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9 16:28 | 来源:美德山东网 2014-07-21 | 查看:2153次
张建开车前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自己的红丝带
美丽的红丝带
——齐河县第三汽车运输公司驾驶员张建事迹材料
舍己救人,千里之外救人获赞
4月11日上午,齐河县委宣传部办公室意外收到一份来自呼和浩特的邮包,寄件人叫刘军。里面有他写的感谢信:感谢齐河的哥张建在呼市挺身而出,救了他的儿子。随信寄来的,还有一面“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锦旗。
事情发生在3月26日,张建带妻子去呼市看望同学。下午一点,二人下车后在呼市赛罕区一个小路口等红灯。周围还有十多个人,其中就有刘军父子。那天刘军是带着儿子去内蒙古医院看病。突然他的手机响了,刘军撇开孩子,转过身去接手机。小男孩自己玩起小篮球。
一不小心,篮球脱手往前滚去,越过红线。男孩见状低头跑去追球。这时,一辆红色轿车疾驰过来,车跟孩子越来越近,周围人都惊呆了。危急时刻,张建一个箭步蹿出,冲到轿车正前,将孩子往前推出。然后,他又一把拉住孩子抱进怀里,扑向车子另一面。
轿车疾驰而去,孩子安然无恙,张建的胳膊却被车子刮伤。只见车子,看不到了丈夫,张建的妻子当时就吓哭了。据张建事后回忆,当时倘若轿车不踩下刹车,估计他会被撞出很远。
“谢谢,谢谢,谢谢!”当张建把孩子抱到刘军面前时,他竟不知说什么好。平静几分钟后,刘军掏出2000元钱塞给张建,并执意要请他回家吃饭,张建坚决回绝。他说救孩子应该做,这不算什么。周围人听出张建操的是山东口音,都纷纷伸出大拇指。
“大哥,您给我留个家庭住址吧,我过几天带着家人去看你。”张建拒绝。“大哥,要不你跟嫂子去我家,认认我的大门。”张建拒绝。“兄弟,别太放心上,不但我,俺们齐河人谁看到这事都会豁出命去救孩子。”张建说。
最后,刘军央求张建:“您给我张名片吧,将来哪天我万一走到齐河,遇到什么事,还要找你帮忙。”无奈之下,张建把一张印有电话和单位的名片递给他。匆匆告别后,刘军念念不忘,才想通过宣传部门表达谢意。在感谢信中说:“齐河人仗义,感谢齐河人民的大爱之举!”
爱心奉献,三年免费接送3000人
在齐河当地,张建是一个做好事的“老典型”,是家喻户晓的“好的哥”。他的出租车右侧后视镜座上,飘系着一条长长的红丝带,县城里许多上了老年人、残疾人都认得这条红丝带,亲切地称为“我们的爱心车”,因为坐上这辆车,就像坐上私家车,的哥不但不收车费,还虚寒问暖,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张建开出租车三年来,免费接送的老人、孕妇、残疾人已超过3000人,免收的费用近三万元。
张建每天乐此不疲地义务接送老年人、残疾人,背后却是自己的家境依然贫困。在他的家乡赵官镇崔桥庄,别人家都住上了宽敞明亮新楼房,而他们一家五口仍然居住在结婚时翻盖的五间低窄的平房内。三年前,张建来县城第三汽车运输公司当了一名驾驶员。由于没有自己的车,每个月他首先要挣出2300多元的租车费,然后再挣才是自己的,每天他都要比别人早起、比别人晚归。
跑出租的时间长了,经常看到老年人、残疾人打车被拒载,张建见了总是很生气,每遇到这种情况,他就加大油门跑过去,把老人或残疾人送回家。张建说:“一天下来,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自己难,但是看到上了车的老年人,颤颤巍巍的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哆哆嗦嗦地点数10块、8块的零钱时,我就想起老家年迈的父母,我不忍心要他们的钱。对残疾人来说,挣个3块5块的钱可能不容易,但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少休息一会儿,多跑两圈就有了,所以帮助他们也不是难事。”
为了让残疾人、老年人记住他的车,他就在车的右后视镜座上系了一条红丝带。坐车的人多了,口口相传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老年人、残疾人看到“红丝带出租车”就会招手,张建就马上把车停下来,尽快地把他们送到目的地。有一回,在县城的阳光广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上车就问去禹城梁家多少钱,张建说:“看你这么大年纪了,不要钱。”到了禹城梁家,那位老人拿出四张5元的旧版人民币要付钱,张建说什么也不收,说:“留着钱,你自己买点好东西吃吧。”一句话说的老人眼中含泪,紧紧拉着张建的手说:“不瞒你说,俺儿和媳妇的车比你的好,但是他们都做不到你这样。孩子,以后开车来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家。”
张建的爱心,很多的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关爱老人、残疾人的道路上,向张建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每年高考前夕,公司都组织高考爱心车队,每年张建总是带头报名,在他的带动下,爱心车队很快组建完成。看到张建的事迹,出租车的主人也主动为他减免了一部分租车费。
张建总说:“我就是一个开车的,能力有限,不能像一些大老板那样一捐就是几万、几十万,我只能力所能及的做点好事,帮助一些人,献点爱心。正像一首歌里唱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就变得非常温暖。”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