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女青年领袖,温柔地改变世界(4图)

发布时间:2017-05-03 11:17 | 来源:环球人物网 2016-06-30 11:16 | 查看:1312次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尹洁 毛予菲

  蔡爽

从左至右依次为李恩祐、李一诺、杨媛草、石嫣

  在中国,“妇女能顶半边天”是对“男女平等”一词最通俗而喜闻乐见的诠释,也是对女性领导力的独特褒奖。这句俗语在今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的“全球青年领袖”名单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入选的121位人士来自世界各国,年龄都在40周岁以下,其中女性占据了半壁江山,而且很大一部分来自新兴经济体,涵盖了科技、政治、商业、社会、艺术等领域,充分展示了女性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6月26日至28日,世界经济论坛第十届新领军者年会(即夏季达沃斯)在中国天津举行,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围绕这个主题,《环球人物》记者在“全球青年领袖”中专访了4位中国女性:李恩祐、李一诺、杨媛草、石嫣。她们背景各异,但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出色成绩,更以极大热忱推动着政府、社会与世界的进步。

  李恩祐

  倡导提高女性领导力

2016年6月,李恩祐(左一)在北京与脸谱首席运营官桑德伯格(中)见面。

  李恩祐,1979年出生于香港,美国耶鲁大学经济与国际事务双学士,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曾供职于华尔街投行和律所,2008年回国,在中国主权基金中投公司工作,2014年出任耶鲁北京中心首任董事总经理。

  站在耶鲁北京中心最大的会议室里,CBD商务区的一半景色尽收眼底。《环球人物》记者忍不住赞叹,工作人员笑道:“另一边看到的景色更漂亮。”

  李恩祐的办公室就在另一边。作为该中心的掌门人,她的一个工作习惯是站着回复邮件。采访前一天,她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晚上9点。“好在离家不远,到家的时候正好能给儿子讲个简短的睡前故事。”她笑着说。

  邀请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嘉宾,面向广大民众开放,这是李恩祐带领下的耶鲁北京中心的一大特色。这家成立于2014年10月的机构,是耶鲁大学在校外建立的首个全球性中心。李恩祐负责联系中国和世界政、商、学等领域精英,通过各种项目和活动,促进领袖间的对话与合作。

  “耶鲁大学的校训是‘光明和真理’,希望传播知识如同阳光照耀世界。”李恩祐说,“我们想让所有人都有机会感受到耶鲁的学习氛围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提供与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去年以来,耶鲁北京中心举办了近200场高质量的活动,邀请到的嘉宾包括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欧内斯特·莫尼兹、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红杉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等。

  李恩祐天生一张娃娃脸,很爱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一些。其实她的人生经历比大部分同龄人都要丰富:出生于香港,12岁赴美留学,16岁考入耶鲁,20岁进华尔街投行,不久又到斯坦福读了法学博士,2006年进入全美排名前三的律所,2008年回国,就职于国家主权基金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专项及私募投资项目。

  这份傲人的履历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辛:刚回国的时候,李恩祐几乎不会说普通话,花了两年时间下苦功,买了许多书籍,每天定时练习普通话和书法;耶鲁北京中心举行成立仪式的时候,她正怀第二个宝宝38周,挺着大肚子从选址、装修、招聘到联络校友,每一个细节都精心推敲。

  这种力量源自李恩祐对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追求。近些年,她一直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也积极倡导和推动女性领导力的发展。“我从小喜欢阅读,却发现杰出女性的传记很少。在大学申请面试中,我说想成为一名政治家,面试官却笑问:‘女政治家?在中国?’后来我渐渐发觉,人们习惯于对女性指手画脚,女性在发展过程中有诸多阻力和障碍,有些来源于社会,有些来源于自我认知不足。”

  2013年,受脸谱公司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一书的启发,李恩祐和几位女性朋友创立了一个女性互助组织Lean In China(“向前一步”中国组织),通过各种活动,帮助更多职业女性发掘自我价值,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双赢。

