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英雄,我们的名片

发布时间:2017-03-06 21:23 | 来源:解放军报 2017-03-02 10版 | 查看:2080次

  邵东亮

  英雄,是时代的坐标,是民族的名片。

  随着时代变迁,不同的人对英雄的感受会产生差异、发生变化。甚至因受各种因素交织影响,英雄还会被刻意消费、歪曲、解构,以至于人们的认识偏离英雄最初的样子。

  商业化是英雄形象的敌人。我们的英雄模范人物暂无商业化之忧,但如果用商业思维宣传推广英雄,本质上还是商业化、功利化。比如,是否为轰动效应刻意制造泪点?是否无限拔高哗众取宠?是否自说自话、自我肯定、自我评估?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宣传英雄时事迹失真、取向不妥,不仅会受到公众质疑,还可能为别有用心者提供口实。

  掌握话语权,才能真正保护英雄。网络时代,话语权并不天然地归属于谁。鲁迅先生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雷锋是我们的英雄,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阐释他,以接地气的方式继续讲好雷锋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学习雷锋做榜样。雷锋精神就可能被荒诞地解构、被无耻地扭曲,成为一个空洞的符号。

  当我们宣扬英雄人物、讲述榜样故事的时候,不要忘记是在讲述一个时代、弘扬一种价值、倾诉一种追求。假如为了某种目的而失去本色、初心和风格,致使英雄面目全非,纵使换来了点击率,又有何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鄙视那些靠撩拨网民兴奋点吸引眼球的“网络小丑”,更无需羡慕所谓舆论的轰动效应。

  试图取悦所有人,是对英雄的讽刺。古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英雄的推介中,不能奢望感动所有人、启发所有人。毕竟,总有人是装睡的。甚至有的人不怀好心,逢典型必羞辱,逢英雄必污蔑。取悦他们,让英雄情何以堪?倒是有一些人,尚未理解英雄的本质内核,便跟着别有用心者起哄附和,我们称之为“头脑不清者”“被蒙骗者”。对于他们,或许费一些口舌是值得的。

  笔者看到这样一段历史。1948年济南战役后,谭震林同志在报告里写到:攻城部队之英勇甚过以往……七十三团首先突破内城,两个连大部阵亡,一个负伤班长被俘,在敌审问时与敌坚决斗争。国民党军审问者问:你来做什么?班长答:毛主席命令我来打济南。问:你有把握么?答:完全有把握,有信心。问:你已被俘,怎么办?答:我们人多得很。

  见此报告,毛主席潸然泪下。

  这样的战士、这样的英雄,在我军历史上还有很多。把他们的事迹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他们的事迹中汲取正能量,才是弘扬推介英雄的意义所在。

  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有一个桥段,一名军人站在牺牲的战友墓前点名,全班依次答到,点到这名牺牲的战友时,无人应答,风萧萧,人肃穆。这种场景,在我们的队伍里也很常见。在雷锋、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等英模生前所在连队,每当点到英雄的名字时,全连官兵也会一起答到。

  这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这仪式、这呐喊背后,是一种坚如磐石的决心: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会如前辈一样,一往无前!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