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宾登天安门城楼是最高礼遇(4图)

发布时间:2016-11-29 10:23 | 来源:京华时报 2015年08月26日 | 查看:1367次

  • 1965年10月1日,毛泽东、西哈努克在天安门城楼。(资料图片)

  • 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阅兵,毛泽东、胡志明、赫鲁晓夫在天安门城楼。(资料图片)

  • 1954年10月1日,建国5周年阅兵,毛泽东、金日成在天安门城楼。(资料图片)

  • 1959年10月1日,建国10周年阅兵,周恩来、金日成在天安门城楼。(资料图片)

昨天,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外国嘉宾政要出席纪念活动的情况。截至目前,有49个国家已确认将应邀出席,其中包括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外国领导人,19位政府高级别代表,此外还有10位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应邀出席。此次参加9·3纪念活动的外宾将分别登上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参观,对于如何邀请重要外宾、谁来确定邀请谁、怎样发出邀请、谁来负责中间沟通等问题,京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外交部礼宾司前代司长鲁培新为我们一一揭秘。

□揭秘

如何确定邀请外宾?

外交部提方案国家领导人定

鲁培新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国庆等大型庆典的组织工作,一般由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国庆工作小组,外交部参加小组工作并负责邀请和接待外宾工作。

关于大型庆典活动重要外宾的邀请,首先由外交部先提出方案,逐级上报中央审批,主要流程为外交部先写报告,按照外交部系统流程向中央逐级请示,最后由国家领导人来确定。

邀请外宾名单审批下来后,由外交部具体来落实,先向该国驻华使馆提出,同时也会通知中国驻该国大使馆,等待该国政府的正式答复。

邀请外宾包括何人?

与二战有关国家外宾都会请

鲁培新介绍,受邀的外宾包括驻京所有外国使节、武官,及同时间临时来华的一些重要外宾和国际友人。根据当时中国和一些国家具体交往的现状,决定邀请哪些外宾。

但此次纪念活动与以往不同,凡与二战有关国家都会受到中国邀请。其中包括所有曾经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牺牲和贡献的国际友人。他们其中既有当年的美国“飞虎队”老兵、苏联红军老战士、日籍八路军老战士等,也有在南京大屠杀中为遭受残害的中国民众提供过帮助的友人,还有中国人民熟知并深切爱戴的白求恩大夫、柯棣华大夫的亲属。

如何安排外宾观礼?

登上天安门城楼是最高礼遇

鲁培新介绍,阅兵观礼分为天安门城楼与观礼台两部分,观礼台平日不开放,只有盛大庆典时,用来接纳外国来宾和国内各界先进模范代表人物。而外宾作为观礼台上的重要客人,请谁来、安排在什么位置、有哪些观礼要求等都是当时外交部礼宾司的重要工作。

登上天安门城楼是最高规格的外宾礼遇,一般是各代表团团长,包括来华国家元首、总理,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知名人士。如正部长率团,部长上城楼,团员上观礼台。在红色观礼台上的外宾包括常驻北京的外国使节及夫人、各国使馆的武官及夫人、各国代表团的随团人员。他们一般被安排在紧挨着天安门城楼东侧最近的那个观礼台,凭请帖进入,提前入席。

>>幕后故事

阅兵观礼是重要外交手段之一

鲁培新回忆,在建国初期,观礼台上也曾发生过重大历史性事件。1949年国庆大典,苏联驻中国代表齐赫文斯基在观礼台上,中国建国的对外公告正式发表,当时外交部交际科(礼宾司前身)科长找到齐赫文斯基,随后两人在观礼结束后,约定双方在苏联驻华大使馆会面,面交公告。齐赫文斯基马上翻译成俄文并立即发往莫斯科,斯大林两个小时后回复,正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苏联作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是在建国庆典以后由外交部完成的。

鲁培新透露,上世纪60年代以后,大规模阅兵开始很少。1984年改革开放后,在35周年举行大阅兵庆典,也有过大规模请外宾,但原则上不专门邀请外国国家元首。如果在庆典前夕有重要外宾来华访问,则顺其自然邀请其参加阅兵典礼。在共和国阅兵史上,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是庆典活动来华外宾的特例,由于他长期住在中国,只要在中国遇到阅兵典礼,都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解读

纪念活动展示中国主场外交

鲁培新表示,今年的抗战阅兵庆典比较独特,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倡导和平的声音接轨,可以激发中国人民爱国热情,匹配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比如中国与俄罗斯的阅兵典礼参与互动。

通过这次9·3抗战纪念活动,中国积极开展主场外交,团结所有与二战相关的国家,聚集在北京,重申我国和平外交政策,倡导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整场阅兵活动将远远超出军事意义,涵盖庞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充分估计这次阅兵的现实意义与长远影响。

鲁培新说,此次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30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19位外国政府高级代表,加起来已占世界200多个国家的四分之一,足以说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也表现出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届时如此众多的国家领导人和高级官员齐聚北京,极好地体现了今年我国主场外交的形象和地位。

那些年登楼观礼的外国政要

>>1949年

1949年10月1日,作为苏联驻华总领事、苏联驻华最高长官齐赫文斯基受邀观看开国大典。开国大典后仅2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发到中南海。10月2日,中国收到了苏联方面的相关文件,并决定互派大使。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国政府。

>>1952年

1952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3周年庆典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除来访的时任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及政府代表团外,还有各国驻华使节、外交人员、谈判代表和援华苏联专家,及来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简称亚太和会)的400余位代表。

>>1954年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周年庆典,来华观礼的外宾包括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赫鲁晓夫,苏联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和波兰、朝鲜、罗马尼亚、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个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政府代表团的人员。

>>1956年

1956年10月1日,应邀前来我国观礼和正在我国访问的50多个国家的来宾,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帮助我国建设的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其他国家的专家,观看了这次国庆阅兵。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尼泊尔首相阿查里雅出席了国庆七周年大阅兵典礼。

>>1957年

1957年10月1日,观礼外宾包括应邀来我国访问的时任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总理卡达尔、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于哥夫、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团长阿里斯托夫、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主席费林格、南斯拉夫联邦国民议会主席斯坦鲍利奇、缅甸友好代表团团长吴敏登等。

>>1959年

当年的国庆阅兵管理队伍十分庞大。据外交部档案显示,共有1981名外宾观礼。其中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就有292人。据现场外交官们回忆,当时毛泽东左边是捷克总统诺沃提尼,右边紧挨着的是赫鲁晓夫,两位外国元首分别挨着刘少奇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当天的排序基本上是外宾和我方领导人穿插开来。

>>1984年

从1960年到1983年,整整24年的时间里国庆节的天安门广场都没有举行阅兵式。1984年的建国35周年大庆,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越南黄文欢同志、赞比亚总统卡翁达的夫人、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和夫人等贵宾70多人登上了天安门观礼。

>>2009年

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登楼观礼的外宾包括西哈努克和太后、纳米比亚前总统萨姆努乔马、圣马力诺前执政官泰伦齐、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包括中国领导人和外宾在内的主席台人数达到80人。

本版采写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实习记者陈雪健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