  通过调研,李恩祐发现中国职业女性普遍面临3个方面的问题:缺乏自信、缺乏身边的榜样、很难在自己的圈子之外建立人脉。”针对这些问题,Lean In China开展了3个项目:圈子计划、导师计划和领导力计划。“我们通过在全国建立活跃的女性圈子和互助社区,帮助女性树立自信;通过导师计划为职业女性找到学习榜样,支持她们的职业发展;通过开展领导力讲座和软技能培训课程,为她们打造交流平台,建立人脉,培养女性领导力。”在耶鲁北京中心举办的活动中,李恩祐也经常邀请女性领导者分享成功经验,鼓励年轻女性在职场、家庭和生活中承担领导者角色,获得更平衡、更长远、更可持续的发展。

  李恩祐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中国女性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女性,在职业发展中也有许多优势。“即使跟硅谷比,中国杰出的女企业家也较多。这可能得益于中国的传统理念和社会环境,老人愿意帮忙照顾孙辈,家人的支持和分担使中国女性可以在婚后继续追求事业,在政治、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出色的女性领导者层出不穷。”

  对于此次入选“青年领袖”,李恩祐非常兴奋。“中心创立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获得这个认可很让人鼓舞。这个奖项也是给耶鲁大学的,过去100多年来,耶鲁在中国有了很深的积淀。未来我希望能通过耶鲁北京中心和Lean In China,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传播知识、搭建沟通桥梁,也为持续推进女性领导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此次入选“青年领袖”,李恩祐非常兴奋。“中心创立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获得这个认可很让人鼓舞。这个奖项也是给耶鲁大学的,过去100多年来,耶鲁在中国有了很深的积淀。未来我希望能通过耶鲁北京中心和Lean In China,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传播知识、搭建沟通桥梁,也为持续推进女性领导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一诺

  让更多人成为“乐天行动派”

  李一诺,39岁,清华大学生物系学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2015年6月出任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长期关注人类健康挑战,积极推动慈善公益领域的国际合作。

  作为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会的中国掌门人,李一诺的头衔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此外,她的身份还有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麦肯锡前合伙人、公众号“奴隶社会”共同创办人,以及3个孩子的母亲。

  在外人眼中,李一诺是“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典范”,她自己却觉得“生活没有平衡点,如果有也是装给别人看的”。她甚至把生活比喻成“酒驾”——虽然别人看来歪歪扭扭,但自己很high,在保证不出事故的前提下朝着目的地蜿蜒前进。在她看来,很多事情根本无法预期,所以不必过多关注“平衡”,因为它可能带来更多的焦虑和不安,倒不如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乐天行动派”。

  李一诺曾经是跨国公司的高管,因为与盖茨的一次长谈改变了自己的职业方向,那次两人聊了两个小时。“他对我讲为什么要做慈善,还有一些我们平时不会去想,也没有解决办法的全球问题,比如健康、粮食安全。现在我们大多不用担心下顿饭吃什么、今年的谷物产量够不够,但这些事还得有人去思考,比如应该种土豆还是小米,因为不同农作物的产量差别很大,对当地人的生活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那次谈话给了李一诺很多启发,认识到公益慈善的真正价值。“通常越是影响力广的事情,做的人反而越少。因为影响力大的议题需要全社会多个组织的协调,复杂度很高,而能获得的资源却很少。因此,公益慈善组织要带头探索新的模式,一旦成功就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真正开始解决问题。”

  盖茨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愿景是“所有人都能过上健康而富有成效的生活”。自从2007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后,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就一直围绕着健康和发展这两大主题开展。李一诺上任一年多来,团队及合作伙伴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去年10月,我们与卫计委合作开展了新一轮的结核病防控项目;今年1月,我们与清华大学签署协议,联合在北京建立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5月,我们与国家旅游局联合推出的‘全国厕所创新大赛’举行了颁奖仪式。”这个大赛收到的方案来自多个国家,创意五花八门,都是针对无水、无电、高寒和生态脆弱等特殊条件设计的。李一诺说,希望这些创新方案能切实改善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卫生状况。

  “希望我们的资金能够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吸引更多资源,汇聚成一个可以共同发挥作用的平台,从而实现系统性的改变。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催化式慈善,与传统的捐钱捐物非常不同,也可以说是‘最不像慈善的慈善’。”

