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9 15:16 | 来源:孝感晚报 2017-04-10 04版 | 查看:1935次
——记孝南区西河镇卫生院老中医晏春安
记者闵丽萍 通讯员陆新刚 杨裕光
晏春安正在看X光片。
晏春安为病人抓药。
一位退休老医生,放弃安逸闲静的晚年生活,打消开设私人诊所的念头,在乡亲们的期盼下,毅然回到故里,为乡邻把脉问诊,袪病除痛。
年近八旬,他毅然接手西河镇卫生院国医堂发展的重任,将祖传中医毫不吝啬地传承给中青年医生,造福更多病人。这位与时光赛跑,深受百里十乡群众尊敬的老人,就是孝南区西河镇卫生院老中医晏春安。
名医归来 他带活一家医院
晏春安,1940年出生于西河镇道店村的一个医生世家。清朝末年,他的祖父开了家药铺,取名“保寿堂”。后来,晏春安父辈三人均子承父业,晏家成为享誉一方的中医郎中。
在药铺长大的他,从小跟药方打交道,爷爷的潜移默化,父辈的耳濡目染,让晏春安从孩童时代,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学习中医。15岁那年,被点名派到原孝感地区卫校深造。自幼勤奋好学的他毕业后回到家乡,从此走上了为当地百姓治病疗伤的从医路。
通过多年历练,他学啥懂啥,治啥精啥,中医、儿科、内科、妇科,名气越来越大,先后到孝南区西河镇、杨店镇、孝昌县邹岗镇等地担任卫生所所长、西河卫生院院长、邹岗卫生院支部书记。晏春安有4个子女,在他的影响下,儿子、儿媳中有4人继承了他的衣钵,这个医疗大家庭,五代中有15人从医。
本世纪初,由于医疗体制转型,西河镇卫生院陷入困境,医院干部职工工资发不出,医疗设备简陋无钱升级,病人不愿来,一个20多人的单位,全年业务量才20多万元,人心涣散。
“如果医院办不下去,受损的不仅是院内医务工作者,全镇3万百姓的看病也会受影响!”2003年,当时的院长刘新华找到刚从邹岗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休下来的晏春安:“您曾是我们的老院长,不能看着西河卫生院就这么倒了啊!”
是啊,西河卫生院一路走来,也曾凝聚着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准备回老家开诊所的晏春安,毅然放弃了这个想法,第二年春便来到西河卫生院,继续发挥余热。
“老院长的知名度,引来了黄陂、孝昌以及西河周边乡镇的病人,该院重新焕发了生机,2004年业务量达到40多万元,2005年80多万元,2016年达500多万元,增长20多倍。”现任院长谢志强说。
妙手回春 他普惠一方乡邻
“晏医生,感谢您给我家带来的幸福,祝您新年快乐,健康长寿!”每年正月初一,李芬(化名)都会用短信给晏春安拜年。李芬是孝昌县周巷镇人,结婚多年不孕,在武汉、孝感多家医院诊治未能如愿。慕名来到西河镇卫生院,晏春安用祖传办法给她开中草药调理气血,半年之后,李芬终于成功受孕,先后生下一儿一女,全家人每天高兴得合不拢嘴。
晏春安不断学习,力求精益求精。对重病患者,他虽然不能起死回生,但还是力所能及地减轻患者痛苦,延续生命。
陈红兵是孝南区朋兴乡人,岳父患白血病,送到武汉同济医院治疗。因为已到晚期,教授预测只有一个多月的生存期,鉴于治疗意义不大,建议病人回家静养。陈红兵向老同学谢志强征求意见,被推荐找晏春安看中医。晏医生建议用中草药调理的方案,既减轻了患者痛苦,又降低了费用,病人生存期延长了2年多时间。
晏春安精湛的医术,在西河周边地区得到了众多患者的赞誉,他平均每天接诊40多人,每年达1.5万人次。不仅如此,连上级医院同行对他也是由衷敬重。
杏林春暖 他奉献一腔爱心
长年从医,晏春安深有体会,有的病人脾气烦燥,心情压抑,对这些“心病”患者,他注重从心理上来治疗。
患者张红艳述说自己爱出汗、心慌、失眠,在城区多家医院诊治,钱花了不少,症状却一点也没有减轻。晏医生分析,病人患的是更年期综合症。他同病人聊天,从家里讲到家外,从种田讲到打工,只要病人感兴趣的,都陪她聊,最后开了10余元的中草药,承诺药到病除。
一个多月后,张红艳来到医院,问晏医生用的什么神奇药,10块钱就治好了自己的病。“其实根本不需要吃药,但如果我不开药,你就会生疑,不利于身体恢复,所以就简单开了点‘心药’”。
西河镇白龙村乡村医生杨希平说,找晏医生治疗,不需要开药,只要讲半个小时话,患者的病就好了一半。
小处方,大医德,这是晏春安的原则。这些年来,晏医生总是力求用最少的药、最便宜的药,治最大的病。每每患者露出疑惑的眼光,他总是宽慰病人:“我是看病的医生,不是做生意的商人。”
农村有赶早集的习惯,为了方便病人,晏春安每天提前1个小时上班,不到7点就开始接诊。多年在西河从医,绝大多数患者的名字、住址及其病史,他了如指掌。病人钱不够时,他时常会垫付药费;患者治病错过吃饭时间,他还会自己出钱到食堂买盒饭给病人。
技艺传承 他树起一块丰碑
医生不是神,他可以把病人照顾好,但对自己一点也不关心。由于长时间坐诊,晏春安也患了一身病:前列腺炎、痔疮、高血压等。他先后做了2次手术,现在每天还要吃高血压药,但仍坚持每天接诊。
孩子们都劝晏春安:“儿女们条件都不差,您这么大岁数,该回家享享清福了”。每每这个时候,晏春安都会说:“病人们需要我,我也离不开医院,如果回家,只会老得更快,病得更多。”
医院同事也心疼老院长,为了减轻他的门诊负荷,去年将他的诊室从1楼调到4楼“藏起来”。尽管如此,患者仍是慕名而来,上楼找晏医生看病。
岁月不饶人,如何将祖传中医传承给中青年医生?去年,晏春安牵头开设国医堂,带领院内的多名中青年医生开展针炙、康复理疗、药蒸、拔火罐等中医治疗。经过近年来的共同努力,医院业务量逐年攀升,病人越来越多,西河镇国医堂被省卫计委评为湖北省示范国医堂,随州、黄冈等地还组团前来考察取经。
“我家世代从医,自小父辈就教育我,作为一位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医术,更要有良好的医德,要始终站在为病人服务的角度,把救死扶伤当成自己的天职。”面对记者,这是晏春安说的原话,也是他一生从医最朴实无华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一直坚守的信念。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