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人口远多于日本,为何总兵力却还不如日本?(4图)

发布时间:2016-11-25 15:44 | 来源:重庆时报 2016-11-24 | 查看:2013次

  1945年8月15 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投降。随着天皇的一声令下,在各地作战的700余万日军陆续放下了武器。当时苏联的总兵力是1300多万,美国为1100多万,就连英国也有510多万。而当时的中国只有400余万军队,问题来了,中国的人口是最多的,为何兵力反而最少?

  一、中国的国力无法长期供养大量的军队

  在经过近代长期的屈辱以后,中国的财富几乎被西方列强掏空。辛亥革命成功以后,袁世凯为了维持军队的规模,只能向各国贷款。供养部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士兵们的衣食住行都要花钱。还有最要命的武器,这是最大的花钱项目。所以说供养部队是一个量力而行的任务,不是想征召多少都可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能养得起多少部队。截止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中国的军队总数为203万。这个数字是将各个军阀军队合计以后,统计出了的数字。如果再加上吃空额的问题,那这个数字只会少不会多。当时日本共有17个常备师团,总兵力只有60多万。从数量上看,中国占据明显的优势,但是要注意部队的质量和武器水平。

  日本军队的武器水平明显高于中国,日军一个师团面对中国一个军的进攻不落下风。人们通常只注意军队数量和武器水平,却忽视了另一个因素,那就是运输工具。中国军队只能依靠两条腿,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中,西南地区的军队都是千里迢迢徒步增援前线。而日军部队拥有大量的汽车,兵力投送的速度比中国快得多。随着战争的全面扩大,中国和日本都在大量征召部队。日本的预备役和后备役人员有150多万,补充兵人数有250多万,仅仅是这些人就超过了400万。与之对应,中国的军队一直在350万到400万之间浮动。也就是说,中国在总兵力方面明显不如日本,但是中国的人口远大于日本。其实这样的差距是长期形成的,中国也非常无奈。

  二、大片领土被日军占领,日本预备役制度完善

  在抗战爆发以前,中国还没有完善的兵役制度。当时军队的组成部分要么是生活过不下去的农民,要么就是临时征来的壮丁。日本在这方面要科学得多,除了常备部队以外,日本建立了完全的后备部队制度,共分为预备役、后备役和两级补充兵。随着战争的扩大,这个数字还可以增加。当时的日本属于一个后现代国家,而当时的中国勉强算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在部队素质上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在1940年之前,日本部队中老兵居多。这些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对付刚刚穿上军装的新兵根本没有压力。在经过几次大战以后,中国军队损失很大,急需补充部队。很多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青年开始上前线,也就是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

  随着战争的持续消耗,日本部队中的老兵也损失惨重,日军部队的战斗力开始持续下降。还有一个原因是十分无奈的,那就是大片领土沦陷。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北方和华南很多地区被日军占领,想在沦陷区征兵是不可能的。日军反而扶植傀儡政权,组建起了超过200万的伪军部队。认真的说,中国是在兵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与日本军队鏖战。到了战争的关键时刻,出现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情况。不过日本这个国家把战争摊子铺得太大,它处于多线作战。在各个大国的夹击之下,日本很难长期维持战争局面。1945年8月,已经穷途末路的日本宣布投降。日本的投降根本不是什么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的条件就是保持天皇制度。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