  这种合作通常需要“三足”——政府、营利性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各施长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最终的社会目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基金会在2000年发起成立的GAVI(全球疫苗免疫联盟),其工作方式并不是直接为贫困家庭购买疫苗,而是通过发行“疫苗债券”,在资本市场筹集项目资金,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和生产成本,实现全球疫苗免疫系统的可持续改变。在一整套体系的运作下,GAVI把3项优先疫苗的人均免疫成本从2010年的35美元降低到2014年的22美元。

  李一诺坦言,女性在专业领域里的确要面对挑战,最绕不过去的事就是生孩子。外界好奇的是,她如何在兼顾事业的同时,4年中生了3个娃。李一诺觉得,首要的一点是保持旺盛的精力,锻炼必不可少;另外就是关注自己的精神层面,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先要领导好自己才能领导团队”。在她心目中,当领袖首先要具备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看得清未来方向,其次要“接地气”,真正了解所从事的工作,同时脚踏实地。

  对于未来中国的慈善事业,李一诺充满信心。“中国家庭财富总值在2015年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慈善活动日益踊跃。许多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越来越多的私人基金会涌现出来;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对普通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参与公益起到了推动作用。”她看过一组数据,在腾讯网的捐款平台上,79%的捐款人为15—29岁的青年人。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乐天行动派’,面对世界性的问题和挑战都能乐观对待,把自己内心的充盈变成正能量,影响周围人。此外还要有行动,这不仅仅是去一线挽起袖子做事,也包括把自己的想法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杨媛草

  用娱乐的精神传递大爱

2016-06-30_104643

杨媛草引进的《中国好声音》及协助央视打造的《中国好歌曲》标识。

  杨媛草,1980年生于重庆,获英国卡迪夫大学大众传媒和社会学学士。2011年将《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节目的海外版权引入中国。现任IPCN国际传媒首席执行官。

  杨媛草曾形容自己是“最正宗的重庆女人”。她出生在离解放碑几步之遥的临江老城区,闻着隔壁火锅店的香辣味长大,骨子里的热情和泼辣赋予了她不断前进的动力。

  18岁那年,外婆与父亲相继去世。杨媛草放弃了保送国内大学的机会,通过努力拿到了英国新闻学名校卡迪夫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处理掉父亲工厂里的存货后,她踏上了异国的土地。经过几年的苦读,杨媛草于2003年获得了BBC新闻新人奖。两年后,她在伦敦成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公司“野草”,其拍摄的纪录片获得了英国伯乐奖。2007年,杨媛草与英国同行联合成立了版权经营公司IPCN,并出任CEO。

  杨媛草把公司性质定义为“节目模式中介”,即通过授权的方式,把外国优秀的节目方式引入中国,被授权方拥有制作权、播出权、商业权,再和国内电视台一起完成节目的本土化。此类交易在欧美市场很大,但在中国,第一个做模式引进和运营的人是杨媛草。

  “一开始,我们只是把A的东西卖给B,收取中介费。但很快发现,这种工作很容易被取代,于是我们就转型成独立的模式内容发行公司。”杨媛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非常考验公司的眼光、实力和运作能力。“我们比较幸运,《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都成功了。”

  引进《中国好声音》让杨媛草在中国娱乐界一战成名。2011年,她从荷兰一家公司手中买断了原版权模式在中国的独家发行权,并将制作权转卖给灿星,播出权则授予浙江卫视。这个节目一炮打响,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好声音”狂潮。之后,杨媛草又协助央视打造了《中国好歌曲》,并拿到了A轮融资。“现在我们对自己的定义就是面对中产阶层的内容开发商。”

  大众传媒和社会学的教育背景,让杨媛草在商业追求之外,也兼具公益情怀。“做《中国好声音》的时候,也怀着振兴内地流行音乐的想法。在商业变现和赚快钱的速度上,我们肯定比不上明星类节目。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丛林法则,但我们也有自己追寻的东西。或许运气不好就做不下去了,但我们会努力坚持。”

