后很难洗干净。”刘运荣妻子容阿郎说,直到有一次她看到刘运荣上课的情景,她理解了他。 

  王业豪还记得,有一天,刘运荣上完课后,刚走到教室门口时,整个人都摔倒在地。同学们赶紧跑过去扶,刘运荣好不容易站了起来,摆摆手说:没事,就是站得久了,脚没力。 

  “许多动作我们做起来一点都不难,但对刘运荣来说非常吃力,而且一直做了几十年!”崔林山说。

 

刘运荣(前二排左六)生前与学生的合影(南海网 记者高鹏/摄)

  一份责任 不能让学生辍学

  龙保村、新村村位于东澳镇的海边,这里的村民主要以出海捕鱼为生。几十年前,上小学还需要交学费,每个学生每个学期学杂费100多元,这对于许多家庭是个不小的负担。

  因为贫穷,在龙保小学就读的学生经常有辍学的可能。刘运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如果不是刘校长,我们三兄弟可能连小学都读不完,我现在也找不到正经的工作。”王业豪说,他在家中排行老二,有一年快要开学的时候,他听到父母在谈论家里没钱了,该怎么办时。“我当时听到,隐约觉得自己不能上学了,心里很难受,就跑到学校里坐着。”王业豪抬起头,思绪回到了那个下午。

  王业豪跑回学校的树底下坐着,捡起地上的枇杷叶无助地挥着。刘运荣看到了,他一瘸一拐地走了过来。“小豪,你在做什么,还不回家。”“校长,我家没钱了,上不了学了。”刘运荣听完后,摸着王业豪的头收,“我明天去找你爸妈,你先回家。”第二天,刘运荣走到了王业豪家中,跟王业豪家长说,“孩子们都想读书,一定要让他们读书。我来做担保,学费可以先欠着,先让三个孩子上学,等赚到了钱再补上。” 

  就这样,王业豪和哥哥、弟弟都没有辍学,王业豪考上万宁第二中学,目前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刘校长就像父亲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 

  1997年9月开学后,刘运荣发现他所教的六年级女孩王霞不见了。他马上想到,王霞家一共有5个小孩都在龙保小学读书,王霞辍学一定是因为家长没有钱交学费了。 

  他立刻上门找到了孩子的家长王光雄。王光雄说,王霞是老大又是女孩,还是把上学的机会留给弟弟妹妹吧,再说女孩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在家干活。 

  刘运荣听后很生气,“女孩男孩都一样,不能偏心委屈了任何一个,现在就回家干活将来能做什么?你这是对她人生的不负责任!” 

  王光雄回忆道,“我当时有点动摇,但也没答应。结果刘校长没多久又跑到我家,这次他直直地看我说,是钱的问题吧?你不要担心,我给你垫着!”说到这,王光雄有点哽咽。也就是这一次家访,改变了王霞的命运,此后她考上了海南省卫生学校,得以留在海口,在海南省中医院工作。 

  “刘校长是个好人啊!连续几年,我们家5个小孩的学费都是他先垫上的。而且不光是我们家,村里很多人家的孩子都因为他才能继续读书。”王光雄说,“自从他当了校长以后,村里辍学的孩子们就少了很多……”

刘运荣生前获得的部分荣誉证书(南海网 记者高鹏/摄)

  一片丹心 坚守乡村小学

  在容阿郎眼中,丈夫有点“傻”,在大儿子刘名文眼中,父亲有点“固执”。

  2007年,东澳镇对全镇小学进行撤并。容阿郎、刘名文都劝刘运荣,可以申请往镇上调动,让生活更便利些,或者凭残疾人的身份提前退休。此后他确实有两次调动的机会,但都被刘运荣一口回绝。 

  “我觉得父亲太不容易,经常劝他,反而把关系搞得有点僵。”刘名文说。 

  只有经常跟刘运荣推心置腹的崔林山知道,刘运荣是不会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学校,两村的乡亲们都信任他,才会把孩子送来读书。“他跟我说过,他在龙保小学待了快20年,这感情是放不下了,他要在这教到教不动了为止。” 

  刘运荣一家5口人蜗居在龙保小学校内20多平方米的教师宿舍里,刘运荣每天清晨天不亮就起床,把整个校园巡查一遍,打开校门,等待学生来早读。傍晚放学后,他再把校园巡查一遍,锁上校门,晚上睡觉前还要再巡一遍。如果夜晚有什么动静,刘运荣总是能马上醒来,一瘸一拐地走出宿舍门去查看。 

  崔经清是1999年进入龙保小学当代课教师,刚见到刘运荣时,崔经清有点疑问。“残疾的校长能不能管好学校,能不能教好学生?” 

