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5-03 11:4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5月03日 05 版 | 查看:791次
徐晓冬(中国好人网左浩仁配图)
徐晓冬不到10秒KO雷公太极创始人的视频,这几天火爆了网络。号称是MMA(综合格斗)狂人的徐晓冬打出了为中国传统武术“去伪存真”的旗号,甚至准备在15天内挑战中国武术的各大掌门。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毫无疑问的是,徐晓冬把自己炒火了,而中国传统武术继2012年的“闫芳隔空打人”事件之后,又一次遭到羞辱。
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武术界人士,得到的共识是,中国武术自身存在的问题给了外界炒作的机会,要避免这样的炒作,还中国武术一个良性、积极的外部发展空间,最关键是还是中国武术自身的激浊扬清。
首先,对于中国传统武术能不能打的问题,毋庸置疑,作为技击项目的武术,一定能打。但是,武术的技击属性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弱化。这其中有很多历史的原因,比如新中国成立之后,武术曾被视为是封建社会的糟粕受到打压;技击的武术,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因而不被推崇;加之传统武术存在与发扬的一些外部环境逐渐消失,如家族部落、乡社村寨抵御外敌的需要(这也是全国各地有那么多的武术之乡形成的重要原因)、地方维护治安的需要、个人自保防身的需要等因素的不断弱化或不复存在,武术的技击属性不断衰减。与此同时,武术的养生、健身属性又在不断强化,以至于传统武术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如今习武、练武之人主要是老年人,但历史上,习武的中坚力量却是中青年。
其次,中国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在文学、影视作品中被过分夸大,对公众的误导严重。不可否认,武侠小说、功夫影片为宣传、推广武术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把传统武术推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被“神化”的武术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反倒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武术真正的技击能力到底如何?
第三,被“神化”的中国传统武术对于公众来说充满神秘感,但在中国传统武术界内部,却有一股力量希望强化这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的存在,给传统武术界的某些所谓名家大师提供了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坑蒙拐骗的赚钱机会,但这些伎俩无法经受真理的检验,就像几年前所谓的中医养生大师张悟本的骗局被拆穿、“最强太极推手”闫芳的“隔空打人”视频遭到舆论的唾弃一样,最终受到伤害的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的形象。
第四,武术的技击能力并不凌驾于其他技击项目之上。就像柔道与拳击的击打能力没有可比性、摔跤与跆拳道也没法分个谁弱谁强一样,技击项目各有特点,原本就不存在哪个技击项目一定是最强的说法。传统武术作为技击项目的一种,同样与其他技击项目是平等的关系。一名MMA格斗狂人KO一名所谓的武术名家,只能说明是两个人之间的胜负,而无法以此证明两个运动项目的高低。当然,如何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武术的技击能力也摆在了国人眼前。
第五,武术是中国人血性延续的重要载体,传承与发扬武术的最重要价值是让更多国人清楚地认识武术、喜爱武术和学习武术。武术是中国国粹,集合了几千年中国人在修身(武德)、养性(哲学)、功法(技击)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总结,是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性的技击项目。
如今,当外来的技击项目大举进入中国,同时中国青少年一代体质状况的持续下滑已经到了堪忧的地步时,武术对于唤醒中国人灵魂深处的血性具有天然的文化感召力,但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第六,屡屡发生的羞辱事件,已把中国传统武术逼到了退无可退、改革迫在眉睫的悬崖边。消除神秘感,以现代体育模式构建透明、公正、标准化的项目发展体系,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当务之急。中国传统武术的未来,既不能寄托于以“入奥”为导向、强调竞技性的竞技武术,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自生自灭、一盘散沙的现有传统武术格局。中国传统武术,需要在保持门派林立、百家争鸣、项目发展多样性的同时,提炼出项目精髓和文化共性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基本章法、准则,在此基础之上,以现代、科学的教育方式,把传统武术与青少年的人格、品德、体质和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标准化、协会化的运动项目发展方式,搭建传统武术进行技击属性恢复和发掘、师资培训、赛事体系的平台,让传统武术这一中国国粹,真正具备一国之粹的发展条件和环境。
本报北京5月2日电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慈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