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3-17 01:19 | 来源:搜狐网 2009年03月06日09:40 | 查看:3111次
提要:1949年“3·23沈家垭子武装暴乱”震惊中外,58名解放军战士进山剿匪遭袭下落不明。战友魂归何处?他历时40年找到了58名战友的遗骨;虽然没有上一天学,但是他靠自学,为战友写出了一本40万字的著作……他,就是谷城县离休干部熊子勋。
就是平常看书,熊老也得戴眼镜配放大镜
《黎明的钟声》封面
湖北老革命40年寻找58名战友遗骨 演绎现实版《集结号》
遭遇埋伏 58名战友下落不明
1927年,熊子勋生于山东蒙阴县,幼时一直靠放牛要饭为生。
父亲和哥哥先后参加革命,受他们影响,1942年,15岁的熊子勋也参加了革命。1948年,熊子勋随刘邓大军南下到襄樊市谷城县。
1949年3月23日深夜,光化县(现老河口市)和谷城县两地反动教会,在外籍主教的指使下,以神父艾国良等人为骨干,勾结逃窜到谷城山区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土匪及一些不法教徒,在谷城紫金区(现为镇)沈家垭子发动武装暴乱,杀害了紫金区区长冯明道、村干部和群众百余人,强奸妇女157人,抢走大量物资。
“3·23沈家垭子武装暴乱”发生后,震惊中外。周恩来亲自指示,要尽快查清此案,给广大人民一个交待。
1949年3月27日,谷城县独立营第三连前往谷城县紫金区剿匪时,在紫金区茶园沟受到土匪伏击,58人生死不明。
此事再次震惊了省、市、县领导。经研究,谷城县派熊子勋出任紫金区区长、葛振明为特派员,再次进山剿匪。经过九个月的艰苦战斗,熊子勋带领战友们成功解放了谷城西南山区,抓获了艾国良等人。
当熊子勋带人进入战友们殉难的茶园沟时,他惊呆了:草丛中到处飘散着解放军战士的烂衣服、烂鞋子、破袜子、头发……而他们的尸骨却不知下落。见此情景,他跪在地上,仰天长哭。
就在那一刻,熊子勋发誓:一定要找到58名战友的下落,活见人死见尸骨,同时为他们写书,让历史记住他们。
失去右眼 找到受害战友尸骨
凭着自学的文化,熊子勋开始在工作之余,一边进山寻找58名战友的姓名和下落,一边搜集解放谷城西南山区的史料,一边整理工作日记。
因为自己曾在紫金镇呆过一段时间,很多人认识他,解放初期,他怕别人不告诉他真实情况,便想到通过化装来搜集信息。年轻时要饭的经历,让他学到了能说会唱的本领,每次下乡时他都装扮成卖唱的、说书的……这一找就是三十多年。
时间转眼到了1988年6月,熊子勋在紫金镇石人沟中一户姓焦的农户家访谈时得知,半山腰里埋着两位解放军战士。他听说后,当即表示要到上面看看。焦某说,那地方很陡,现在天又阴,要下雨了,劝他不要上去。他坚持要去,焦某送给他一根棍子当拐杖。当他快爬到坟场时,大雨“哗”地下起来了,他只好躲在一棵树下避雨。这时出现滑坡,他躲闪不及,瞬间便被冲着滚下山去。在翻滚中,他拿的棍子恰好被两棵树挡住,才捡回一条性命。而他的右眼被严重刺伤,鲜血直流,浑身也被撞得多处肿胀。他清醒后慢慢爬下山,被送回医院救治,右眼却从此失明了。
通过多年寻访,熊子勋已找到48名牺牲战友的下落,还有10人没有找到,这成了他心中最大的牵挂。1989年,他再次进山寻访,这时,他已经62岁了。白天,他在父辈曾当过土匪的几户人家里打探;晚上,他又住进了过去的一个伪保长家里。没想到,半夜睡得正香时,村支部书记带领着几个人,敲开门把他赶出了村,原因是他接触走访的都是历史上有问题的家庭,而他口音又不是本地人,便以为他是“坏人”。半夜里,他哆哆嗦嗦地没有地方去,只好钻进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过了一夜。
第二天,熊子勋又被村支部书记找到,去给村里抬树。巧的是,抬树的人当中正好有当年的一些知情者,这些人说出了当年被枪杀的几名解放军战士及掩埋地方。就是这次意外被当成“坏人”,熊子勋终于找到了最后10名战友牺牲经过及埋葬地点。
进山寻访战友期间,熊子勋访出了多名因剿匪而死的战士,后都被追认为烈士。
艰苦笔耕 终为战友著书立传
在熊子勋老人的书桌上,除了笔筒、书籍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写作的“三件法宝”:两副老花镜、一只放大镜、一本现代汉语大词典。
1986年起,熊子勋眼睛因患白内障,视力急剧下降,眼镜和放大镜就成了他离不开的东西。一副眼镜400度,是写东西配合放大镜用的;另一副500度,是出门时用的。每次写作时,他都是左手拿着放大镜,右手执笔,每个字都写得有一号字大小,每张纸上仅能写50个字左右。
1988年那次进山导致右眼失明后,他左眼的视力也严重受损,眼前只有一点朦胧的亮光。戴着眼镜和放大镜也不起作用了,他就摸索着用感觉来写字,一张纸只能写十个字左右。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想到一点,就立即写下来。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写作中,熊子勋经常遇到不会写的字,就用白字来代替。过后,再慢慢翻字典,他先后翻烂了八本新华字典。
就这样,熊子勋一边写一边改,从1982年至2003年,数易其稿,终于写成了50多万字的初稿。2003年他听取了一些学者建议后,已是76岁高龄的他,三次进山,进一步走访受害人后人,对一些细节进行补充核实。
2005年4月份,他将该书交给谷城县文联副主席王金文进行编辑。前不久,王金文告诉记者:“当时,熊老和女儿用担子抬着两蛇皮袋稿子到我办公室里。稿子码起来有一人多高,我刚开始以为有几百万字,后来打开一看,才知道只有50多万字。原来,熊老是靠手感写的书,每张纸上只有七八字,多的有十几个字。这本书,可以说是血和泪写成的!”
经过王金文精心编辑,前不久,40万字的《黎明的钟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熊老摩挲着新书,嘴里默默念叨:“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你们如果九泉有知,应当会笑看盛世吧!”(荆楚网-楚天金报 记者 姜远海 通讯员 涂玉国)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