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05 09:06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年04月05日 03 版 | 查看:1057次
从去年9月开始,在江苏省昆山市的17所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家长发现路边多了一道“绿色风景线”——年轻的志愿者身着绿马甲,或牵孩子的小手过马路,或帮助临时停车的家长开关车门、疏导交通。这是由团昆山市委组织的“早安,同学”青年志愿者队伍,这个“无中生有”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如今获得当地老百姓诸多好评。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抓大不放小”,是团昆山市委紧抓的重点。过去一年,在昆山市举行的包括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在内的17场重要活动和赛事,处处都有昆山志愿者的身影。昆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开展各类志愿服务500余次,累计服务时间超45万小时,有需求、有难处就找青年志愿者,逐渐成为昆山社会各界的共识。
联系青年整合资源,壮大志愿服务力量
3月5日,昆山高校青年志愿者联盟成立,包括昆山杜克大学在内的昆山全部7所高校志愿者都加入了该联盟。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吴子安说,以前,学校志愿服务项目和力量都比较分散,也面临资金匮乏的困境。联盟成立以后,团昆山市委搭建起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平台,也提供资金扶持。
如果说高校志愿者是“力量储备”,那么昆山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则是“专家型”团队。
昆山青年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由16个分队组成,每个分队由10名具有专业技能的核心成员组成。16个分队分别负责燃气抢修、医疗救援、管防汛排涝、法律服务等不同志愿服务领域。
创业者江通生是昆山蓝天救援队青年分队的成员。因为早年参加过救灾,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说,团队已经发展到了180多人,分队的专业特长是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救援和山林火灾、大型意外事故与其他户外安全事故救援。
昆山义工联也是在这个环境下,慢慢发展壮大,成为当地一个有影响力的组织。谁也没想到,2007年义工联成立时只有10个志愿者,现在发展到近万名志愿者。
义工联的“元老”张辉介绍,义工联的主要服务范围包括文明交通、环境保护、敬老助残等。现在,义工联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场所设置了岗亭,年均组织活动300多场,总服务近30万小时。
人手不足、时间和精力不够,曾是影响志愿服务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团昆山市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青年,逐渐把工作对象转化成工作力量。
打造“小而美”的特色志愿服务
做好做大志愿者的同时,围绕昆山传统文化的亮点、城市文明的热点,团昆山市委打造一些小微特色项目。
去年6月,昆山高新区新华舍幼儿园教师李嘉磊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招募昆曲志愿者的公告,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昆曲是昆山的文化符号,但在年轻人群体中普及程度很低。作为昆山本地人,李嘉磊从小就听说过昆曲,却不理解昆曲的真正内涵。“我对昆曲充满着好奇,虽然一点也不会,但我很想了解它。” 李嘉磊说。
李嘉磊的想法在昆山青年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让传统曲艺走向青年,团昆山市委联合昆山当代昆剧院成立了昆山首支昆曲志愿服务队。通过筛选后,李嘉磊成为昆曲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李嘉磊说:“只要剧院有实景演出,我都会去搭把手,有关于昆曲的讲座,我都会去参与。”时间长了,她惊讶地发现,耳濡目染,自己也能听懂昆曲了。
青年昆曲志愿者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团昆山市委书记李猛说,昆曲是昆山的文化精髓,青年是昆山的时代坐标,用志愿服务把600年昆曲和新时代青年连接起来,用青年力量传承优秀文化,让传统文化贴近当代青年。
实际上,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要在面上覆盖到位,尽可能联系更多青年,同时也要有针对性解决具体问题。
近些年来,团昆山市委把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对准传统文化中的“亮点”、城市文明中的“漏点”、社会上习以为常的“堵点”,大力推进特色志愿服务。
因此,像昆曲志愿者这样的“小而美”的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多。
去年年初,团昆山市委书记李猛送孩子上学时发现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对孩子们来说有安全隐患,对家长们来说又浪费时间。他觉得应该有志愿者在校门口维持秩序。
大伙儿讨论,却犯愁志愿者哪里来,上班时间,志愿者不好协调。没办法,团市委决定先选择市区东西南北4所学校作为试点,每个学校派两名团干部当志愿者。
让人惊喜的是,看到团干部在做志愿者,很快有家长也主动报名做志愿者。李海滨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女儿在昆山娄江实验学校读五年级。
如今,他和妻子每月都会在学校门前值班,为开车送孩子上学的家长打开车门,再把孩子送到学校里面去。后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团干部也逐渐退出,全部由家长作为志愿者。很多家长没事,就跑过去做志愿者”。后来,这个经验还在当地17所学校推广。
“以前送孩子上学,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有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把孩子送到教室,但自从有了志愿者在校门前服务,每个家长只需要停车5秒钟。” 对李海滨来说,更有价值的是,让孩子看到了父母每天的行动,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让老字号品牌焕发新光彩
在昆山当代昆剧院从事志愿服务,李嘉磊觉得自己“赚了不少”。在她看来,团组织对志愿者服务工作“很贴心”。
有个细节让李嘉磊印象深刻。青年昆曲志愿者都有一件定制服装,印有昆曲“工尺谱”,但与传统马甲不同,这是一件黑色志愿者服,团昆山市委考虑到要方便志愿者隐匿在幕布后或剧场的角落。
让李嘉磊感到欣慰的是,昆山当代昆剧院不但为志愿者们提供昆曲知识、化妆技巧、服饰搭配等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分类培训,优秀志愿者还能穿上戏服,与偶像一同登台展示。
为志愿者服务,才能让志愿者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团昆山市委积极做好志愿者们的“后勤”工作。
志愿者服务,和服务志愿者并重。团昆山市委还承诺,给每一个志愿者买一份保险,这一举动一开始还让很多志愿者感到惊讶。
昆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后,一方面与保险机构进行长期战略合作,为志愿者提供常规补给、免费保险、信息中转等后勤保障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向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技能、项目引导、资金物料等帮助,扶持发展。
如今,昆山的志愿者们越来越有归属感。昆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每月为志愿者举办集体生日会,组织外地青年志愿者品尝奥灶面、参观水乡古镇。而作为团组织,也找到了存在感。
李猛说,共青团历经几十年发展,出现了很多青字号品牌,经过岁月沉淀,得到社会认可,这是共青团核心价值的体现。青年志愿者是20多年前打出的一张闪亮品牌,时至今日仍很有价值。“青年志愿者工作需要用笨功夫做,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去做,这样才能出新意,出影响力,让老字号品牌焕发新光彩”。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超 实习生李攀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