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9 21:57 | 来源:新华网 2014-05-31 10:38 | 查看:882次
新华网北京5月30日新媒体专电 题:孩子的手机上,有多少“黄祸”在潜伏?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赵琬微 王自宸
近年来,随着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其为载体的移动社交工具迅猛发展,成为一些青少年热衷的沟通方式。其内容庞杂、沟通私密的特点,也让不少家长“忧心重重”。
在孩子们随身携带的手机上,究竟有多少不良信息潜伏?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之下,“黄祸”为何屡禁不绝?
孩子们令人尴尬的“为什么”
“手机里传播淫秽色情太容易了,你们一定要呼吁呼吁,要加强打击力度啊!”海口市民宋先生向记者痛陈自己那次“不期而遇”。去年年底,宋先生无意中翻看儿子手机,除发现几张同学、校园照片外,大量“黄片、黄图、黄小说”占据着手机内存,一些视频“开门见山,让人脸红。”宋先生说,儿子说,电脑上看不到黄色网站,只要手机下了客户端就能看,我试了试,确实可以。”
“一些男生下课就聚在一起呵呵直笑,开始以为是讲笑话,过去一看,竟然发现都在看黄色图片和视频。”“我有一次查寝的时候,发现学生边看手机边手淫。”多位一线教师告诉记者,手机“黄祸”确实危险不小。
海口市一所初中班主任周老师告诉记者,如今班上至少一半学生随身携带手机,自从发现有学生看黄色视频之后,学校专门召开家长会,要求家长收回手机。
客户端、微信“擦边球”防不胜防
记者调查发现,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大多数手机应用中的黄色网站客户端、微信订阅号在不敢“明目张胆”发送的涉黄内容。但经常推送一些与“偷情”“抓奸”“猥亵”“性侵”“强暴”等相关的信息,配发的图片十分露骨。
如在安卓应用平台木蚂蚁应用市场上一款下载量很高的手机游戏,使用者对着手机话筒小孔吹气,就可以吹起手机屏幕上女生的裙子。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以此款游戏的关键字进行搜索,还出现了一系列名称暧昧的手机游戏。
为何手机上的“黄祸”屡禁不绝?一个每日下载量800多万人次的应用分发市场的负责人说:“我们所有的应用都是人工审核,涉黄、枪支弹药的等违法信息是不通过的。但是,有的涉黄网站十分隐蔽,比如通过审核以后一两个月后,会直接弹出一个窗口,让用户升级,然后就变成了黄色app应用程序。
他说,这种升级是通过另一个通道,可以绕过我们的监管平台。我们网站的工作人员,在后台看到还是过去的版本,或者一个假的升级版本。这种‘阴阳版本’的方式让人防不胜防。”此外,有关部门的监管虽然严格,但是标准并不清晰,实际操作中常常把握不好。
手机“黄祸”亟待清理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发布的《媒介与儿童-2013中国青少年宫儿童媒介素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有37.4%儿童使用过微信“摇一摇”功能,26.2%使用过搜索附近的人功能。使用手机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中小学的自制能力不足,长期受到这些黄色信息的日浸月润,自然对其思想、行为产生不良影响,”武汉妮哥亩婚姻咨询有限公司首席治疗师余宏伟说,他接诊的一些患者出现过度手淫、过早发生性行为都与长期接触黄色信息的密不可分。
在北京,一个由青少年家长为净化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而组建的民间组织“妈妈评审团”也一直在努力当好网络“清洁工”。“妈妈评审团”成员李桂英说,自己3年来举报了不少不良网站的信息,这两年大网站的不良信息出现要少得多了,但总量并没有减少。
日前,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将严厉打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领域传播谣言、暴力、恐怖、欺诈、色情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效果值得期待,但只打击即时通讯工具远远不够,还需要把网站客户端、应用程序纳入其中,重拳打击。”何女士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