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10 22:05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1月30日 | 查看:2197次
这是尹祖鸾(左)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罕镇广宋村为村里的一名艾滋病患者检查病情(11月17日摄)。
这是尹祖鸾(上)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罕镇广宋村为村里的一名艾滋病患者填写治疗情况(11月17日摄)。
(中国网事·感动2011)居一隅,行大义——中缅边境“防艾”乡村医生感动网络
新华网昆明11月30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岳冉冉、杨牧源)一个人,背着药箱走在崎岖的山道上,尹祖鸾有些形单影只。为了“防艾”,她顶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解与酸楚,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广宋村的乡间小路上一走就是六年。
这名身处中缅边境偏远乡村的“防艾”乡村医生的故事,近日在网络上感动了无数网民。网友“识途大马”说:像这样在基层默默奉献的人才是中国人的主流,美丽的中国人。
“刚开始时,他们放狗咬我、抬着刀追我”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是中国西南边陲的一个欠发达县,尹祖鸾所在的景罕镇广宋村,是一个以景颇族为主的半山村寨,由于靠近毒源地“金三角”,这个村防控毒品和艾滋病的任务很重。全村533户的2138人中,在册吸毒人员就有326人,目前有艾滋病感染者52人——在别人眼里,这是一组数字,但在尹祖鸾心里,却是一个个揪心的痛。
2005年,当地政府把广宋村列为艾滋病综合防治试点村,投资15万元建起一个集艾滋病宣传教育、咨询和村卫生室于一体的综合防治点。从此,村医尹祖鸾的身上就多了一项沉甸甸的任务: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她不仅要给村民看病,还要长年累月负责艾滋病感染者的检测、问诊送药。
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动员片区人群做HIV抗体检测是第一步。2005年这项工作起步时,没人愿意抽血做HIV抗体检测,“刚开始时,他们放狗咬我、抬着刀追我,说他们没有这种病。”尹祖鸾回忆,“最难的一户,我跑了十八次,花了四个月才告知成功。”
也难怪,村里的艾滋病感染者多是吸毒人员,感染上艾滋病对他们更是雪上加霜,他们压根不敢相信旁人会帮自己。有些感染者甚至认为免费治疗是拿他们做试验,要把他们毒死。
尹祖鸾很委屈,丈夫和朋友也劝她不要干这份出力不讨好的工作。但从小就跟着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学医,尹祖鸾耳濡目染的都是治病救人,想到自己的工作关系到乡亲们的安危,她咬牙挺了下来。
每逢周二、四、六,是尹祖鸾固定出诊的日子。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跟随尹祖鸾前往艾滋病患者老何(化名)家送药。出发前,尹祖鸾对照着清单,认真整理药箱,安全套、抗病毒药,一一数好……为了替患者保密,每次她都要把药品拆封,换上别的容器装药。
48岁的老何1998年在缅甸感染上了艾滋病,一开始尹祖鸾给他治疗时,老何十分抵触,直到发病他才相信了尹祖鸾的话。老何说:“我现在还记得病的时候,烧都无法退,拿冰块夹在肋骨两边,打了两天两夜的针,烧才退下去。”
在尹祖鸾的悉心治疗下,老何的体重从最瘦时的52公斤增到了现在的56公斤。以前他每顿吃一碗饭,现在每顿吃三碗。
这是尹祖鸾(中)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景罕镇广宋村的卫生室内为几名患者(其中有吸毒人员和艾滋病毒携带者)诊断病情(11月17日摄)
“我差点就感染上艾滋病”
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不仅复杂,而且很危险,特别是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农村。“我遇到过两次危险,差点就感染上艾滋病。”尹祖鸾跟“中国网事”记者讲述起那两段经历。
