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4-19 14:28 | 来源:普加聊斋 2008-12-4 14:07 | 查看:2963次
■推荐理由
全国劳模、冀州市75岁的吴殿华老医生再次走入公众视野,是缘于他在汶川大地震中的豪情付出。作为全国第一支到达灾区的外省医疗救援队,他们奋战19个昼夜,救治伤员184名。从灾区归来,他又把3名重伤员接到身边进行康复治疗。其实40多年前,大爱仁心的吴殿华就曾是闻名全国的“红色医生”,为了救治患者,他曾执意在自己身上取骨5块、割皮8块。
■人物回访
24小时不关机
“现在医院的病人更多了,好多都是慕名而来。”经常在脖子上挂着听诊器的吴殿华,每天都很忙碌。除了头发稀疏外,看他的精神头儿,很少有人能看出这是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我光从医就有61年了。”从吴老的语气里,让人很容易就察觉到,他是多么喜欢他的事业。
(中国好人网配图)
吴殿华出生在一个医务世家,14岁开始随伯父在冀州行医。1949年8月被分配到冀县(今冀州市)医院。长期以来,他在做好医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医术,先后取得12项科研成果,创40项国内外医疗先进技术,有50多篇论文在全国或省级杂志上发表,他撰写的《心脏骤停的抢救》一文已载入世界优秀论文选。他先后13次被评为全国和省级劳动模范,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国际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优秀医学专家”。
如今的吴殿华有个习惯,手机不离手,而且24小时不关机,原因是他怕有病人和他联系不上。身边有同事曾问过他,“都这把年纪了,干吗把自己搞得这么紧张?”吴殿华解释,对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分一秒也耽误不起啊。救死扶伤,这就是一个有着50多年从医生涯的老医生的信条。也正因此,20多岁时他就有了闻名全国的“红色医生”的美誉。
■事迹回放
曾经“取骨割皮”给患者
上世纪60年代初,冀州董庄的女红旗手刘孟恋在劳动中意外受伤。年仅20岁的她不仅失去了右手,半截胳膊的皮肤也被勒掉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治疗这样的重伤风险很大。当时冀州县医院党组将任务交给了外科主任吴殿华。根据情况,要想保住胳膊,唯一的办法就是植皮。刘孟恋自己已体弱难撑。割谁的皮肤呢?这时吴殿华毅然站了出来,当时没有设备只能用刀子代替起皮机,他割下自己大腿的8块皮肤为病人做了移植。
当年冀州南良公社的社员孔秀玲,因膝关节结核病住院。经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关节的坏死骨却仍在恶化,患者还有生命危险。如何彻底治愈这个病人?吴殿华查阅了大量资料,确定的治疗方案是施行病灶清除和植骨固定手术,可取谁的鲜骨呢?取病人自己或家属的鲜骨?不能,因为她只有一个患精神病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想及此,吴殿华决定自己献骨。于是,大小5块鲜骨从吴殿华右侧髌骨上取下,然后一块一块地移植到孔秀玲身上。
75岁高龄的赴川志愿者
一切为患者着想,是吴殿华多年不变的行医准则,他为了患者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吴殿华曾参加了上世纪60年代的邢台大地震和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的救援工作,而且还担任了赴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队长,在危险重重的灾区全力抢救受伤群众。1960年,吴殿华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75岁的吴殿华当即组织一支医疗小分队自费赶赴灾区进行支援。半月的时间里,他们总共救治了184名病人。吴殿华是我省进川救灾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他所带领的医疗队是奔赴四川灾区的首个外省民间医疗队。从灾区归来,吴殿华又把3名重伤员接到身边进行康复治疗。10月8日上午,吴殿华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并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报道影响
除了汶川大地震中的豪情付出,吴殿华40年前为患者在自己身上割皮献骨的“红色事迹”经本报独家披露后,全国数十家媒体纷纷转载报道。10月8日,吴殿华走进人民大会堂,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