  2014年,杨媛草制作了一档名为《小善大爱》的社会公益类节目。从有想法到在电视台播出,她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

  “汶川大地震时,国外有一些对中国不友善的言辞,引发国内网友的反驳。当时我看到一位香港义工的话:用争论的时间为灾区做点实事,不要让今天的悲惨变为明天的废报纸。这句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作为媒体人,我能做什么?于是就有了做一档公益节目的想法,每期让一位成功企业家隐藏身份,深入民间,寻找和资助需要帮助的平民英雄。”

  然而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当时,电视台从市场营收的角度并不认可此类节目,成功人士对上电视有顾虑,民间公益组织也不太正规。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这档节目一直做不起来。但杨媛草没有放弃,不断游说各方。“我们决定自负盈亏,不让电视台掏一分钱。后来又有了赞助商,有了嘉宾,终于做成了。”

  《小善大爱》播出两周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和四川当地志愿者一起,探访了当年出川抗日的中国远征军群体。观众对该节目内容反响热烈,节目组在10小时内收到的捐款超过10万元。

  节目一共做了8期,累计筹款10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公益事业。“说实话,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并不高。时段不好,没有明星,我们也没有财力去打广告。但有一天,我在上海的一个老弄堂里吃饭,吃完老板说:‘不用给钱了,你那个《小善大爱》挺好的!’这真的让我蛮感动的。”杨媛草对《环球人物》记者说,这个节目虽然没有像“好声音”“达人秀”那样带来实际利益,却实现了她做媒体人的初心。

  “大家需要娱乐,需要解压,但如果都去做撕名牌、做明星节目,真的好吗?如果没有人关心媒体责任,这样的舆论环境也是不可想象的。”杨媛草觉得目前的行业氛围过于浮躁,“这不能怪某一家媒体或某个人,大家都要在市场中生存。但我希望能用娱乐的精神传递大爱的态度,今后还会坚持下去。”

  石嫣

  做一个长在土地里的“农人”

2016-06-30_104752

2016年6月14日,石嫣在北京的农场里向外国友人介绍情况。

  石嫣,1982年生,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分享收获CSA项目创始人与负责人。

  羊群啃着小草,慢吞吞踏着步子挡在路中央,在初夏一场大雨后,拖出一串泥巴脚印。这里是距离北京城区70公里的顺义柳户庄村,路旁有一片白花花的蔬菜大棚——石嫣的“分享收获”农场。

  入口左手边的第一间大棚被石嫣改装成了办公室。一张老款办公桌、几台旧电脑、沙发旁的衣架上挂着几顶草帽。石嫣起身迎接《环球人物》记者。眼前的清华大学博士后穿一双户外运动鞋,宽松的牛仔裤,针织衫磨出了线头。长期与阳光土地在一起,她的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

  打扮颇具美国西部牛仔风格的石嫣,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她出生在河北保定,从小就习惯了各种钢筋水泥大楼。接触农村和农业,是因为高考那年“三农”问题成为热点,石嫣报考了河北农业大学,读了4年农业经济。2006年,因为成绩优秀,她被保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硕博连读,师从“三农”专家温铁军。

  如果说本科期间都是纸上谈兵,到了硕士,城里长大的姑娘开始下乡搞调研了。“温老师做研究脚踏实地,身体力行。尤其是对于农业,他总说要用脚去丈量土地。”

  2008年,26岁的石嫣得到去美国农场交流实习的机会。“我将抛弃过去有些矫情甚至有些小资的生活方式,让自己的双手沾满泥土。” 这是她美国之行的开场白。那里和想象中的美国机械化农场不同,因为强调有机环保的理念,禁止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只有一台小型拖拉机,几乎所有的农活都要动手做。她卷起袖子,第一次正儿八经下地干农活。

  从温室种植到室外种植,浇水、移植、耕地、播种,拔草、喂鸡、施肥、采摘,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下午5点。半年后实习结束,石嫣给自己放假去纽约旅游。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物堆里,她发现自己开始“晕楼”。石嫣说,那时她就喜欢上了“农家乐”乡村生活。

