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0 10:50 | 来源:搜狐网 2017-02-07 17:59:21 | 查看:775次
寒假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几天,“学霸”早已开始预习新学期的内容了,但是却有更多的孩子还没从春节的疯玩中回过神,以至于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将是这副样子:
要在最后几天把寒假作业赶完,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在这残酷的“挑战”中,孩子们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挑灯夜读型、全家齐上阵型、求助“学霸”型……(不要问团长是怎么知道的,团长曾经也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除了这些传统的办法,这些年一种新的赶作业大招开始出现——上网搜题找答案!
??
网络成为解题“百宝箱”,寒假作业分分钟搞定
“在我作业繁重的时候,是它让我闪电般结束任务, 那速度和准确率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可面临考试的时候, 我却华丽地倒在了‘战场’上。”
这是一个孩子的自嘲,这个“它”指的便是搜题APP之一。
假期作业显然是每一个学生最难以言说的痛,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围绕着作业的“斗智斗勇”从未停止过。为了让孩子能自主做作业,我们小时候老师和家长放出的大招多半是:撕答案!
但是,对于00后的孩子们来说,撕答案也阻挡不了孩子们搜寻答案的步伐了!
“拍照搜题 秒出答案”“和我们一起用XXX,搞定寒假作业”“中小学生作业帮手”……类似的广告语层出不穷,而网上的各类搜题软件更是五花八门。
孩子们绞尽脑汁想不出来的答案,如今只要用手机拍张照片就能秒速得到。作业自此变得so easy!
有家长这样跟团长吐槽:“以前他不会的题,多半会来问我,结果现在他做作业好像都很顺利,本来我还多高兴的,觉得娃儿终于开窍了,后来才发现他居然是拿手机直接在网上找答案!”
??
孩子是怎么被“逼”上网找答案的?
团长问了身边的好些孩子,他们都表示或多或少用过搜题软件找答案。有的孩子是从中找思路,有的孩子却是心急地直接照搬答案。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方法的确能为孩子们提供解题思路,而这些软件给家长和老师带来的,更多的却是担忧。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粗暴地用怒喝禁止孩子上网搜答案的效果显然不太理想。这会让孩子将关注点单纯地放在“怎样才能快速写完作业”上。
但是,如果仅仅把上网搜答案的问题完全甩锅给孩子,团长觉得也是不公平的。家长不妨先问问自己这样几个问题:
“孩子向你请教作业时,你是否也会上网找答案?”
“当你面对着孩子未完成的海量作业,只是一个劲地催促?”
“孩子的作业难度是否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畴?”
很多爸妈也反省过,现在学校布置的许多作业,涉及的面都很广,难度也不小,自己也弄不明白,怎么教?不愿意用一句“不会”打发孩子的家长,不由得也会选择网上搜答案,比如一些古诗词填空。家长的这些习惯难免会影响着孩子。
根据孩子现有的知识水平,可以把题目按难度划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如果题目难度过大,处于孩子的恐慌区,他尝试了几次做不出来,便不愿在思考,转而试图直接抄下答案。
这种情况下你们面对的问题便不是如何完成作业,而是记下知识盲点,补基础。
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家长的你,应该传递给孩子这样的心态:作业并不是一项强制性的任务,不是评判优秀与否的标准,而是已学知识的检验,不会就不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去书本里找答案,不要让家中的各种工具书闲置,寒假即便不方便请教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这些才是解开难题的正确姿势。
??
我们的孩子为何越来越不愿独立思考?
除了以上分析的原因,团长更想和家长们讨论上网搜题背后隐藏的更深层问题:孩子们为何越来越不愿意独立思考?
在这个问题面前,或许家长也应该从自身开始反省。且不说孩子,即便是我们,在网络时代也开始渐渐步入“百度人生”,依赖于网络的便捷信息,懒得去深究根源。一旦这样的思维模式养成,自主、独立思考的模式便逐渐丧失了。
好在孩子们还小,还有机会练就这项王牌技能,而秘诀则在于“家长学会提问”!
北美不少顶尖学校会借助这样一个心理模型对孩子的思考能力进行分类:
△从低阶到高阶,一共有6大分类,孩子的思考能力发展都是从底层开始,只有掌握了这个层面的能力后才能上升到新的层面,然后逐步提高,一直到最高层。
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会自动提高,而是需要“诱因”,老师和家长是否能有意识地在日常对于孩子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是关键。
第一层:记忆
拿讲故事、做阅读理解来说,在这个层面孩子可以通过记忆复述故事中的基本信息。你可以这样向孩子提问:“故事里的主人公是谁?”“故事的主人公要去做什么”……
提问关键词是:谁、哪里、什么、多少、什么时候、怎样等这些澄清信息内容的问题。
第二层:理解
在这个层次中,你可以通过这些基本问题:“这个故事主要说了什么”“为什么大灰狼要穿上奶奶的衣服”……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含义,让他们能够简单讲述故事大概。
提问关键词是:主要观点、为什么、有什么区别等。
第三层:应用
在这个层面,孩子可以学会把已知的知识联系到其他地方,即“举一反三”。
你不妨这样对孩子提问:“这个公式是否还能用在其他地方?”“除了直接用手捏,还有什么办法能捏破气球?”“日常生活中什么时候你可以用到这句诗?”
提问关键词是:有其他什么情况是一样的;如果……会发生……;还有……方式。
第四层:分析
这个层面的提问是为了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充分收集各方面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一些“辩论”游戏就是不错的锻炼方式。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提问:“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人物,你会怎么做?”“题目中有哪些关键信息可以帮你得出答案?”
提问关键词是:我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或者一致?我自己可以从中发现什么?
第五层:评估
在这个层面,孩子会对自己得出结论的论点进行评估,或者维护自己得出的观点。比如,“你为什么觉得自己得出的答案/结论是对的?”
提问关键词是:你认为是对的/错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当孩子给了一个答案后,需要追问,为什么TA觉得是错的或者对的。
第六层:创作
这个层面涉及到的便是孩子的创造力了。面对一个故事,你可以让孩子重新创作一个新的结尾;一道数学题,你可以让孩子自己改出一道新题目……
当你领着孩子到达了这个境界,那他们一定已经是个妥妥的“学霸”了,还要各类搜题软件有何用!
这些问法只是一些举例,而许多家长日常对孩子的提问或许最多就停留在第三个层面,能做到问孩子“为什么”就已经很不错了。归根到底,独立思考是一种思维模式,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你对孩子有意识、有技巧的提问便是关键。
当孩子们形成了这种思维以后,他们自然会愿意努力去探索答案,而不只是满足于应付作业。
而你对孩子的日常提问又停留在哪一层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