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0 15:16 | 来源:新京报 2017-03-18 A02版 | 查看:722次
观察家
尽管濮阳宿舍命案是概率极小的极端个案,但在超级高中,那些“次优生”的心理状态,确实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就在很多人讨论上清华北大能否买得起大城市房子的当口,在河南濮阳一高,一位立志要考上北大的男孩,被同宿舍同学捅死了。
据新京报报道,被杀害的卢天川与嫌疑人李松(均系化名)之间,没有什么明显的矛盾。寒假前的考试,卢天川和另外一位伤者考得都比较好,分别是年级第14和第27名,而凶手在年级只排到83名。而平时三个人的成绩都差不多,可能正是这种反差,造成了李松精神崩溃,制造了悲剧。
濮阳一高是典型的超级高中,虽然没有衡水二中那样的威名,却也是河南省的重点高中。整个濮阳地区的优秀生,都被选进这所学校为高考拼杀。事发前的周末,年级前30名的学生被通知提前返校补课。“补课”是一种折磨,通常是针对差生的,但是在这样的高中,“补课”却近乎是一种荣耀。
置于这样的背景下,濮阳这起宿舍命案的反思价值自不待言。这是一起让人心痛的极端案例。超级高中竞争之惨烈,可能不亚于那些想在大城市买房的白领。近几年,有关超级高中疯狂备考的报道不时见诸报道,舆论普遍担心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据说有的学校还为教室专门安装了“防跳窗”。这背后显然有着别样的况味。
想起20年前的今天,我和这起悲剧中卢天川一样,为自己在年级中的排名上升而深受鼓舞。那时我身高和现在差不多,尽管消瘦、有点营养不良,但内心充满狂热。最后的几个月,每个月一次考试,然后张榜公布名次,全班同学都站教室外面听老师念名次,分数高的优先进教室选座位,所以有人欢喜更多人忧。
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焦虑。这种竞争是迷人的,当然也是病态的。尤其是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裹挟到这个潮流中,既希望能赢,又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那脆弱的一个。
我们只看到成功者。最终这场战斗,会被简化为多少份北大、清华通知书。前两年有篇很矫情的文章,说农村的学生,要奋斗多少年才能和大城市的孩子一起喝咖啡。其实,最终能够悠闲喝着咖啡的,都是幸运儿。那些掉队的孩子,往往是沉默的,他们不说话,也没人关注他们。凶手李松就是这样的一位,83名,还在高二,他还有机会,但同伴成绩的提升让他绝望,他决意制造悲剧时,也就放弃了自己。
这种凶案发生的概率当然是非常低的,但在超级高中,那些“次优生”的心理状态,确实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注。舒缓压力,对三四线城市的高中来说,这可能是比较奢侈的行为,他们把高考当成一场战争,但这样的战争,是否就一定要有伤亡呢?矛盾的地方在于,对于超级高中来说,只能强化这种竞争氛围,一旦松懈,就会造成全校成绩的滑坡,那会“伤害”更多学生。
他们只能擦干眼泪,继续打起鸡血。凶案发生后不久,濮阳一高的3000多名学子,在校长带领下进行了高考宣誓:“我是一高学子,自信潜力无穷。登上巍巍高山,傲视天下群雄。手握三尺宝剑,力斩六月苍龙。”记者最后写道:“台下,有学生泪流满面”。这当然是激动而奋进的热泪,但是在这一刻,他们是否想到有两位同学永远掉队了?
张丰(媒体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