一次尹祖鸾给一个感染者打针,那人喝醉了不停地乱动,针头戳到了患者还戳到了尹祖鸾。尹祖鸾吓坏了,吃阻断病毒的药就吃了一个月。
还有一次,她骑摩托车去县里送患者的血样,不慎摔倒,血样瓶摔碎还割伤了她,那次她也吃了一个月的阻断药。“不过还好,我去检查都没事!”尹祖鸾笑着拍拍胸脯。
最远的感染者家距卫生室12公里,步行要4个小时。茂密的丛林、崎岖的小路,尹祖鸾走了一程又一程。与感染者拉家常、讲解艾滋病知识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一起做饭吃……点点滴滴努力中,尹祖鸾负责区域已实现防艾知识宣传教育全覆盖。许多感染者说,“艾滋病到我这里就结束了,不会再传给别人。”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安全套已流行。
如今,尹祖鸾负责区域九成以上15岁到49岁的群众自愿检测HIV,常住感染者保持百分之百每月随访率。
尹祖鸾说,“我作为这个片区的乡村医生,跟艾滋病感染者接触是最近的,我觉得我应该好好地帮他们,拉回他们的信心,再把他们拉回正常社会。”
她参与成立了“艾滋病感染者爱心互助小组”及“儿童活动中心”。爱心互助小组从最初的17人发展到37人,活动覆盖景罕镇的感染者一百多人。每逢节假日,爱心小组都会聚会,大家一起做饭、一起联欢,许多健康人也来参加。
“儿童活动中心”是广宋村艾滋病致孤儿童的乐园,在好心人捐助下设施日益齐全,周末孩子们都会到这里画画、游戏、唱歌、学书法。每次尹祖鸾都会准备些小礼物给孩子们,每次大家都在跳完欢快的景颇舞蹈目瑙纵歌后依依不舍地告别。11岁的果果(化名)说,阿姨给我们鼓励和支持,我们很喜欢她。
这是尹祖鸾(左)来到一名艾滋病患者的家里出诊时,抱着患者的小孙女亲吻(11月17日摄)。
“我还是要带着他们好好地走”
防控艾滋病,尹祖鸾有一串长长的“工作责任清单”:对辖区所有感染者定期进行随访管理;对阳性者定期筛查CD4,凡是符合入组治疗条件的就带他们到县医院做入组前的相关检查;对已经入组治疗的感染者每隔2到3天随访1次。
这些年来,在尹祖鸾负责随访管理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没有一个人漏服一次抗病毒药、漏打一次针。她的努力结出果实,自从广宋村综合防治点建立以来,村里没有出现一例新增艾滋病病例。
许多感染者与尹祖鸾成了好朋友。尹祖鸾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去年6月,她丈夫去山上拉石头摔伤了颈椎,一次性需要支付八万元治疗费。大家知道后,纷纷凑钱,有的人还把自家所有的存折都送来给她。
“当时太感动了,他们把家里一年的生活费全部拿来给我,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老公早就死了。”尹祖鸾热泪盈眶。
一位病人家属拉着尹祖鸾的手,对她说:“尹医生,你是我们家的天,你来,我们家就亮了。”尹祖鸾珍视患者和家属的这份信任。
2010年3月,英国贝利·马丁基金会主席马丁·哥顿专程来到陇川为尹祖鸾颁发贝利·马丁奖。见到尹祖鸾,马丁·哥顿感叹:从她身上,我看到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努力。
面对各种荣誉,尹祖鸾很淡然。她也有条件去考公务员,也可去乡卫生院工作,但她没去。“我还是好好做我的乡村医生,患者们对我那么好,我还是要带着他们好好地走。”她淡淡地说。“他们既要面对疾病的痛苦,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还要担负起家庭的重任,都是家庭的主力,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也感动了我。”
黄昏,尹祖鸾告别病人,背着药箱,踏上回家的路。她知道丈夫和父母已做好饭菜,女儿也放学回家,全家都在等她吃饭。
而此时,网络上对她的声声赞誉还在热传——
网友“没有重名”说:这就是执着,这就是责任,这就是爱,这就是奉献。比千言万语实在,比万语千言感人。
网友“贺炜”说:喧嚣的世间,总有人在默默坚守,并不醒目,却散发出光辉的力量。
网友“小Thomas杰”说:致敬!艾滋病是社会问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网友“taosheng”说:致敬,你没有写进历史,没有被歌功颂德,却居一隅而遍洒人性的温暖……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