  回国后,石嫣开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农场——“小毛驴”,两年后又有了“分享收获”基地,彻底从城市搬到村里。2011年,石嫣和同学程存旺在农场举行了婚礼,她捧了一颗西兰花走上红毯。打这之后,同样学农业经济的程存旺也在农村住下,除了做管理、安排旅游接待,两人的日常生活就是拔草、摘果子,看植物一天天长大。石嫣说,农业是唯一能将生活与工作结合得特别好的行业,“你可以生活在你工作的地方,你的工作也是为生活创造价值”。

  决定开农场的一个更重要原因是,美国农场的经营模式让她深有感触。石嫣实习的那座农场叫做“地升”,是两个修女姐妹建立的。名字的由来是人类第一次登陆月球时,宇航员说“我们看到了地球从月球地平线升起的壮观景象”。

  两姐妹认为她们的农场也是一种新的范例——顾客在每年种植季节初期就预付给她们一年的费用,农民和顾客共同承担种植过程中的风险;地升农场则必须使用有机环保的种植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到果实成熟,再由农场负责配送。这就是欧美流行的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石嫣的“小毛驴”是国内第一座CSA农场。她认为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套公式,而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直接信任的过程。她的农场就是因为有会员和顾客的信任才走到今天。石嫣的信念是:“在SCA模式中,诚信是底线,也是最高的原则。”

  有一次,农田里出现了一个来路不明的农药包装袋。石嫣立即给每位会员写下道歉信,表示会杜绝再发生这样的事。有人觉得她小题大做,石嫣就说起在美国地升农场时的一件事:在一次蔬菜运输过程中,箱子里的芦笋受冻变色,农场主发现后非常着急,挨家挨户打电话道歉。“破坏环境、破坏声誉的事,我一定要认真面对。”

  发展至今,石嫣的农场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北京通州、顺义区共建了3个基地,近300亩土地,雇佣农人二三十名,会员600多人。农场收入主要来自会员的预付充值,盈利大概占10%。农民的收入也噌噌直涨。石嫣介绍:“之前40亩地,一年收入6万元,现在每年40万—50万元。”

  石嫣和她的农场也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变化。现在,全国CSA农场超过了500家,越来越多的农民因为有了稳定收入更加安心。石嫣最近的新项目“屋顶菜园”让城里人也爱上了种菜。在北京朝阳区的呼家楼小学、三里屯太古里商业区,她和团队把大楼屋顶变成了菜地。“我们带着种子、菜苗过去,学生、白领们一边聊天一边松土播种,屋顶变成了社区,也拉近了人们和土地的距离。”

  聊到“青年领袖”的话题,石嫣感谢被认可。“原来参加活动,有著名影星、教授,而我的头衔是‘博士’。为什么不能有著名农人?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可以发挥价值,不管是农民还是厨师,身份都应该被社会认可。”

  此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影响社会的不一定是大公司,小农场也可以被无限分享。石嫣和她代表的不断探索创新的小群体,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

  记者手记

  采写这组专题报道让《环球人物》记者感触颇深,4位女青年领袖身上有两个共通的特质:乐观,实干。李恩祐的社会活动频繁密集,社交事务千头万绪,但她始终保持开朗、开心的状态,无论多晚,发在朋友圈的文字和照片总是充满活力。李一诺业余爱好广泛,健身、绘画、写作化解了工作压力,她坚信“要多做给你正能量的,少做给你负能量的”。杨媛草经常被外界形容为“幸运者”,其实她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但都一一克服,顽强和乐观成就了“电视娱乐女王”。石嫣则干脆做了一个快乐的农人,她在大棚里随手拔掉杂草,丝毫看不出“博士”的矜持,她对记者一直强调:“我就是个农民!”

  接触之后你会发现,她们都是普通的职业女性,正如你曾经的女同学、现在的女同事,但很多细节也告诉你,她们擅长自我控制,化解负能量,因此在某些方面比大多数人做得更深入、更持久、更纯粹,就是这一丝一毫的差别、一点一滴的积累,经年累月后成为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距离。在世界成就她们之前,她们已经成就了自己。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