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1-09 21:41 | 来源:常州日报 2017年1月6日 第B02版 | 查看:638次
郭元鹏
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澎湃新闻》)
“新年陪路边乞讨儿童站一分钟”,这样的活动很有创意。但是,由于其很有创意,也引起了一些“完美主义者”的质疑:只是陪着乞讨儿童站一分钟有何意义?还不如给他们买笼包子实惠,还不如给他们一件衣服实在。不过是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而已,就是不折不扣的作秀。
这种说法未免太极端。任何一种活动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是可能存在瑕疵的,也不可能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真心的,也不乏有人参加活动是为了作秀。但是,要说这样的活动一点意义都没有,也是不理智的,更是不公平的。在我看来,“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意义大于争议。
正如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唱的那样,苦着你的苦,梦着你的梦。只有苦着乞讨儿童的苦,才能真正感受他们的不容易。乞讨儿童在寒风瑟瑟里,在车水马龙里,站在街头乞讨,他们的不容易,不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不容易。当我们与这些乞讨儿童一起站立在寒风中的时候,站立在雪花中的时候,我们也就感同身受了。
活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唤醒社会对街头乞讨儿童这个群体的关注。当然,有人会说不是所有乞讨儿童都是真实的,这里面也有那些被不法人员控制的群体。问题是,不论街头乞讨儿童属于真的还是属于假的,都值得我们关注。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乞讨儿童,我们需要真心帮助。对于假的乞讨儿童,何尝不需要我们拯救?这个活动的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以及涉及部门都能正视乞讨儿童这种现象。
“陪乞讨儿童站立一分钟”是具有创意性的,事实也证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项倡议得到了来自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20多所高校教师的响应,还引起了媒体的热议和报道,这就形成了舆论的热点。有了舆论热点的关注和探讨,就能激发人们的爱心。
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带给乞讨儿童更大压力,显得“过于矫情”,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个人。这样的说法有道理,但是我们看到的依然是阳春白雪式样的“完美主义”。再小的善意也是需要维系的,又何况“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重在心灵感悟。
试想,当参与活动的大学生走上社会,成为官员的时候,成为警察的时候,成为城管的时候,成为商人的时候,他们是不是就会因为曾经有过“陪乞讨儿童站一分钟”的经历,而多些主动担当的精神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