  崔经清的疑问在接下来的工作、生活中被很快打消了。“刘校长腿不好,但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起床,然后把学校巡查一遍。在学生早读时,刘校长同样把每个班级都要巡一遍,如果看到哪个学生没有朗读,他就会走进班里,教育学生要朗读。一楼的教室还好巡,二楼就很难走上去,但刘校长同样抓紧扶手,一步一步挪上二楼,看看学生早读的情况。”崔经清说。 

  在与刘运荣三年的共事中,崔经清看到了担当,看到了责任。开学前,刘运荣总是无偿为交不起学杂费的学生家长做“担保”,只为学生不辍学;早读时,刘运荣总是坚持费力巡查,只是为了学生要认真大声朗读……“刘校长是一位真正以校为家,爱生如子的好校长。” 

  2013年,刘运荣看着已经长大成人的两个儿子,为了他们成家考虑,他决定在镇上买套2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此时他才发现作为一个父亲的窘境:他30多年的积蓄连首付都付不起。最终,还是已经嫁到上海的大女儿的婆家掏了6万元当首付,他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还款期长达10年。 

  房子买好了,却没有钱装修。“老刘当时跟我们说,虽然房子买了,但哪有钱装修啊!”崔林山说,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刘运荣花了4万元把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 

  南海网记者在刘运荣家中看到,除了三张木床、几张木椅、电视机等家电,再没有其他的装饰。“前年底房子才装修好,但老刘还是住在学校里,他说,如果学校里有什么事,我这个当校长的不知道,这叫什么话。再说了,我也不放心学校里的孩子们。”容阿郎眼眶红了。

2014年春节,刘玉荣和妻子、孩子的合照(南海网 记者高鹏/摄) 

  一种坚持 病重仍让妻子背着上课

  虽然房子装修好了,但刘运荣还是习惯每个星期一至星期五住在学校宿舍里,每天早起开校门、晚上看着学生晚修。正是因为放不下学生、放不下学校,刘运荣尽管发现自己身体有了问题,但他来不及在意。

  “去年10月份,父亲跟我说,他最近坐着、睡着都感觉很累,感冒多了,而且腿疼。当时我要带着父亲去医院看看,但他总是说,这是老毛病了,而且刚开学不久,学校事情多,他是一校之长,不能不在。”说到这,刘名文的眼眶红了。 

  依然故我的刘运荣日复一日地上课。“他疼得走不了路的时候,我就背他去教室,他坐着讲课。他在口袋里放了一瓶风油精,痛了就抹一抹。实在顶不住了,就趁中午的时间去医院打止痛针,下午又回来上课。晚上疼得不行了,他就用力捏着腿。”回忆起这段日子,容阿郎涕泣涟涟。 

  龙保小学语文教师陈燕雅依然记得2014年年底的一幕幕,很多时候都是刘运荣的妻子把他从宿舍背去教室,上完课后,他再自己挪着走回办公室。

  捱着近两个月后,刘运荣终于同意作检查,还特意等周五上完课后,周六再去。12月27日,容阿郎和刘名文陪他去万宁市人民医院检查,发现他白血细胞偏高;当天中午转到三亚一家医院,在这家医院建议下当天晚上又转到省人民医院,最终确诊得了白血病。这一过程,母子两人都没敢把病情透露给他。 

  躺在病床上的刘运荣一直都说,自己这是老毛病了,学校里的事情多,不要住院。而且经常往学校打电话,让老师们注意照顾学生、学校的围墙有没有修好。甚至晚上睡着了,梦话里都念叨着学校和学生。 

  12月31日,刘运荣得知了自己的病情,他没有激动、没有大哭,只是平静地说,既然时间可能不多了,明天就出院,回学校把工作安排一下。 

  2015年1月1日,刘运荣的病情突然加剧明显恶化,直至凌晨去世……“父亲本来和我们说好,今年6月暑假的时候,我们一家一起去上海,到姐姐那去玩的。但现在去不了了……”刘名文哭着说。 

  噩耗传来,送刘运荣最后一程的有6艘渔船,26个花圈,还有2000多位乡亲,这是非同一般的“礼遇”。按照当地渔船送葬的传统,两艘船就够了;龙保村和新村的群众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规模如此壮观的葬礼。 

刘玉荣妻子看着照片悲痛不已(南海网 记者高鹏/摄)

  那一天,6户渔民主动把渔船献出来,经过1.5公里长的水道,把他的骨灰从家里送到山上。2000多位村民,还有从外地赶过来的曾经的学生,都前来送他最后一程,山上山下泪花纷飞,哀思无尽。 

  “虽然刘校长走了,但我们总觉得他还在身边,因为学校现在的很多工作都是按照刘校长的原则去做。我们一定会像他一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孩子,把学校当家一样看好。”陈燕雅说。 

  在龙保小学的校园里有3棵在1993年种下的枇杷树,枇杷树现在已经长大,它茂盛的枝叶就像刘运荣的情怀、精神,深深在学校里扎根,看护着这里的孩子们。(南海网记者 高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