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21 22:06 | 来源:新京报网 2017-01-14 17:32:25 | 查看:637次
“凤姐”就是一个网络产品,在下面的表述中,“凤姐”指向的是一个符号,而非仅仅是一个个体本身。
如下的反转,那些把获得美国绿卡的凤姐视为“成功”“励志”典范而加以赞赏者,是不是会有被打脸的感觉?
获得美国绿卡,凤姐写了一篇《求祝福,求鼓励》的文章,据她自己说,该文获得了超过20万元的打赏。但是很快凤姐出来澄清说,《求祝福,求鼓励》一文被那位向来负责运营她公众号的朋友“做了大量改动,尤其是私自加上了‘这张(美国)绿卡,是对我这十年的交代,就像是我的大学毕业证”。
凤姐又说,“这些年来,我时时后悔,为自己抛弃祖国和人民的行为而自责不已,以致在睡梦中痛苦失声。……我想我这些年来一事无成,定是对我轻易抛弃家乡、祖国和人民的惩罚”。
事情至此,读者诸君是不是觉得怪异滑稽?如果凤姐真的为抛弃祖国和人民自责不已,假如她是真诚的话,那么获得美国绿卡,不是更应该“求原谅求宽恕”而不是“求祝福求鼓励”吗?凤姐可以辩解说,是负责运营公号的朋友私自改动了,但“大量改动”究竟“大量”在哪里,还是仅仅因为“美国绿卡是对她这十年的交代”这一句话?
凤姐声明全文,来自新浪认证微博“凤姐”
而“因此文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与事实不符令人费解,该文打赏超过20万元,人们因感情被伤害,然后踊跃给凤姐打赏?人们是傻了还是受虐狂?
并不是说,我一定认定,凤姐是满嘴谎言的骗子,她的文章如同有论者指控的是有人代笔。而且,实际上对这些问题,我并不太感兴趣,更不想因此陷入类似“韩寒代笔争议”的纠缠。道德的拷问在这个时代注定是苍白无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对一个网络产品抱有人格、道德上的想象,是天真的。
“凤姐曾经以她蔑视一切道德评价的姿态,显示自己内心的强大并由此获得认同和赞誉,然而,现在究竟是什么力量,仅仅因为获得美国绿卡,就让她反而在乎“中国人民的感情”,在乎他人的道德评价了?”
凤姐从一出场,就摆出一副挑战世俗道德、常识的姿态,以颠覆性的“雷人”形象示世。她不可思议地被怀疑有精神疾病的自恋、温州动车事故后蔑视生命的冷血言论,以及她成为网站客户端主笔之后,偶尔扮演鞭挞政府的自由斗士角色,无论是有意无意,她或制造话题吸引眼球,或精准地在迎合舆论市场的某些需求。
挑逗公众情绪,刺激公众神经才是最终的客观效果,甚至,公众对她的戏谑、嘲弄、尊严的肆意践踏,都可能是这个网络产品精准营销的算计之内。因此包括她关闭赞赏功能、把超过20万元的打赏捐给穷苦孩子,都是树立正面形象的需要。
所以,我一直固执认为,凤姐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小丑,她及她的拥趸与这个时代很配。她在这个舞台上,供人们践踏娱乐,但因此获得眼球,具备商业营销价值。而且,小丑也是大众心理操控的高手,并深谙言论尺度平衡之道,会说漂亮话,她小心翼翼,左右逢源。
2011年7月温州动车事故之后,凤姐毫不掩饰称事故中的无辜罹难者“死得其所”“为中国的人口优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尽管导致一片封杀之声,凤姐并没有觉得,这是对人民的抛弃和背叛,而现在仅仅因为获得了美国绿卡,她觉得自己抛弃了祖国和人民,认为自己受到的“惩罚”是理所应该,认为自己应该道歉。
小丑终归是小丑,但获得美国绿卡,是小丑的权利,而不是罪过。凤姐曾经以她蔑视一切道德评价的姿态,显示自己内心的强大并由此获得认同和赞誉,然而,现在究竟是什么力量,仅仅因为获得美国绿卡,就让她反而在乎“中国人民的感情”,在乎他人的道德评价了?
这个问题远比讨论凤姐重要得多!
文/苏少鑫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