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太阳花”致两岸关系停摆

发布时间:2017-03-28 11:18 |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3-25 04版 | 查看:567次

  3年前的3月18日,台湾爆发了背后有政治力量组织鼓动的“太阳花学运”,致使已经正式签订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能生效,一直搁置。

  台湾《中国时报》近日发表《面对太阳花肆虐后的现状与未来》社评,提醒社会反思:“太阳花”让民进党重回执政、“时代力量”崛起、国民党崩盘式挫败,除了政党版图的大挪移,这场社会运动为台湾留下了哪些痕迹与启示?评论摘发如下:

  这场运动是台湾政治民粹化的高峰,第一个影响,是造成民主体系运作的许多困难。

  民主制度的最大优点在于能以最平和的方式处理争议与权力的轮替,把过去以暴力方式解决争议的“比拳头”政治权力逻辑,转变为较为和平的“数人头”,大幅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及权力轮替时的冲突成本。“太阳花”却打破了民主尊重的底线,让反对的人可以凭一己好恶,以“公民不服从”反对既有政策。这种方式激化了不同政治立场者的对立,执政威信受到根本性伤害。

  第二个影响,是令两岸关系全面停摆与退步。

  “太阳花”的核心动力是政治人物鼓动的恐中与反中情绪,情绪之火助燃了政党轮替,几乎烧尽了国民党的政治资本。但大火并没有随“学运”落幕而结束。“学运”首先宣告了服贸、货贸等制度化经济合作协议的死亡。台湾长年因为国际经济形势转变、大陆崛起等因素造成的边缘化困境,原本可通过正常化与制度化的两岸经济合作缓解,台湾可用两岸同文同种的优势分享中国崛起的红利,但此一突困布局,因为“太阳花”而破局。

  比经济层面影响更深远的则是两岸情感的裂痕。“太阳花”在台湾煽起的反中情绪,也对应引起了大陆民众的情绪。过去大陆民众称颂的“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现在网络上对台湾社会的负评声量已压过了赞美。

  第三个影响,则是宣告“发夹弯”时代来临,全社会都看到了政治权算的假面,哪些人是“以政治手段达成社运目的”,哪些人又是“以社运手段达成政治目的”,现在答案揭晓。

  全面执政后,民进党及蔡英文俨然成为了“发夹弯”的代名词,“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是“太阳花学运”的主要诉求,民进党当时高调附和,上台后渐渐不谈。另一个“发夹弯”表现在拆迁议题上,“太阳花”能量的滥觞,可以追溯到2012年的文林苑事件与2013年的大埔征收案,都是群众反对合法征收土地。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民进党籍市长赖清德强拆果菜市场时,当时高喊“今天拆王家、明天拆你家”的“觉醒青年”们消失了;过去站出来声援的“民主派人士”低调了,林飞帆、陈为廷等“太阳花神”沉默了,陈为廷更因性骚旧案曝光成了笑柄。这些双重标准,显示了“太阳花”只是工具,要实现的是政治目的。

  “太阳花”强调贫富差距、青年低薪及高房价等问题,年轻人因此而愤怒,国民党当局无能响应、无力处理,因而下台。但同样的愤怒,现在换民进党当局要来面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阳花”大水在2016年沉了国民党的船,载了民进党的舟,同样的,2020年如果民进党不能解决这些愤怒情绪,今日之载,也可能是明日之覆。

  “太阳花”3周年的此刻,我们当然要检讨过去,更重要的要思考如何面对“太阳花”肆虐后的现状与未来。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太阳花”肆虐之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