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23 10:33 |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4-20 10版 | 查看:528次
吴 丹
职业刷客和刷单产业链的出现,不仅扰乱了消费者对商品的正常判断,还毁掉了行业的信任基础,或将触犯法律
除了银行、保险、国债、网贷等金融投资平台外,还有什么“新兴理财渠道”?有个所谓的答案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网约车平台”,靠刷单司机竟能赚得盆满钵满。
据媒体报道,只需要两部手机,分别注册司机端和乘客端,甚至不需要有车,就能通过返利获得高达47%的收益。“司机”小张加入“之道出行”的刷单群,通过交互扮演乘客的方式进行刷单,短短4个月就赚了约20万元。目前,该平台的刷单事件还在发酵,警方已介入调查。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来临,类似的刷单行为越来越多,甚至滋生出了职业刷客和刷单产业链。生活中的刷单,根据目的不同,基本可分为刷声誉和“薅羊毛”两类。
刷声誉,刷的是自己的好评,或是刷别人的差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网购时,明明卖家所售商品质量平平,却拥有超高好评和惊人的月销量,这华丽丽的业绩,十有八九是刷单的“杰作”。此外,有些恶意买家做起了职业差评师,专门以给差评为手段索要卖家钱财。
“薅羊毛”,指的就是类似“司机”小张这种靠刷单来牟利的行为,为了获取商家提供的补贴或奖励,想着法子来虚构交易订单。刷出来的业绩真真假假,却能获得实实在在的返利。
小利当甜头,吃亏在后头。职业刷客和刷单产业链的出现,不仅扰乱消费者对商品的正常判断,毁掉了行业的信任基础,且存在着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刷单人或将触犯法律。就拿网店刷业绩来说,严重的就可能构成虚假广告罪,职业差评师则可能会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组建QQ群、微信群专门教授刷单方法,或会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
对于刷单这种失信行为,各方都应明察秋毫:消费者对刷单行为应坚决予以举报,监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第三方平台也应从技术、规则完善等方面配合执法。要知道,泡沫终将破灭,刷单给整个行业带来的信任危机不可原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