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15 12:56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9-01 15:54 | 查看:965次
漳河新区漳河镇关庙村3组农民严富荣,今年56岁。因21岁时的一句"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家穷,就一起过吧。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的承诺,三十多年如一日义养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严克秀李敬葵夫妇。他的义举,受到了人们的赞扬。
"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家穷,就一起过吧。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严富荣原籍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义养的严克秀、李敬葵夫妇,尽管和他同姓同村,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他们没有儿女,李敬葵先天残疾,大部分时间只能坐在椅子里。为了老有所依,夫妇俩先后收养过12个子女,有的还签了协议,但一起生活了没多久又都离开了。离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家里太穷,二是李敬葵脾气坏。年少的严富荣看到两位老人孱弱孤苦,便时常帮他们干点农活和家务。1979年,58岁的严克秀夫妇认为严富荣人好心善,就恳求和他一起过日子。那时严富荣21岁,尚未成家,在家排行老大,尽管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妹妹,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他在操持做主。他觉得两位老人无依无靠实在可怜,就答应了下来:"只要你们不嫌弃我们家穷,就一起过吧。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正是这简单质朴的承诺,严富荣开始了漫长的义养。
"承诺大于天,做人要讲信用,我既然养了他们,又怎么能丢下他们呢?"
1985年,已经结婚有了两个孩子的严富荣,决定带着全家离开老家,搬迁到条件较好的漳河镇关庙村3组居住。64岁的严克秀夫妇一听说严富荣要离开,便说:"我们这辈子就认定你了,你到哪里,我们就跟你到哪里,哪怕是讨米要饭。"
因为买下的房子只有三间,且又破又小,严富荣把54岁尚能自理的父母暂时留在了老家,带着妻子、两个女儿和年迈的严克秀夫妇来到了荆门,定居在漳河镇关庙村3组。
为了早日改善条件让父母也来到自己的身边,严富荣十分勤劳,除了经营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农闲时经常外出打工。他帮别人种过木耳、香菇,参加过农村电网改造,在石料厂炸过石头。1991年等他终于修建了新房之后,老家的父亲却去世了。
父亲的去世是严富荣心中永远的痛。他说如果父母早点跟随自己,父亲绝对不会这么早就离开。很多人都怪他不该养严克秀夫妇,但他并不后悔,他说:"承诺大于天,做人要讲信用,我既然养了他们,又怎么能丢下他们呢?"
三十多年来,严富荣对待两位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在严克秀生病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一趟趟跑医院求医问药,直到老人2007年去世。邻居说,只要老人想吃啥,他都想方设法去买,日子再苦,他从不苦两位老人。
"老人家孤苦伶仃,我们就是她唯一的亲人了……"
李敬葵老人的坏脾气在大山里家喻户晓。严富荣当初答应给严克秀夫妇养老的时候,村里人都为他担心。严富荣总是说:"既然进到刺架,就不要怕刺扎。"
初到荆门时,由于要攒钱建新房,他们甘受清贫,把多余的粮食和菜籽卖掉变钱。有次收工后严富荣走在前面,妻子走在后面,快到门口时,严富荣突然听到李敬葵正对老伴说,哪些菜是富荣喜欢吃的,少放点油,哪些菜是他们自己喜欢吃的就多放点油。听到这话严富荣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他担心妻子听到了急眼,立即折转身故意大声咳嗽,待老人们噤声后他们才一道进屋。随后,他把每年换两三百斤菜籽油改成换五六百斤菜籽油,以保证老人们油水充足。至今,他都没和妻子提起这事,也没和老人捅破这事。他认为自己既然决定养他们,就要受得老人的坏脾气甚至是坏心眼。他说:"如果我也受不得,这辈子他们就真的无依无靠了。再说,也不全怪他们,只怪那时我太穷。"
严富荣的父亲去世后,他立即把母亲接到了身边。他的母亲因为父亲一事,有时也会不由自主迁怒于李敬葵,两位老人之间也会有口角。但每次严富荣都批评自己的母亲,尽量安抚李敬葵。他和母亲开玩笑说:"谁让您是我妈呢,您生了我也就得受得我呀!"
由于李敬葵老人个性要强,又把严富荣当做自己的唯一依靠,有时甚至在他母亲和妻子间挑拨是非。有一次年幼的女儿听不下去和李敬葵吵架,严富荣二话没说就先教育自己闺女。并告诉家人:"老人家孤苦伶仃,我们就是她唯一的亲人了,既然答应养老,就要好好相处不要斤斤计较。"严富荣的大度和包容,深深感化了孤寡的老人和自己的家人,他们终于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在严富荣家的饭桌上,至今还保持着相互夹菜的习惯。他的母亲会给李敬葵老人夹菜,李敬葵老人会给他夹菜,而他的妻子则会给两位老人夹菜,一家人和和融融。
如今,李敬葵老人93岁,严母85岁,严富荣自己也56岁了。由于长久劳作,严富荣患上了腰椎病,他仍然辛劳地操持着这个家庭,他最大的心愿是能让两位老人安度晚年,并能为她们做百岁大寿。 (何忠华 刘浪)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